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步走是一種非常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方式。但是,很多人雖然堅持每天進行快步走,卻沒有獲得明顯的健身效果。為了幫助人們掌握快步走的正確方法,東京京都老人醫療中心院長折茂肇在其著作《不生病人的思維方式》中介紹了正確進行快步走的4個要點。
1.邁步的幅度要大
折茂肇指出,中老年人在進行快步走時一定要挺胸抬頭,將兩臂用力前后擺動,稍稍加大邁步的幅度,但行走的速度不宜太快(只需略高于散步的速度即可),以感覺身心輕松為宜。
2.沿著太陽運行的軌道
早晨進行快步走的目的之一就是沐浴清晨的陽光,利用柔和的紫外線促使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從而取得強壯骨骼的效果。因此,中老年人在進行快步走時最好選擇由西向東或由東向西的方向,即沿著太陽運行的軌道走,使人與大自然的運動節奏合拍,從而取得最優的養生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迎著陽光進行鍛煉時應戴上墨鏡或遮陽帽,切忌直視太陽。
3.堅持一個人走
很多老年人喜歡邀幾個好友一起到戶外進行快步走,并在途中說說笑笑,以排解鍛煉過程中的寂寞。實際上,老年人在與很多人一起快步走時,常會因說話過多而分散注意力,并會為了配合他人的步伐而打亂自己的節奏,從而無法取得健身的效果。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較差,如果一邊運動一邊說話很容易出現氣短、頭暈等不適癥狀。研究發現,人們只有在單獨進行快步走時方可做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踏出每一步,因此可取得更理想的健身效果。為了避免出現孤獨感,人們可選擇一些風景好的地方進行快步走,以便使自己的精神更加振奮。
4.吃過晚飯后再進行快步走
研究發現,人們若在吃午飯后進行運動,可顯著增加下肢的耗氧量,減少消化系統的血流量,進而導致胃痛、消化不良、頭暈、頭痛等癥狀。因此,中老年人在吃午飯后應在家中靜坐,并閉目養神10~30分鐘。在日本,很多家庭的晚餐都比較豐盛。中老年人若在吃完晚飯后沒有進行適當的運動,就難以在入睡前將攝入的高熱量食物充分消化掉,其發生消化不良的幾率會顯著增加。因此,中老年人在吃完晚飯后應先休息40分鐘,然后到戶外進行散步或快步走,以增進胃腸蠕動,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