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湖州地區盆景植物資源狀況及開發利用現狀,指出對盆景植物資源認知不足,開發力度不夠;信息不通暢,開發利用不合理;專業知識缺乏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要加強科技投入;加強立法監督保護盆景資源;創建合理的市場機制;建立專業化隊伍等對策,以促進湖州盆景事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湖州市;盆景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S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8-116-03
盆景起源于中國,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藝術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創作和園藝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優美景色,達到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同時以景抒懷,表現深遠的意境,猶如立體的美麗的縮小版的山水風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盆景已不再僅僅滿足于休閑娛樂的需要,而成了一種重要的產業,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1]。本文從構成盆景的重要要素——植物出發,探求湖州地區盆景植物資源狀況和開發利用現狀,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湖州的盆景研究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1 湖州市盆景植物資源狀況
湖州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上海,南接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豐富,地形起伏大,垂直氣候差異明顯。植被帶屬常綠闊葉林帶,森林物種資源豐富,為全市綠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的發展提供優越的自然條件。湖州素有“山水清遠”的美稱,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湖州市村莊環境整治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對環境和生態的要求日益提高,對綠化家園、凈化空氣、提高生活品質的要求愈來愈迫切。國家對發展綠化和生態環境高度重視,農業資金的投入為綠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盆景植物資源是盆景產業發展的基礎。湖州市處于亞熱帶范圍內,復雜的地形地貌及氣候特征孕育了生物的多樣性,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種類很多,其中可培植為盆景的植物種類有杜鵑花科、山茶科、槭樹科、薔薇科、榆科、樟科、松科、柏科等,這些科中的大多數種類都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2]。此外,木蘭科、蘭科、報春花科、菊科、豆科中的觀賞種類也極為豐富。以形態而言,從挺拔高大、形態優美的喬木,到繁花似錦、色彩繽紛的灌木;從挺立于水面或漂浮于水中的水生植物,到附生于巖石及樹干上的藤本及草本花卉等應有盡有。
湖州盆景主要為樹樁盆景,樹樁盆景主要為松柏類盆景和雜木類盆景。樹種材料豐富,按觀賞特性主要可分為雜木盆景、葉木盆景、花卉盆景、果木盆景、藤蔓盆景。
雜木盆景包括榔榆、黃楊、雀梅、九里香、福建茶、檉柳、雞爪槭等;這一類盆景以其姿態奇特古雅,枝葉挺秀為其觀賞特色。葉木盆景包括雞爪槭、三角楓、楓香、衛矛等;這一類盆景以葉形奇特、葉色豐富而多變的樹種為材料,以突出觀葉效果。花卉盆景包括梅、碧桃、垂絲海棠、山茶、杜鵑等,是以突出觀花效果的一類盆景。果木盆景包括石榴、金彈子、火棘、南天竹、枸杞等,是以突出觀果效果的一類盆景。藤蔓盆景包括常春藤、絡石、金銀花、紫藤等,是突出其卷曲的莖干、垂拂的枝葉的一類盆景。
雜木類盆景的樹材繁多,近些年來,在數量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隨著盆景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盆景樹種將進一步拓展,盆景樹材將越來越多。另外,新材料的產生,如先進的修剪工具、新奇的盆缽的出現,將使盆景材料更加豐富。
2 盆景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對盆景植物認知不足,開發力度不夠 對湖州地區盆景植物資源的認知不足,開發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開發利用的數量與資源總量不相稱。浙江盆景藝術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浙江盆景藝術風格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傳統基礎。浙江盆景自唐宋以來,一直是崇尚自然、師法自然、追求詩情畫意的。在樹種的選擇上,一向是以松、柏為主要樹種,這也是其地方特色的一部分。在植物資源方面,除松柏類之外,花果類、色葉類資源也非常多,開發力度還需加強。
2.2 信息不通暢,開發利用不合理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了解市場行情,掌握信息,對于經營者來說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市綠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經營者絕大多數為單家獨戶的個體經營,受資金、人力的限制,對市場行情和有關政策信息掌握得很少。如經營者常常感到經營樹種方向不明,對市場行情心中無數,必然造成生產的盲目性。
湖州市盆景制作和銷售目前還沒有形成產業化,主要集中在一些園藝公司的苗木基地,私人的生態農莊,以及一些盆景愛好者的庭院收藏。村民往往缺乏科學的規劃,存在無序亂挖野生樹樁的現象,不僅對盆景植物資源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而且也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構成危害。另一方面,傳統的林業資源調查中往往不能反映盆景植物資源的狀況,再加上盆景植物資源一般在偏遠山區,開發有一定難度,使得相當一部分盆景植物處于閑置狀態,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3]。
