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越來越長壽,但患病率也越來越高。糖尿病呈現低齡化,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各種感染性疾病不斷升級。為了尋找攻克這些頑癥的方法,全世界的醫藥工作者都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著。加速新藥研發,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
新當選第二十一屆北京優秀青年工程師的胡遠東,他的工作就是通過計算機輔助,加快藥物的設計和開發。
“傳統的新藥研發,一般先在動物身上試驗,篩選出安全有效的化合物后,再進行人體試驗,最終研發出藥物。而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和建模尋找藥物靶點,以減少盲目的藥物合成,不僅節省試驗成本和人力資源,同時也加快了研發的速度。”胡遠東介紹說。
在胡遠東的帶領下,研發團隊開發出11個國家一類在研新藥,其中10項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在2011年“十二五”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立項中,他的團隊獲得三項國家重大專項支持,分別是“企業創新藥物孵化基地”“GPCR關鍵技術”和“新藥候選藥物研究”課題。
如今,胡遠東很享受現在的科研工作。而事實上,2000年他從軍事醫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博士畢業后,曾做過幾年與科研完全不相干的工作。
“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要用到一些軟件,念完博士后,我曾在一家公司做相關軟件的技術支持和產品經理。一方面是推廣這個軟件,其實就是賣軟件,另一方面為客戶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他們使用軟件。”胡遠東說。
不過,做了兩年軟件銷售后,胡遠東覺得,自己做這樣一件事情沒有積累,頂多就是賣了多少軟件,然后獲得工資上的收入,從個人的角度而言,過了幾年之后,即使做到銷售總監的位置,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感。
于是,胡遠東來到北京賽林泰醫藥技術有限公司,回歸到他鐘情的藥物設計領域。“藥物設計非常具有挑戰性,它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也是在別人的基礎上精益求精的過程,這兩個過程相對來說是一個最有創造性的東西。另外,當你研發出一款新藥、發表了一篇論文,或者獲得某項專利時,那種成就感,是賣軟件帶不來的。”
研發新藥需要不斷積累知識。每天一大早,胡遠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腦,將相關領域方面的學術期刊網站都瀏覽一遍。這個習慣是在念書的時候養成的,即使在做與科研不相干的銷售那段時間,他也仍然堅持著。在一次新藥研發過程中,胡遠東依靠“靈光一閃”,使立項到確定臨床候選化合物的時間,縮短到了6個月。在胡遠東看來,那次靈光的閃現,跟平時潛移默化的知識積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新藥研發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遇到的困難很大且不可預知。比如,設計出一個分子,理論上講很好,但合成后卻沒有活性,或者活性也很好,可是在做藥效評價的時候,卻不盡如意。但就是在這種不斷嘗試失敗的過程中,胡遠東追求著樂趣。
新藥研發最強調的是社會價值,具體體現一方面是社會需求比較大,另一方面藥效對病人的影響比較大。因此,胡遠東及團隊的研發重點,放在了腫瘤和糖尿病領域。“團隊的目標,是創好藥,造中國老百姓吃得起的新藥,而下一步的目標,希望能在原創性新藥研發上有所突破,能跟國際上的學術機構齊頭并進,甚至在某個方向超越他們。”胡遠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