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法一:釜底抽薪法
“釜底抽薪”在《漢語成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從鍋底下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古代醫家常用此法通泄患者腹中宿便,使之將實火瀉去,主治里熱盛之頑癥。
據史書記載,民國時期,有一年逾古稀的老者,因親睹車禍而暈眩,繼之跌倒昏迷,小便失禁,氣若懸絲,情勢危急。經醫院搶救多日,老者總算是保住了性命,但仍神志不清,全身灼熱,大便半月未解,腹滿便結。醫院緊急聯系了數位中醫專家前來診治。經會診,老專家們一致認為,可應用“釜底抽薪”法,取加味大承氣湯為其進行治療。加味大承氣湯的藥物組成是:大黃(后下)15克,枳實、厚樸、芒硝(后下)、紅花各10克,桃仁12克,甘草20克。將上述藥物用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劑,分早晚兩次服下。護士把湯藥煎好后,用小匙頻頻灌入老者口內,兩天后老者瀉下腥臭褐便,夾雜羊屎般糞粒。不久,老者神志漸清,能言,熱退,食量增。一周后即能下床活動,不久病愈出院。
中醫認為,“釜底抽薪”法符合“治病求本”的觀念,可起到通腑瀉火、蕩滌陽明、逐瘀通絡、醒腦開竅的作用,如運用得當,在治療高熱便秘、喉癰便結、風火牙痛、火盛癲狂、腸火昏迷等實熱型頑癥時可奏奇效。
奇法二:拳擊開鎖法
“開鎖”乃中醫傷科術語,意思是準確找到治療疾病的一個突破口為患者進行治療,以打破僵局。清代文學家袁枚在《徐靈胎先生傳》中說道:某日,一拳師與人角斗,胸部被對手的一記重擊擊中,當場倒地,不省人事,呼吸脈搏均已停止。眾人連忙請來名醫徐靈胎為其進行急救。當徐靈胎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忙命眾人將傷者的身體翻轉過去,使其呈俯臥狀,然后親自奮拳猛擊傷者屁股的尾骨處,傷者當即吐出黑褐色血液數升,不久后悠悠醒轉。徐靈胎這才囑其回家后要外搽跌打藥酒、內服具有行氣活絡之功效的湯藥。月余,拳師內傷痊愈。事后,徐靈胎的弟子向其求教,他說:“拳師因角斗拳技而受傷昏迷,多因身體某部位受到重擊而導致該處經脈氣血瘀阻,礙及經絡通活所致。輕者外創,重者內傷,甚至可因氣血閉塞而昏倒。此時倘若以煎煮湯藥救之,無異于用遠水解救近火,只會延誤最佳的搶救時機。因此,要及時地拳擊傷者尾骨處的竅穴(尾閭穴)數下,以使其開口吐出體內瘀血,如此才能起到快速通活其諸竅的作用,傷科醫生稱之為‘開鎖’也”。
奇法三:提壺揭蓋法
泡茶時,提起水壺微微傾斜水便會倒出,但水流的速度較慢。如若將水壺的蓋子揭下,水便會快速流出。特別是在壺內的水比較滿時,效果尤為明顯。這是因為壺內空氣較少,負壓較大之故,揭開壺蓋則可使空氣順利地進入壺內,水自然傾流而出也。
中醫治病之法源于自然,是國人數千年來生活實踐及智慧的結晶。中醫認為,人體患水腫病,多因水濕壅盛、小便不利所致,似壺內盛滿水而難出也。通常,本著對癥治療的原則,醫生多會選用茯苓、豬苓、澤瀉、車前草、木通等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的藥物(以上述藥物為主方的方劑主要有五苓散、豬苓湯、五皮散、防己黃芪湯等)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但當逐水退腫的效果甚微時,高明的醫家就會巧用“提壺揭蓋”法來治療此病。中醫認為,肺為華蓋,因其在五臟六腑中的生理解剖位置最高,猶如壺之頂蓋一樣。因此,可投以桔梗、杏仁、麻黃等具有開宣肺氣之功效的藥物對此病患者進行辨證施治,在利水滲濕(提壺)的基礎上輔以宣通肺氣(揭蓋),可起到迅速利尿消腫的作用。
奇法四:施計釋疑法
“杯弓蛇影”在《漢語成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把酒杯中的弓影當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驚自怕”。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治療“杯弓蛇影”式的疑病或心病,任何藥物治療都是無濟于事的,唯有施計去除患者心中的疑慮才能奏效。
據《晉書·樂廣傳》記載,河南尹樂廣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何解。有一次,樂廣邀請他來家中做客,并與他一起在廳堂中飲酒聊天。酒過數杯,何解忽然發現在自己的杯底有一條小蛇,而將杯中酒飲至口中時又不覺有異物,心里十分厭惡。回家后,何解疑思日久,一日突感心中疼痛,以為是那次飲酒時不慎咽下的小蛇正在吃他體內的五臟,于是便四處求醫,但心痛的癥狀始終不見好轉。當樂廣得知此事后,感覺事有蹊蹺,猜想那條小蛇可能是掛在廳堂墻壁上的角弓映入杯中的倒影。于是他再次邀請何解來家中做客,還在原來的地方請他飲酒,并問他:“酒杯中是否又看見了什么東西?還是那條小蛇嗎?”何解答道:“跟那天見到的一模一樣。”樂廣指著墻壁上的角弓說:“只要把它移開,杯中的弓影就沒有了,何來小蛇?”何解恍然大悟,多日的心病、疑疾瞬間煙消云散了。
奇法五:以毒攻毒法
“以毒攻毒”在《漢語成語詞典》中的解釋是:“用毒藥來治毒瘡。比喻用狠毒的手段來對付狠毒的病癥。”中醫認為,凡癰疽腫瘤多因穢惡陰毒之邪積蓄于體內日久不化而成,非用“毒”藥難以攻克之。“毒”者,偏也。中醫所說的以毒攻毒,是以藥物的偏性(毒副作用)來攻伐因毒邪累積所致的癰疽腫瘤或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痹癥”及其他疾病,比如,用金錢蛇、銀環蛇、眼鏡蛇等毒蛇浸制的“三蛇酒”可治療風濕骨痛等“痹癥”,將全蝎炮制入藥可治療驚風抽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中風重癥,蜜蜂蜇刺中的蜂毒液可治療骨關節痛,蟾蜍背上的毒汁可治療某些惡性腫瘤,而將河豚魚的卵巢同蜈蚣一同燒干研粉后,可用于外治疥癬蟲瘡。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在運用“以毒攻毒”法治療疾病時,應遵守以下3點:①因人制宜,對癥下藥。②懂得炮制,最大程度地去除藥物對人體有害的偏性。③適時扶正祛邪,做到既除惡癥又不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