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比男廁所臟?
近日,微博中關于“智能手機上會滋生大量細菌”的話題從未間斷,甚至有人指出“智能手機上的細菌量比男廁所還要高”,難道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竟是細菌的“大本營”?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魯鳳民教授認為,手機上確實會存在較多細菌,但病毒通常較少,所以人們不必談“菌”色變。
日常生活中人們時刻暴露在細菌中,絕對沒有細菌的環境是不存在的。而且,細菌分為致病細菌和非致病細菌,并不都對人體有害,有些細菌的存在反而對人體有利。他舉例說:“比如嬰兒剛出生時體內是沒有細菌的,過幾個小時后體內會產生腸道菌群,幫助人體生長。”
魯鳳民教授認為,手機屬于個人用品,相對來說對人體產生危害的致病細菌較少。當然,手機上也可能存在一些致病細菌,比如金黃色釀膿葡萄球菌、膿腫、竇炎以及食物毒素等,可能使人體患上胃腸道疾病。
而智能手機屏幕上細菌數量跟人們使用手機習慣有很大關系。地鐵里、公交上、廁所里,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人們拿著智能手機打電話、刷微博、玩游戲……殊不知,這些不良的手機使用習慣,會讓自己的手機被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還有些人喜歡把手機與現金、鑰匙等共放一處,這又會造成“交叉感染”。但如果使用習慣良好,就會大大減少因手機上的細菌而致病的情況,不考慮使用條件、環境等因素下,籠統地說智能手機比男廁所臟是非常不科學的。
除了智能手機屏幕之外,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腦鼠標和鍵盤、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也可能存在大量細菌,同樣值得關注。
魯教授建議,使用這些電子產品時,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餐前飯后勤洗手,便攜的消毒噴霧可以隨身攜帶,尤其不要一邊吃食物一邊玩手機,避免病從口入;盡量使用專用的手機套,將手機與其他物品分開放置。在保證不影響手機使用的情況下,用戶可以定期為自己的電子產品進行消毒,但要注意選擇專用的清潔劑,不建議使用窗戶清潔劑、家用清潔劑、噴霧劑、溶劑、酒精、氨水或研磨劑等,可能造成手機損傷。
吃火鍋不必糾結先放肉還是菜
近日,一則關于“吃火鍋應先放肉還是先放菜”的微博稱,“先肉后菜,蔬菜會吸收殘留鍋內的嘌呤等有害物。正確的順序應是先土豆類、后葉菜類,最后才是肉類。”甚至還有網友指出“肉一煮熟,肉里的嘌呤就全溶解到湯里了,正好被菜吸收,肉和菜各自的單鏈DNA結合成雙鏈DNA,有劇毒。”
涮羊肉里肉和菜放置的先后順序真的會對人體產生這么大的危害嗎?
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營養師顧中一告訴記者,在涮火鍋的過程中,沸水的溫度只是100度,再考慮到烹飪過程中的其他狀況,例如,紅油火鍋底料等等,食物加熱的溫度最高也就是200到300度。這樣的溫度狀況對食物的結構基本不會有什么影響。流言中所說的,肉與菜的單鏈DNA會結合產生劇毒的雙鏈DNA,這樣的說法沒有什么科學依據,科學上并沒有這樣的說法,所以普通人吃涮火鍋時基本上不用過于擔心。
對于網友提出的菜和肉誰先放的問題,顧中一認為,其實,無論是先放菜還是先放肉都無法保證在火鍋里將兩種食物完全隔離,這些物質始終還是在一鍋湯里煮,不會因短暫的時間先后產生什么區別,所以也不必糾結于這個問題。
不過,顧中一同時也表示,考慮到涮火鍋時候常吃的如肉類、豆制品等這些食物中所含嘌呤確實相對較多,并且嘌呤易溶于水,因此,涮火鍋中的湯里確實含有嘌呤物質,這是客觀事實。嘌呤物質經過人體的代謝過程,最終會形成尿酸,所以從健康的角度出發,在涮火鍋的過程中,為了避免盡量少攝入嘌呤物質,不建議大家喝火鍋湯。
此外,還有一些人擔心肉類吃得過多導致尿酸升高會引起痛風等疾病。對于這一擔心,顧中一表示,人體中的尿酸是可以被人體自身分解的。我們一般一次吃涮羊肉,平均吃到的肉量大概是3、4兩,而即使是連續幾天都這樣吃,在正常的情況下,這些肉的攝入一般也只會讓尿酸升高十幾到二十幾的范圍,而這是在正常范圍內的,不足以致病,更何況我們平時吃涮羊肉的次數并不太多,由尿酸過高導致人體疾病一般需要長期的過程。
對于這樣的知識,經營火鍋的企業是否會指導消費者呢?記者致電海底撈西單店,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針對這一問題目前并沒有更多的認識,企業內部也沒有相關指示,先放肉還是先放菜,是否喝湯主要看消費者個人喜好,企業本身更關注的還是衛生狀況。
坐飛機也致癌?
流言高空空氣稀薄,人們受到的輻射要比地面上高出100倍至300倍,會致癌。其實,在生活中隨時都會接觸到電離輻射,人們每年攝入的空氣、食物、水中的輻射照射劑量約0.25毫西弗;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約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煙,一年有0.5至1毫西弗。當輻射劑量低于100毫西弗時,醫學上觀察不到對人體的確定性效應。因此坐飛機真的不用擔心致癌。(中國疾病控制中心)
勞累后要補魚肉?
體力勞動或大運動量后,有許多人認為,要吃大魚大肉等油膩食品來補充蛋白質。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健康的。因為大魚大肉可增進血液酸化,加之運動后,人體本身會產生的大量乳酸物質聚集在肌肉和血液中,此時過量攝入魚、肉會引起機體酸中毒,加重肌肉疲勞程度,讓人體產生不適。科學的做法,應該增加飲水量,補充蔬菜水果等食物,并充分休息。(《時代》雜志)
吃醋可使血管軟化?
近年來,很多地方紛紛興起了喝醋風,有些人甚至以醋代酒,他們認為,醋中的部分物質可以起到軟化血管,并讓血管潤滑的作用。
殊不知,雖然少量食醋有益健康,但大量喝醋卻會改變胃液的PH值,這會直接損傷胃粘膜,引發急性胃炎或胃潰瘍等,甚至可以引起血液酸度升高,造成酸中毒。(《時代》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