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施肥是毛竹林豐產培育的重要措施。針對延平區毛竹林現有生長狀況,相應地采取合理的竹腔施肥技術,大大促進了毛竹的生長,特別是出筍量、成竹數量、新竹胸徑等指標有明顯的提高,為本地毛竹林推廣竹腔施肥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毛竹;竹腔施肥;生長效果;延平區
中圖分類號 S7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8-109-02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竹種,南平市延平區現有竹林面積為3.92萬hm2,其中毛竹林面積達3.71萬hm2,毛竹生產是延平區林業的重點產業,也是本區林農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但總體來說,目前竹林經營比較粗放,竹林經營水平(特別是毛竹林施肥技術和發揮效果)還比較低。現有竹林立竹度較低、竹徑小、低產林比例較大,年均產商品竹材不足18根/667m2。以前采用施有機肥難以滿足大面積林地施肥的需要,長期施用化肥易導致竹林地地力衰退,影響生物多樣性并降低林分生態功能,難以實現持續豐產。筆者以竹腔施肥為主,研究了本地毛竹林竹腔施肥實用技術及取得的效果,并逐步在全區推廣,取得了明顯的效益。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自然概況 試驗地設在延平區南山鎮2個村,即桐坑村和巖溪村。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8℃,年均降水量1 680mm,年均相對濕度為80%;海拔高度在600~780mm,地形全坡,坡向東南;試驗地土壤為黃紅壤,坡度為15°~23°,土層中厚,中厚腐殖質層;林下植被主要有五節芒、芒萁、狗脊等,立地質量等級II級。
1.2 試驗竹林狀況 試驗地分別選在南山鎮桐坑村、巖溪村2片竹林,桐坑村試驗林5.67hm2,巖溪村試驗林7hm2。試驗前,調查2片竹林生長情況,主要調查因子有平均竹高、平均胸徑、立竹度,發現2片竹林生長狀況較差(表1)。
1.3 試驗方法 分別在這2塊竹林地的山頂、中部和山腳設立3個樣地,每個樣地20m×20m,共3個重復。在水平相距50m處設立相應的對照樣地。施肥方案如下:于2011年3月對已設置好的樣地中的毛竹注射配比好的毛竹增產藥劑BNP(一瓶100mL的藥劑添加400mL清水配成500mL營養液)。在毛竹離地10cm處,用專用電鉆鉆出孔后,注射2mL的營養液,再用蠟封孔。施肥后第二年調查出筍量、成竹數量、新竹胸徑等因子,并與對照樣地進行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出筍量 通過竹腔施肥,試驗地毛竹林的年出筍量有明顯提高,試驗林年均出筍量達到223株/667m2,比對照竹林(無施肥)203株/667m2提高了10%左右(表2)。毛竹竹腔施肥所用的BNP毛竹增產劑是根據毛竹生長的生理特點,依據毛竹生長規律與筍芽分化特點及出筍成竹對N、P、K、微量元素等物質的需求狀況等原理,利用竹竿、竹鞭中發達的維管束具有很強的輸導功能,把所需的各類營養物質及時快速地輸送到各個部位,有效地促進了鞭根生長和芽的分化,促進筍芽的形成和增大,提高毛竹林的出筍量。
2.2 成竹量 通過竹腔施肥,試驗地毛竹林的成竹數量也有明顯提高,試驗林年成竹量達到37株/667m2,比對照竹林(無施肥)27株/667m2,提高了37%左右(表2)。毛竹增產劑集毛竹生長所必需的“三要素”養分和多種生物激素、微量元素于一體,施用后可有效提高毛竹植株內新陳代謝過程中各種酶的活性和新竹居間分生組織的活性,增加葉綠素含量,提高凈光合速率,增加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有效促進了竹筍成竹及新竹的生長。
2.3 新竹平均胸徑 通過竹腔施肥,試驗地毛竹林的新竹胸徑有明顯提高,試驗林毛竹平均胸徑達到9.5cm,比對照竹林(無施肥)8.4cm提高了13%左右(表2)。毛竹增產劑除提供各類營養物質外,還含有各種激素,能不斷刺激細胞分裂和分化,在筍期能有效地促進節隔的橫向生長和竹壁的加厚,使新竹的胸徑有明顯的提高。
3 小結
毛竹林施肥技術是毛竹低產林改造和豐產栽培的重要措施,因客觀條件限制,毛竹林施肥一般無法開展大面積施用有機肥,而長期施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地力衰退,甚至引起竹林生態功能降低,造成環境污染,對竹筍營養品質造成不良影響。采用BNP毛竹增產劑能有效促進細胞分裂、筍芽分化、筍粗度增大,顯著提高出筍數量、成竹數量及新竹胸徑等,并能及時補充營養,縮小大、小年差距,促進竹林持續豐產、穩產。
毛竹竹腔施肥操作簡便,用肥量少,肥效好,同時營養不會淋失,無殘留,無污染,不僅能增加經濟效益,而且能有效地保持地力及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竹腔施肥是利用毛竹發達的維管束具有很強的輸送功能,營養液直接射入竹腔內,通過組織的運輸直接進入毛竹的根部(竹鞭),營養素、微量元素直接在根部產生作用,對筍芽分化、竹筍增粗、筍出土成竹促進作用明顯,具有肥效快、作用持久等特點,在毛竹低產林改造、筍用林培育中效果更為顯著。
參考文獻
[1]方棟龍.經濟竹種豐產高效栽培技術[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
[2]潘福全.毛竹林豐產方法探索[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12):39-41.
[3]黃盛林.竹資源開發利用技術與竹產業發展策略實用手冊[M].北京:銀聲音像出版社,2003.
[4]盧榕泉.撫育施肥措施對毛竹林筍產量的影響及效益分析[J].亞熱帶農業研究,2008,4(4):23-24.
[5]鄭郁善,洪偉.毛竹經營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8.
[6]林自強,江建煌.竹腔施肥技術[J].安徽林業科技,2011(5):81-82.
[7]楊繼旺,周代恢,甘峰生.毛竹施肥試驗淺析[J].華東森林經理,1996(2):54-56.
[8]汪奎宏,高小輝,潘金貴,等.毛竹施肥技術經濟效果研究[J].竹子研究匯刊,1996(1):21-29.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