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探索雜交水稻品種在黔西南州中部地區的生長表現,有目的地為當地水稻生產推薦優質高產品種,2011年開展雜交水稻品種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當地氣候環境下∶Y兩優5845、綿優616等品種表現出了較好的農藝和產量性狀,較為適合在當地做進一步的示范推廣。
關鍵詞∶超級稻;新品種;對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4-44-03
合理選擇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水稻品種,為當地水稻生產提供高產優質的水稻品種,為水稻豐產打下基礎。水稻是安龍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常年播面在18 500hm2左右,水稻生產以一季中稻為主,平均550kg/667m2以上,并出現了961.3kg/667m2的最高產紀錄。其氣候生態類型為水稻最適于生態氣候區,水稻生產在品種及栽培管理措施適當的情況下有較強的增產潛力。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組合 準兩優527(ck)、科優21、兩優5218、貴香優9號、金優785、奇優894、Y兩優5845、綿優616。
1.2 參試材料 澳特爾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N∶P2O5∶K2O=15∶15∶15;貴州興義宜化尿素,N≥46%;廣西武鳴化工碳酸氫銨,N≥17%;赤天化集團高峰磷化工廠鈣鎂磷肥,P2O5≥12%;俄羅斯進口氯化鉀,K2O≥60%。
1.3 試驗田概況 試驗時間為2011年4~10月,地點在安龍縣木咱鎮響樂村王天文戶承包田內進行,地處東經105°22′46.14″,北緯25°03′35.27″,海拔1 180m,面積1 000㎡,大眼泥田,肥力中上,年有效積溫>5 800℃,排灌條件良好,光照充足,一年兩熟,前作小麥。
1.4 試驗方法 試驗采取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面積14m2,統一規株行距15cm×30cm,667m2栽1.3萬穴,試驗四周設保護行。
1.5 試驗過程 4月12日播種,采用無紡布覆蓋旱育秧方式育秧,5月31~6月1日兩犁兩耙整田,每667m2施1 500kg農家肥+35kg復合肥+40kg碳酸氫銨+37.5kg鈣鎂磷肥作基肥,6月2日移栽,6月12日667m2用尿素12.5kg施作分蘗肥,6月23日和29日2次用高效氟氯氰菊脂+20%蚍蟲啉800倍液噴施防治稻飛虱,7月16日用尿素5kg+氯化鉀10kg施拔節孕穗肥,7月24日用高效氟氯氰菊脂800液噴施防治水稻螟蟲,9月26日成熟測產收獲。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品種生育期
表1 生育期情況(月/日、d)
[品種名稱\播種期\移栽期\分蘗始期\分蘗終期\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科優21\4/12\6/2\5/5\7/13\7/25\8/8\9/20\160\兩優5218\4/12\6/2\5/3\7/13\7/25\8/8\9/20\160\貴香優9\4/12\6/2\5/2\7/18\5/27\3/8\9/18\158\貴香優11\4/12\6/2\5/4\7/13\7/25\8/2\9/18\158\金優785\4/12\6/2\5/1\7/18\7/25\8/2\9/18\157\奇優984\4/12\6/2\5/4\7/18\7/26\8/3\9/18\157\Y優5845\4/12\6/2\4/30\7/18\7/28\8/5\9/18\157\綿優616\4/12\6/2\5/8\7/18\7/25\8/2\8/17\157\準兩優527\4/12\6/2\5/8\7/18\7/25\8/1\9/15\155\]
如表1所示,參試各品種在安龍縣木咱鎮的生育期特性表現相近,全生育期均在最高160d.最低155d,最大相差5d,均屬中長生育期品種。
2.2 各品種生理表現 從表2可以看出,個品種在株高、穗長等方面有較為明顯的差異,以科優21的株高為最高,綿優616最矮,兩者相差20cm,葉長、葉寬等方面,也是科優21最長、最寬。科優21劍葉長52.2cm,比綿優616長20.5cm,說明個品種間在葉長、葉寬方面差異非常明顯。但是從最終產量來看(表5),不是株高最高、劍葉長最長的品種的產量最高,說明株高、劍葉葉面積大小與產量之間無明顯關系。
2.3 各品種分蘗消長 從表3及分蘗消長圖可以看出∶(1)從插秧到最高分蘗期出現,時間大約為43d左右,插秧后10~35d,為分蘗快速增長期。(2)各品種之間分蘗能力差異較大,分蘗最高的品種為貴香優11號,10穴分蘗數為253個,667m2最高分蘗數為32.98萬個,最低的為科優21,10穴最高分蘗數為181個,667m2最高分蘗數為23.59萬個,兩者相差9.39萬個。(3)有效分蘗終止時間相近,集中出現在6月24~29日,即插秧后27日之內,但是綿優616的時間要滯后5~8d。
2.4 各品種產量構成分析 在產量構成因素中,各品種的分蘗成穗率差別很大,最高的品種比最低的品種相差20個百分點以上。有效分蘗以準兩優527最高,而以貴香優11號最低,但是總分蘗數中以貴香優11號最高。見圖2及表4。
圖2 總分蘗、有效分蘗及成穗率關系
總粒數以科優21最高,貴香優最低;實粒數科優21最高,貴香優最低;結實率以準兩優527最高,貴香優11號最低。千粒重從26.44g到31.39g,最低的是兩優5845,最高的為奇優894。
理論產量在800kg種還有準兩優527、綿優616、Y兩優5845、科優21,奇優894等,其中Y兩優5845產量達到900kg/667㎡以上;表明金優527、科優21、綿優616、奇優894、Y兩優5845等品種在安龍縣木咱鎮的生產生態條件下,產量構成三因素均能較好的協調,形成較高的產量,而貴香優11號由于分蘗成穗率低,有效分蘗低,實粒數低,因而產量不高,表現欠佳。
從方差分析結果來看(表6),各品種間產量差異顯著,實際產量以y兩優5845產量最高、而貴香優11號產量最低,以CK比較,二者產量達到極顯著水平。
表5 試驗方差分析
[變異來源\DF\SS\MS\F\F0.05\F0.01\區組間\2\10.58\5.29\1.57\3.63\6.23\處理間\8\116.73\14.59\4.32\2.59\3.89\誤差\16\50.01\3.38\\\\總變異\26\181.33\\\\\]
3 小結
綜上所述,試驗結果表明,各品種在本地生育期相近,但是在株高,劍葉、分蘗能力等方面差異明顯。Y兩優5845、綿優616表現出了較好的農藝和產量性狀,抗病抗逆性表現良好,較為適合在本地做進一步的示范推廣。參試品種間產量差異較大,品種間產量差異達到顯著水平,結合對產量構成因素分析,當地水稻品種應選擇大穗,分蘗力中等,成穗率高的品種進行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楊家儉,崔志斌,劉紅娥,等.桃江縣一季稻雜交組合品種比較試驗[J].湖南農業科學,2006(6).
[2]熊玉珍,陳凡玉,邱兵余,等.江西水稻地方品種資源綜合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08(1).
[3]劉順毅,張勇.雜交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J].耕作與栽培,2009(4).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