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關愛青少年眼健康”成為今年愛眼日的主題。據國家教育部、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最新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共有4億多近視眼患者,近視發病率達33.3%,每年以8%的速度增長,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近視成為青少年眼疾“重災區”。有研究表明,小學生近視率超過25%,初中生近視率達到70%,高中生近視率達到85%。
近視眼是怎么形成的?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中心副教授王樂今告訴記者,近視眼的成因與遺傳和后天的不良習慣有很大關系。從遺傳因素上來看,近視眼父母對兒女的遺傳傾向很明顯。父母之一本身有近視眼的近視患者人數是普通人的 2.6 倍,父母雙方都是近視眼的是普通人的3.8倍。
后天因素上來看,用眼過度是形成近視眼的最主要原因。如以12 ~ 18 歲年齡段課外閱讀時間2小時的近視患者人數作基數的話,課外閱讀時間3 小時的近視患者人數是其2.1 倍;此外用眼距離過近、光線過強或過弱、睡眠不足,以及寫字姿勢不正確通常也被認為是導致近視眼形成的因素。
電子產品是造成近視眼的罪魁禍首?
70%以上的近視新發病例出現在青春發育階段。王樂今介紹,視眼發生率不斷提高確有一定關系。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的《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范》建議:兒童持續近距離注視時間每次不宜超過30分鐘,操作各種電子視頻產品每天累計時間建議不超過1小時。眼睛與各種電子產品熒光屏的距離一般為屏面對角線的5~7倍,屏面略低于眼高。
怎么治療近視眼?
目前治療近視眼方面,沒有特效藥,其次沒有特效辦法。
盡管激光手術是治療近視眼的一種較有效的方法,但不是所有人群都適用。必須是18歲或20歲以上的成年人,因為他們的近視已相對穩定;同時激光手術也不是萬能的,不僅有特定的適應癥,而且可能會有一些術后并發癥。
還有一種治療方式是角膜塑形鏡,經過我國國家藥監局大規模論證和臨床試驗等多個程序之后,現已允許其進入臨床醫療,但目前只有幾家醫院可進行此項治療。且該方式只能有效阻止、延緩近視的發生,或者說只控制近視的進一步發展。它需要夜晚佩戴,白天摘除,操作方法類似于隱形眼鏡,但不可以長期佩戴。同時該項治療必須由指定醫院進行。
科學預防 勿被忽悠
預防近視眼,可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如果發現有融合力、調節力或其他方面的問題,就要進行相關的治療。市面上很多以預防近視、保護視力為宣傳點的產品,大多玩的是“概念”,并沒有科學證據證實真的對近視眼的預防有效。一些宣稱可以治療近視的設備或輔助治療方式,也沒有科學依據證明可有效預防或治療近視眼。
高度近視的特點和誤區:
高度近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與后天環境影響關系不大。
誤區一:高度近視患者是否可以劇烈運動?這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頭部活動相對較多的運動應適當限制,如跳水、拳擊和快速跑等; 而中等強度的活動不應受限制。
誤區二:高度近視眼孕婦能不能順產?高度近視眼孕婦生產當中是否會發生視網膜脫離與產程無直接相關。眼底存在一定的病變才是產生視網膜脫離的主要原因,產程只是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