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是農業生產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農藥既可以防治病蟲草害,確保農業豐產豐收;又是有毒物質,防止農藥對農作物、人畜產生藥害或對環境造成污染,避免或延緩病蟲產生抗藥性,是使用農藥必須要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農藥;科學;合理;使用
中圖分類號 S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8-84-02
1 弄清防治對象,對癥下藥
病蟲草害的種類很多,且其形態特征、生物學習性、發生特點等差異很大,各種農藥在性能上千差萬別,每種農藥都有一定的防治對象范圍,只有做到了解各種農藥的特點和使用要求,弄清防治對象的性質、選擇適宜藥劑,才能避免盲目亂用農藥,收到好的效果[1]。如防治害蟲要使用殺蟲劑,如選用殺菌劑就不行;防治紅蜘蛛要使用殺螨劑;同是防治害蟲,防治蚜蟲、飛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蟲應選用內吸性殺蟲劑,而對蝗蟲等咀嚼式口器的害蟲要選擇胃毒劑和觸殺劑。
對于同一種害蟲,由于生育期不同,對藥劑的敏感程度不同[2],有時差距很大,一般害蟲以3齡為界,3齡后耐藥性強,3齡前耐藥性小。
總之,無論病蟲草害屬哪一種,都應視種類及當時的發生環境選擇用藥。
2 抓住有利的防治時期,適時用藥
生產中,一般要求在病、蟲、草處于對農藥最敏感的生育時期或抗性最薄弱的時期及時施藥。任何病蟲草害的發生和發展都要經歷由小變大、由少變多的漸進過程。如害蟲在低齡階段會因蟲體小、食量少,對植物的危害輕,易于防治,此時防治效果最佳。如果樹食心蟲、玉米螟、棉鈴蟲、水稻螟蟲等鉆蛀類害蟲防治的最佳時期在卵孵化高峰期,此時害蟲沿未進入植物莖內或果實。雜草對除草劑的敏感程度在不同生長時期也不同[3],正確選用除草劑使用時期是避免產生藥害和保證除草效果的關鍵。
在雜草出土前施用苗前除草劑,在土表形成藥土層或藥膜,使雜草不能出土。病害都有從接觸到侵入、潛育、發病的過程,植物與病原物未接觸或接觸初期或病原菌孢子萌發時一般防治效果最好,能防治其進一步擴大侵染,故早期防治比晚期防治效果要好。
用藥時間,不同天氣或季節應選擇不同的用藥時機,如高溫季節,宜陰天或早晚用藥,切勿中午用藥,否則既產生藥害,又易中毒;連續陰雨天氣,要抓緊在雨的間歇期用藥,同是使用優良的有機硅助劑,以減少雨水沖刷。
3 選用適當的施藥方法
防治病蟲草害應根據發生規律、危害特點、發生環境及寄主植物的生物學特點、生育期及種植方式等,選用適宜的施藥方法。如防治地上部位發生的病蟲草害,尤其是大面積暴發性的,可采用飛機施藥或機動彌霧機進行低容量噴霧;防治地下害蟲或種子帶菌的病害,可采用拌種、浸種、毒餌、毒土、土壤處理等方法;對于保護性防病、小面積施藥或小范圍個體小的害蟲,可采用手動噴霧器常量噴霧;防治溫棚病蟲害,則宜用“粉塵法”或“熏煙法”施藥;防治鉆蛀果樹枝干的害蟲,則可以選用注射法施藥。
病蟲害發生部位不同,用藥方法也不同[4]。病蟲在葉片背面時,要從下往上噴;病蟲在葉的正面時,要從上往下噴;如果正背兩面都有病蟲時,要“上翻下扣”或從側面斜噴,全面用藥;還有采用灌根法來防治根部病蟲。
此外,對光比較敏感的農藥如氟樂靈、辛硫磷、敵克松等應避光使用,可采用拌種、混土處理或陰天使用。風雨可促使藥劑很快流失,故雨前應暫緩施藥,雨后病害蔓延快,應抓緊施藥。
4 輪換或交替使用農藥
輪換使用農藥是延緩病蟲草害等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的最有效措施,因此在病蟲草害防治過程中不要長期使用同一種農藥,選用數種防效相當的農藥交換或輪換使用,防止害蟲、病原物、雜草產生抗藥性。殺蟲雙、蚍蟲啉等都是價廉物美的優秀殺蟲劑,但稻縱卷葉螟、螟蟲等對殺蟲雙產生抗藥性,褐飛虱對蚍蟲啉產生抗藥性,因防治效果降低,不得不退出有關市場。輪換用藥要選用對有害生物作用機制不同的農藥,如殺蟲劑當中的氨基甲酸酯、有機磷、擬除蟲菊酯類以及其他的具有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都可以相互輪換使用,也可以選用具有負交互抗性的藥劑。
