患者李某,男,42歲,患帶狀皰疹20余天。在患病的初期,他曾使用阿昔洛韋、卡馬西平和維生素B12治療了10余天,但病情未見好轉。于是,他又在使用上述藥物的基礎上加用了糖皮質激素,但效果仍不理想。無奈之下,他找到了筆者。筆者對李某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后認為,其帶狀皰疹的病情尚處于早中期,因此建議其聯合使用龍膽瀉肝口服液和龍膽瀉肝片進行治療。李某使用此療法治療7天后,其病情就痊愈了,而且沒有留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后遺癥。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水皰疹樣皮膚病。此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帶狀皰疹患者在發病的初期,可出現低熱、乏力、周身不適、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個別患者還可伴有局部皮膚瘙癢、燒灼感和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在上述癥狀出現1~3天后,患者的皮膚上(主要是頸神經、三叉神經和腰骶神經分布區域的皮膚)可出現點片狀的紅斑。這些紅斑會逐漸形成密集成簇的丘皰疹。隨著病情的發展,這種丘皰疹可轉變成圓形皰疹或大皰、血皰,并容易引起繼發性感染。此病患者若未能進行有效的治療,在皰疹消退后可合并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后遺癥。目前,西醫主要使用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抗組胺藥物(如卡馬西平)、營養神經類藥物(如維生素B12)和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治療帶狀皰疹,但療效不夠穩定,副作用較大,而且無法抑制患者出現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后遺癥。
中醫將帶狀皰疹叫做“纏腰火丹”、“蛇串瘡”、“蛇盤瘡”或“纏腰龍”。中醫認為,帶狀皰疹是由于患者情志內傷,使肝經氣郁生火、肝膽火盛所致。此病患者通常會伴有口苦脅痛、目赤咽干、口渴、煩躁易怒、小便赤黃、大便干、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數等癥狀。治療此病,應采用清肝瀉火的方法。
龍膽瀉肝口服液是中藥名方龍膽瀉肝湯的濃縮制劑。龍膽瀉肝湯出自清代醫書《醫方集解》。此方的藥物組成為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車前子、木通、當歸、生地黃、柴胡和生甘草,具有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的功效。龍膽瀉肝口服液是將龍膽瀉肝湯的藥液濃縮后制成的。此藥的作用與龍膽瀉肝湯相同,但在藥效上要強于龍膽瀉肝湯,而且比龍膽瀉肝湯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龍膽瀉肝片是將龍膽瀉肝湯的藥液濃縮并固化制成的。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龍膽瀉肝片在外用時,具有抗炎、抗病毒、修復受損皮膚組織的作用。因此,聯合使用龍膽瀉肝口服液和外用龍膽瀉肝片治療帶狀皰疹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筆者曾聯合使用龍膽瀉肝口服液和外用龍膽瀉肝片治療了336例帶狀皰疹患者。經過7天的治療,這336例患者的痊愈率為96.8%。而且在痊愈的患者中,沒有人留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后遺癥。
聯合使用龍膽瀉肝口服液和外用龍膽瀉肝片治療帶狀皰疹的方法是:帶狀皰疹患者每日服用2次龍膽瀉肝口服液,每次服1支。同時取2片龍膽瀉肝片,將其用少量的清水溶解,用此藥液涂抹患處,每日涂抹2~3次。連續治療7天為1個療程。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此療法治療期間應忌食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孕婦、年老體弱者及存在大便溏軟癥狀的患者應慎服龍膽瀉肝口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