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的AIS防碰撞以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特別是由于我國海洋漁業近幾年發展快速,AIS防碰撞以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技術在海洋漁業得以全面的應用。因此,文章主要探討了AIS防碰撞以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技術在我國海洋管理中的管理應用,主要探討了AIS防碰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技術、漁港監督安全管理以及海上安全生產這幾個方面,希望能夠對我國海洋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AIS防碰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海洋漁業;管理
1 海洋漁業應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的意義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正在實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該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及各格類型的北斗用戶段組成集定位、導航、授時和雙向短報文通信服務四種功能于一身,能覆蓋中國及其周邊的國家和地區且24小時全天候的服務,無通信盲區高強度的加密設計,保證安全、可靠及穩定,而且適合關鍵部門的應用等特點。同時,隨著船舶通信導航及各類電子控制設備的日益完善,實現對船隊的全方位的監控,做到及時掌握船舶在航行中實際情況,快速了解船舶的各類動態數據,成為提升船舶管理水平的新標志。因此,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船舶監控中心的建立,對于加強在行船舶的有效指揮和管理,確保在行船舶的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 AIS防碰撞在海洋漁業中的應用
2.1 AIS防碰撞技術的相關概述
安裝這種系統將會提高海上安全以及使船上的值班駕駛員(OOW)及VTS操作員改善對船舶交通的監控。該系統的基礎就是所謂的自組織時分多路存取技術,海上應用也叫做4S(Ship to Ship and Ship to Shore)。該技術的另一個名字叫做STDMA,SOTDMA允許每頻道每分鐘2250個報告的甚高容量的數據鏈。
這個概念基本上用的是已知的技術,只是把那些技術組合成一個獨特的專門方法而已。三個主要的部件組成一個單元應答器Transponder。這種應答器是完全自動的和可廣播的。它的能力已遠遠超過上一代應答器的能力,開始作為一種關鍵的詢問應答設備。
應答器的三個主要部件是GPS接收機、VHF收發機和一個計算機。簡單地說,GPS接收機提供精確的位置和導航數據,計算機把這些信息與船速、船名、呼號、船首向、對地航向等統計信息捆在一起,在數字數據鏈上通過VHF播發出去。所有在VHF范圍內裝有AIS應答器的船舶能接收這些信息,打開它,且把其他船的位置及其速度、船名、呼號、船首向、對地速度等畫在電子海圖系統(ECS)或ECDIS上。這就意味著,在VHF無線電覆蓋范圍內的每條船可以自動地畫在船橋的ECS上。為提高GPS精度的差分校正可從通過同一AIS數據鏈從岸基站或從船上安裝的信標接收機上得到。
2.2 AIS防碰撞在海洋漁業的應用
與電子海圖系統組合在一起的AIS技術能使OOW大大改善對附近海域的監視和對船舶交通環境的了解。任何船舶一進入VHF范圍,就有可能在ECS或ECDIS上告知或顯示出來,在VTS應用中所說的同樣信息也可在ECDIS上顯示出來。例如,船首向附近的變化能比今天的ARPA技術更快地被檢測出來。事實上,船首向鄰近的變化使OOW用于航向決策的原始信息,其更新率要很快才行。AIS系統最早的設計是為船對船操作的但不包含岸基站的自主連續系統。
船載AIS的主要優點有:
(1)在VHF作用范圍內自動識別船舶;(2)預測相遇船的確切位置;(3)預測過船艏的最小距離;(4)識別島嶼后面或航道轉彎處的船舶;(5)接近實時地得到對地航向、船首向和航速變化的信息;(6)數據鏈上的短文通信。
AIS 單元所播發的信息存貯在3個獨立的數據報告中,并按照達成的標準在設定時間段轉發。船員感興趣的是船名、符合航路規則狀態、航向、航速、轉頭速率。
靜態數據包括:船名、呼號、IMO編號、船長、船寬、天線位置、船型;航次有關信息(每個航次都需要輸入)包括:吃水、貨物信息、目的港以及預計到達時間(ETA)、其他的相關信息;以上的兩個報告六分鐘更新一次。
動態數據包括:時間、船位、對地航向、對地速度及轉頭速率、航行狀態。
動態報告更新的時間是根據船速和船舶狀態而變的,具體如下表:
3 山東省海洋漁業應用相關技術的探討
山東是海洋漁業大省,安全生產工作非常重要。加強海上漁業安全生產,構建海上漁業平安是各級海洋漁業主管部門的重要工作。本章節就如何運用AIS防碰撞以及北斗衛星導航刺痛加強漁業安全生產,構建海上漁業平安這一重要話題進行淺要論述。
3.1 提高漁港監督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
建立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管理隊伍,教育職工既要堅持原則,又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官僚主義作風,善于做耐心細致的群眾工作;對違規現象不能一罰了事,應以教育為主,處罰為輔。同時,要加強廉政建設,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提高漁港監督機關在群眾中的威信。
3.2 對于搜救工作的作用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對于成立統一的漁業水上事故搜救指揮中心和專業的水上搜救隊伍是非常有幫助的,可以建立專項經費,提高水上搜救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減少和降低漁船水上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傷亡。
3.3 通過網絡進行信息發布
加強聯絡,積極做好預警信息發布:要求各地加強與氣象部門的聯系,密切關注天氣和海況,及時通過信息平臺、岸臺廣播、手機短信等多種渠道將大風、海浪、風暴潮等災害性、突發性氣象預警信息通知到捕撈和養殖生產漁船;及時提醒在海上作業的漁船采取避風等防范措施,防止因疏忽和僥幸而引發各種事故。
參考文獻
[1]郭春芳,劉維璽,奚廣偉.關于漁港監督管理問題的探討[J].河北漁業,2003,(5):52-53.
[2]陳思增.當前漁港建設項目管理存在問題與對策思考[J].中國水產,2007,(1):78-80.
[3]李洋.重新界定漁船定義加強漁船運載客貨的安全管理[J].中國海事,2006,(5):26-30.
[4]孫穎士.論新時期我國漁業船舶安全管理工作[J].中國漁業報(漁業三版),200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