5 適量用藥
適量用藥主要指適量的施藥次數和適當的用藥量,要采用最低濃度和最少施藥次數來達到最理想的防治效果。用藥量過大不僅造成浪費,還易導致農藥殘留量增多、增加人畜中毒幾率、增強病蟲抗藥性等。農民在配藥時,只用瓶蓋等隨意量取,不用標準器具[5]。因此準確掌握用藥的種類、濃度、用藥量和施藥次數是提高藥效、降低污染的重要途徑。要做到用藥適量,應注意幾個方面:(1)農藥的使用濃度要準確,嚴禁隨意加大或減少農藥濃度。(2)對農藥的殘效期掌握要準確,如土施宜用殘效期在15~20d的農藥,噴霧宜用殘效期在7~8d的農藥。(3)選用施藥方法要準確。如對食葉性害蟲最好選用噴霧法;對鉆蛀性害蟲可選用打吊針、堵塞蟲孔或熏蒸等方法;對地下害蟲可選用澆灌農藥或土施的方法;對于有上下樹習慣的害蟲可采用涂毒環阻隔的方法等。
6 合理混用
農藥混用是指將2種甚至2種以上的農藥混合使用或將農藥與肥料混合后一次性使用,達到兼治多種病蟲害、擴大防治對象、提高防治效果、省時省力或增效節本,或延緩害蟲抗性產生等目的。國家規定的混配農藥只準2個有效成分混合,少量除草劑允許3個有效成分混合。多種農藥混用,很可能物理性狀發生變化或相互發生反應,導致有效成分分解,或對作物產生藥害。目前農藥復配混用有2種方法:一種是農藥廠把2種以上的農藥原藥混配加工成不同的制劑[6];另一種方法是農民根據當時病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現場現混現用。
農藥混用應遵循以下原則:(1)不能發生不良化學反應,混用后要么能增效,要么能擴大防治范圍或保證正常藥效,不影響藥劑的物理性狀。(2)混用后對植物不能發生藥害。2種或2種以上農藥混合后有可能會改變藥劑對植物的滲透性,或加速農藥的分解等而對植物造成藥害,波爾多液與石硫合劑混用會對作物產生藥害,有機磷殺蟲劑與敵稗混用會對水稻產生藥害。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最好做一下對比試驗觀察后再進行。(3)農藥混合后,不增加毒性,保證對人畜安全。
農藥混合后,一旦出現人畜中毒等安全事故,解毒相當困難。因此,農藥不能亂混亂用。
7 切忌濫用農藥
濫用農藥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如任意加大農藥使用濃度,或擴大應用范圍,或隨意改變使用方法等。在當前各地進行的農業產業調整中,出現了大量的新的經濟作物品種、中藥材品種、蔬菜品種等,有些品種對農藥較敏感,一定要在小范圍內進行藥害、藥效試驗,才能大面積推廣應用,注意防止出現藥害。
參考文獻
[1]周世其,梁仁枝,高宗霞,等.植物病蟲草害防治[M].安徽省新型農民培訓系列教材,2010.
[2]武德蘭,周同新.農藥的科學合理使用技術[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14(6):152-153.
[3]郭坤友,李克祥.淺談農藥的使用科學[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7):232-233.
[4]徐竹蓮,朱衛東,魏風鈴,等.農藥安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農業,2010(21):18-19.
[5]雷邦海,譚光仙,劉安民.農藥科學合理使用技術[M].農藥管理條例.
[6]高潔,宋琳.農藥科學安全使用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3):207-208.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