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經楚地,至金口,水流悠轉。江水曲折處,沙灘堆積,江河之濱挺立盤龍城。半個世紀前震撼天地的發現,至今日,只有大片裸露的土地,關于那個時代的諸多秘密因保護需要重新雪藏。
去年年底國家文物總局關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暫行條例的一紙文書,將沉睡的盤龍城再次喚醒,6與5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式進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立項申請之路(此前進入首批23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的湖北文物遺址只有湖北楚紀南城(含八嶺山、熊家冢)考古遺址公園)。
為何在“武漢市盤龍城遺址博物館籌建處”掛牌14年后有所動作?依著管理方的提示,打開一張規劃圖,盤龍城遺址已經被武漢城市建設層層裹挾,突圍勢在必行。
而以往為保護而保護的發展策略,“讓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矛盾愈來愈尖銳。”保護區所在的村落失去發展機會,文物研究因缺乏經濟支撐而停滯不前。原在綠楔核心位置的盤龍城遺址與周圍環境無法生成互動關系,孤立成一片絕地。
國家遺址考古公園申請立項,即將帶給武漢的,遠非一處景觀那么簡單。能看到的是,在過去十多年間,住宅與商業以盤龍城為旗幟,蜂擁而至,將原本的蠻荒之地捂得風生水起。今日,它將貫通人文、生態、商業,重新劃定中產生活圈,恢復一座城池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