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標準鏡頭并不是像一般人想的那樣容易駕馭,
初用標頭的人都會有很深的挫敗感。
??筆者有一個朋友,因為得了華賽一等獎被推薦參加荷賽的大師班。之前,他使用的鏡頭和大多數記者一樣,一個16mm-35mm外加一個70mm-200mm鏡頭,但從大師班回來后,他的鏡頭變了,改成了一個35mm外加50mm頭。他是都市報的攝影記者,問他這兩個定焦頭能應付嗎?他說足夠了。
??其實,越是在攝影上有成就的人到最后使用的鏡頭越少,而且都會落在一兩枚定焦頭。馬格蘭美籍華人攝影師張乾琦目前的主力相機是一臺瑪米亞7,這是一個可以更換鏡頭的中畫幅膠片相機,他只使用80mm頭,這個鏡頭相當于135mm系統的標頭。
??在國內的攝影師中,吳家林也只是使用35mm和50mm兩個鏡頭,他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現在使用50mm鏡頭的頻率已經遠遠高于35mm鏡頭。為什么這么多的人最后都把他們的鏡頭落在了標頭上?其原因值得深究。
標頭可以幫助你嘗試更多的視角
??每個攝影愛好者都知道135相機的50mm鏡頭是標準鏡頭,但專業的說法卻是,任何焦距大致等于所用膠片對角線長度的鏡頭,都叫做標準鏡頭。以此為標準,35mm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是45mm、50mm或55mm,6X6cm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是75mm或80mm,4X5寸大型相機的標準鏡頭是135mm、150mm或210mm。
??標準鏡頭之所以標準,是它的視角在45度左右,與人眼所看到的清晰范圍大體相當,它的拍攝效果,也是我們通常從水平角度觀察事物時所見的效果。
??在膠片時代,攝影師向別人推薦的第一支鏡頭毫不例外都是標頭,但進入數碼時代后,相機的套頭都變成了一支變焦頭。要么是18mm-55mm,要么是24mm-70mm,或者是24mm-105mm。長期使用這些變焦鏡頭,使越來越多的攝影者背離影像,離真正的攝影越來越遠。
??美國著名攝影家史蒂夫·巴維斯特就指出,最好的變焦鏡頭是你的雙腳:“調動雙腳是最實用的方法,它可以使鏡頭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如果使用變焦鏡頭就是為了代替雙腳,再好的變焦鏡頭也不會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視角。英國攝影家科向認為,從各個不同角度觀察能幫助我們取得最好的拍攝效果。尤其當我們僅有一個標準鏡頭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可能不被器材所分散而是完全集中在拍攝對象上面,可以進行更多的藝術構思。
??要說標頭,不能不提抓拍大師卡蒂埃·布勒松,對于器材,他的觀點是:少就是多。標準鏡頭可以使他“隨時隨地準備撲過去抓取生活中的精彩鏡頭”。
標頭可以使人關注照片本身
??標準鏡頭并不是像一般人想的那樣容易駕馭,初用標頭的人都會有很深的挫敗感。因為他看了太多有視覺沖擊力的照片。他就會覺得自己拍的片子為什么這么平淡。其實,好照片是那些耐看的照片,靠的是照片本身的力量,我們看攝影史上的經典作品,第一感覺不會覺得他用了廣角還是什么特殊鏡頭拍的,而是照片本身。國內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流行過一段時間的大廣角拍攝的照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都已厭煩了這種照片。這種照片和魚眼拍攝的照片是一樣的,剛開始很新鮮。但是當你看到100張的時候,你就厭惡了。
??許多攝影大師都對標準鏡頭給予了充分肯定。美國攝影家拉爾夫·吉布森認為,標準鏡頭拍攝的照片最自然。美國攝影家羅伊·畢曉普認為,在自然攝影中,標準鏡頭可以使我們充分靠近被攝體。
??標頭有許多優點,小巧,輕便,低調,畫質上乘,擁有超大的光圈,畫面真實自然,有立體感。在使用范圍上更有“萬金油”之稱。不管是幾百元的,還是上萬元的成像都可以得到保證。僅以佳能為例,歷史上共設計和生產了57個不同型號的標頭,產品橫跨6種接口標準,這些產品上的變化幾乎就是佳能發展史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