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論述了會計假設相關的內容,而且對其開展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會計假設;新經濟時代;會計
1 當前背景之中的會計假設工作面對的不利現象
1.1 關于主體的假設
該項活動關注的是會計為其服務的特定組織,該組織實體從空間之中明確了財會活動的實際核算區間。
由于信息科技高速前進,特別是網絡科技的發展,此時單位間的聯系變得非常的緊密,很多單位可以變成綜合體,變成網絡單位,進而能夠向行業供應產品和活動,以此來處理單一單位無法開展好的市場活動。此類機構的分合非常快,而且合作的模式也很多,因此,關注個體的,單獨的假設活動已經無法合乎當前的發展背景了。
1.2 關于持續運作的假設
它假設單位會一致按照目前的意義和目的發展,其展示了單位的所有人和運作人的意義以及期待,目的是為了處理單位的資產計價內容等要素。不過在全新的時代之中,這個假設還面對著非常多的不利現象。
1.3 關于分期假設
它的意義是為了能夠在規定的時間之中供應信息,以此來合乎單位自身和外在決定等對于信息的需求。對于會計分期來講,它關注的是時間段的區分會受到信息提供的成本,企業對會計信息的多層次多元化需求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傳統會計分期假設的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配比原則,采用“應計”、“遞延”、“預提”、“待攤”等特殊程序來處理應付和預付款項,預提和待攤費用,其中包括許多人為“估計”的成分,很顯然具有一定的武斷意義。其變成了導致信息不真實的關鍵緣由,其是該項內容本身的不利現象,在當前的經濟體系之中受到的壓力非常多。
1.4 關于貨幣計量假設
對于該項計量來講,貨幣是一種尺度,它是經濟持續進步到特定的時期的一個體現。此類計量僅僅的發生在計量歷史中的單一時期,其自身就具有不利現象,由于當前的經濟體系的發展,它的不利現象變得越來越明顯了。
由于網絡科技高速發展,此時世界范圍的資本流速非常迅猛,此時的行業交易也很快,該項決策能夠在短時間之中開展好,所以真實貨幣間匯率的變化更加的劇烈,此時導致主體面對更為多樣化的不利現象,而價值不變的思想受到了干擾。由于電子貨幣存在,所以過去的時候使用的將紙質貨幣當成是關鍵要素的體系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單位間的交易不需要用真實的錢。
由于知識經濟的發展,此時過去的那種用貨幣計量而供應的信息,已經無法合乎使用人的規定了。在當前電子商務時代里像是創新力以及虛擬單位創建速度等表現企業競爭力方面的指標更能代表一個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但是其又無法反應在報表之中。
2 當前經濟背景下的假設
2.1 會計主體假設的改進
由于信息科技高速發展,此時網絡單位的存在打破了過去的那種空間模式,由于網絡單位是一種虛擬性質的,而且將人力資源等當成是它的關鍵資源,此時的主體變為單位的真實主體和虛擬主體。正是由于這個背景的存在,該項假設應該從過去的那種關注單一實體的信息運行轉向信息時代的相對主體信息使用觀,使其成為一個開放性的主體假設。相應地,可將會計主體假設定義為“經濟利益聯合體”以適應形勢的不斷變化。只要是為了共同的經濟利益而相互協調的聯合體,不論其由多少個機構或者是組織組合,都可以把它們當成是一個主體。這一定義以經濟利益的高度統一性作為衡量和判斷會計主體的標準,對“虛”的空間主體的“網絡公司”或“實”的企業或企業間的兼并、破產及母子集團均可加以界定。
2.2 持續經營假設的改進
許多學者提議由破產清算假設替代持續經營假設,很明顯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主要有如下的一些緣由。該項核算是以單位的連續的正常的運作活動為背景的,此時,單位才可以結合設定好的使用方向去運行目前的資產。結合過去的以及之前許可的條件去償付債務等。連續運作是對單位運作時期的一種描述,是一種沒有限制的時間段思想,但是破產是對于一個具體的時刻的單位運作活動的描繪,其表示著一個單位的持續運作的完成。此時虛擬單位雖說當單位的合約完成后就結束,不過它們最初的意義是為了尋求發展,并非是破產。
盡管相對破產清算假設而言,該假設具有一些可行性,不過通過分析當前的組織體系得知,它還有很多的要素要完善。針對那些運作較為穩固的單位來講,可以一直用這個內容。而對于那些不具有穩定性的單位或是運作時間較短的單位來講,可以用“項目經營假設”來替代持續經營假設,這種假設可理解為:經濟利益聯合體,從開始組建到實現其經營目標為止為其存續期間,以利于一些業務和收益、費用等的處理,同時也避免跨期攤配等調整事項;對于網絡公司,可以以“暫時性假設”來替代持續經營假設,以適應網絡中變化迅速的特征。
2.3 會計分期假設的改進
針對分期假設是不是需要用交易時間來代替這個問題,要結合具體的情況來探索。眾所周知,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中,科技的高速前進使得虛擬單位出現,這些單位中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長期的。在短期的單位之中,它們的時間非常短,當做好交易活動之后就開展利益的劃分。此類單位一般不用開展核算活動,不用分析持續運作,更加不用分析分期內容了。至于中長期和戰略性合作項目,其持續時間往往超過一年,有的甚至幾十年,采用交易期作為報告期間,其弊端顯而易見。此外,同行業不同企業的交易更加不一致,信息使用者無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贏利能力進行比較分析,也無法正確選擇投資對象。即使同一企業不同項目的交易期也不一致,同樣也不利于管理者進行財務管理和業績評價。
通過分析,比較好的處理是:原來的會計分期假設涵義仍將繼續保留,但對于一些完成交易后即行解散的臨時性組織即實施短期項目合作的網絡企業可以不對其進行分期,而直接把交易期作為報表報告期;而對于實施中長期和較大項目合作、戰略性合作的企業可以適當地縮短會計期間,如以旬為單位進行分期,提供旬報。這樣既克服了即時報告的缺陷,又滿足了及時性的要求。
2.4 貨幣計量假設的改進
會計計量手段不應僅僅局限于貨幣,而應實現多元化。會計的最終目的是全面系統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貨幣僅僅可以反映能予以計價和量化的事項,但現代企業中還存在大量不能通過量化和計價揭示的事項,它可以運用非貨幣性指標和定性而非定量指標來予以反映,諸如有關人力資源價值,知識資本和信息價值等方面的信息,如果能在現行財務報表之外增加,將會大大提高財務報告的有用性。
3 結束語
信息時代,會計主體得以擴展和延伸,“經濟利益聯合體”適應替代“會計主體”來發揮作用;“項目經營假設”、“暫時性假設”也可以彌補“持續經營假設”的缺陷;在保持現有“會計分期假設”涵義的基礎上結合“交易期假設”和進一步細分報告期間可以使會計更充分地發揮其職能;貨幣計量和非貨幣計量相結合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也是對“貨幣計量假設”的改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適應時代要求,鼓勵會計創新,使會計在未來經濟發展的新時代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