2.3 專業技術缺乏,開發水平不高 湖州地區盆景生產主要以個體私營模式為主,處于自發性的發展狀態,加之缺乏相應的行業管理,很難形成規模化集約生產。盆景制作者缺乏盆景植物資源、盆景相關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技藝,專業理論與技術培訓學習滯后。一些盆景生產者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踐經驗來制作盆景,也沒有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盆景產品往往缺乏藝術創新性,成本高,效益低。
3 湖州盆景可持續發展的開發利用對策
湖州市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使其擁有豐富的盆景植物資源,發揮自身優勢,合理開發利用可以促進湖州市盆景業的健康發展,對浙江盆景業的發展也有重要意義。因此對湖州盆景植物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來解決,使之走上科學開發和可持續利用的道路。
3.1 加強立法監督,加大盆景植物資源保護力度 各級政府應出臺相應的盆景植物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的政策法規,加大管理力度,結合具體情況建立有效的地方性植物資源保護機制,避免盲目開發對資源和環境造成破壞[3]。建議在湖州的3縣(安吉、長興、德清)和兩區(吳興、南潯)的山區及林地建立一定數量的盆景植物資源保護區。除立法監督外,應加強植被資源保護科普的宣傳力度,特別是生態脆弱且受人類活動干擾強烈的地區,保護不同地區珍貴的盆景植物資源及其他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對于瀕危物種必須重點保護,并出臺針對瀕危植物保護的政策法規,只有在保護成功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有限度的開發利用。
3.2 建立一支專業化隊伍,深入開展盆景植物資源研究工作 隨著盆景科技含量的不斷增加,專業科技隊伍也會迅速擴大。隨著盆景市場的發展和日趨成熟,盆景專業理論與技術隊伍一定會日益壯大。盆景學學士、碩士、博士、高工、教授會越來越多,盆景制作與欣賞者的素質也會越來越高,科技含量將會與日俱增,盆景科技的發展定會促進盆景藝術的飛躍。
建議相關行業部門對全市范圍內野生盆景植物資源的綜合調查進行科研課題立項,以全面詳細地探明掌握湖州地區野生盆景植物資源,為以后有選擇地引種馴化打下基礎[4]。同時,加大科技投入和資金投入,加快野生盆景植物引種馴化和育種基地建設,根據市場需求對已知野生盆景植物進行有計劃的系統研究,以便向盆景市場提供充足的新型品種和更先進的生產技術。
3.3 建立信息網絡,加強合作交流 經營者可通過鄉鎮林業站傳遞綠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生產情況,各縣區林業局可將各鄉鎮林業站上報的情況通過政府網、農網等相關網站對外發布供貨信息。為適應市場經濟和信息時代的需要,市林業局可以籌建湖州市盆景資源網站,為全市綠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經營者提供信息服務。
根據綠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經營者的意愿,成立民間團體組織,如成立湖州市盆景藝術協會。通過協會可以把當前分散的小農生產與開放的大市場聯系起來,參與地區內外市場的銷售;可以把分散的經營個體組織起來,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互通有無,聯合經營;可以組織開展培訓,提高科技和經營水平,聯合開發;可通過協會培養市場營銷經紀人,降低生產經營成本[5]。
3.4 把握盆景商品的生產趨勢,深度發掘盆景植物資源價值 目前,盆景商品生產趨勢有向苗圃育苗、盆景無土栽培、規范化商品基地等方向發展。苗圃育苗可以防止盆景制作者以毀壞林木資源來換取樹樁藝術品的釜底抽薪做法;盆景的無土栽培可以讓盆景出口順利通過植物檢疫,又可以為賓館,酒家提供干凈且有生命力的室內裝飾,還能發揮盆景的淺奇風格。
盆景是一種商品,通過交易產生經濟效益。發展盆景商品經濟必須建立基地,商品盆景基地要做到規模化、規范化、專業化、藝術化、科學化。一是開發新品種,特別要多發展適宜室內擺放的常綠、耐陰,帶花帶果和管護簡便的植物盆景;二是發展無土栽培,選擇質輕、色好、無毒無異味的基質,研究固定植株技術和盆景專用肥及營養液;三是普及矮化技術,研究不同樹種、不同盆缽使用矮壯素的劑量;四是植物檢疫,逐步建立生產隔離區、土壤基質消毒、防治病蟲害體系和制度,提高產品信譽度,爭取成為免檢企業。此外還要改進包裝,做到質輕、堅固、易折疊、規范化、便于裝卸和綜合利用。
在發掘盆景資源價值方面,一方面要增加科技投入,積極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新理念。建立有效的市場運營機制,以市場需求為準則,增強盆景生產者的創新觀念,打破傳統的盆景生產模式。適度進行規模化集約型生產,提高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加強學科建設和基礎理論教育,對盆景創作和生產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湖州市農民學院自開設園林技術專業以來,很多農民企業家、創業者、農民大學生在具有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習,收獲了很多盆景藝術的相關理論知識,提升了他們對中國傳統盆景文化藝術的鑒賞力。同時只有具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提高產品質量和藝術價值,進一步發掘盆景植物資源潛在的市場價值。
4 結語
湖州市盆景植物資源豐富,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如能充分發揮這一資源優勢并合理開發利用,充分借助湖州區域文化優勢,打造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特色盆景,積極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樹立品牌意識,建立有效的市場運營機制,必將推動湖州盆景產業乃至浙北地區盆景事業的持續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少初.中國盆景進入國際市場的分析與對策[J].上海農業科技,2006 (5):124-125.
[2]鄧初鈿.中國珍稀野生觀賞花卉[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3]張慶,焦晉川.四川盆景植物資源現狀及開發利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5):4 488,4 500.
[4]蘇智先.珍惜瀕危動植物生物多樣性信息系統研究[M].成都:四川科學出版社,2003.
[5]胡千枝.池州市綠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池州師專學報,2003,17(5):55-56.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