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國內很多人似乎形成了一種偏見,即在招攬和支持高科技人才方面,唯有喝過“洋墨水”的才是好的。
對于海外高科技人才,我們對其伸出橄欖枝,利用他們的才華和智慧為國內企業或者機構服務,或者提供良好的條件支持其在國內發展,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國社會和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保證。但是,我們卻不能為此阻斷國內一些高科技人才發展的同等機會。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本土人才在國內的發展難以和海外人才獲得同等的待遇或者機會。
9月14日,歷時7個月的2013中國科技創業計劃大賽落幕?!案咝阅苡袡C光電材料的研發和生產”等四個項目拿下一等獎,各帶走100萬元的獎金,而另外70個得獎項目則瓜分了剩下的900萬元獎金,但是獲獎的大部分都是海外團隊。
據悉,大賽組委會在比賽之初就明確了本屆大賽區域引才引智的指導思想,將參賽對象調整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國內科研機構、高校所擁有的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項目。也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下,今年大賽海外團隊占到72.3%的比例,幾乎占了3/4。
既然叫做中國科技創新大賽,這樣顯得有些名不副實,叫海外人才科技創業大賽也許更合適些。
根據舉辦方的說法,通過多年以來的持續發展,中國科技創業計劃大賽已成為引進高層次海外創業人才和全球領先技術的一個平臺。從吸引海外高科技人才、全球領先技術而言,這自然是值得可喜可賀的事情。但是既然為中國科技創業計劃大賽,國內的高科技精英就不應該被排除在外,他們應該獲得和海外人才同等的待遇和機會。
實際上,這些年,國內一些創新、創業大賽向海外高科技人才傾斜并不罕見。在很多地方,經常都會出現這樣的例子。
按理說,對地方政府而言,一個創業者,只要是高科技人才,不管是“土鱉”還是“海龜”,他們都會為本地的發展做出貢獻。地方官員為何更加親睞海外高科技人才呢?
這或許是虛榮心和政績工程使然。近年,一些地方常常將吸引到了多少海外高科技人才作為炫耀的資本,當然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以此進一步招商引資或者提升科技園區、開發區地位的良好夙愿。在另外一個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也將招攬到多少海外科技人才作為基層政府或者主管官員的重要考核目標,對他們而言,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已經成為重要的政績工程。在這樣背景下,在他們的眼中,很多時候“海龜”自然就比“土鱉”更為吃香了。
筆者以為,我們不能過度迷信海外高科技人才,“土鱉”也有大智慧。周鴻祎和雷軍就是兩個最為典型的例子。周鴻祎和雷軍都是在國內完成了自己的大學學業,完全沒有任何留洋的經歷。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的周鴻祎曾供職于方正集團,后歷任3721公司創始人、雅虎中國總裁等職務,2006年周鴻袆出任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并帶領奇虎360公司于2011年3月30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而畢業于武漢大學的雷軍讀完大學便開始闖蕩計算機市場,加盟金山公司后做大了金山軟件,最近幾年帶領團隊打造的小米公司又開始成為冉冉升起的新星。
周鴻祎說,和很多“海龜”相比,他只能是算作草根出身,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才一步步變成了“白富美”?,F在他可以很自豪地這樣說,但是由于不能享受到和一些海歸創業者一樣的資源,他的成功無疑充滿了艱辛。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我們需要“海歸”,也需要周鴻祎、雷軍這樣的“土鱉”。過度迷信“海龜”,是一種扭曲的人才觀,亟須予以糾正。在現在和未來,如果給眾多的“土鱉”和“海龜”一樣的機遇和待遇,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周鴻祎、雷軍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