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徐州新村的江岸車輛廠舊址,盡管去年被列入武漢市三級工業遺產名單,但老廠區內的專家樓、轉車樓等廠房都已被拆除,現在僅剩下一棟上世紀50年代末的建筑。
作為外國人在漢興建的第一批工廠。江岸車輛廠已經走過了112年歷史。“二七大罷工”在這里響起了第一聲警笛。新中國成立后,江岸車輛廠曾發展成為有近萬名職工的大企業。可謂漢口最大的工廠。
如今這座工廠僅剩的幾棟建筑也已成為危房,納入了拆除范圍。我們希望能趕在這間老廠房完全夷平前。以我們自己的記錄方式,讓它得以繼續存活于文字和照片里。
舊址已為半廢墟狀態
剛從徐州新村下輕軌還未出站,就能看到灰撲撲的揚塵中一幢廢棄的建筑,那即是江岸車輛廠舊址。
大門口被藍色“鑫謹訓駕校二七基地”的牌子取代,看得出這里作為駕校已存在多年。時值學車旺季,大門前的空地上,不少學員打著傘坐在暴烈的陽光下排隊等待練習。
由于天氣熱,室內多少陰涼些,面對眼前這幢近乎無窗無門的廢棄建筑,幾名駕校學員索性將其中一塊空地開辟出來,當作練車場地。
在外圍走了一圈,看到建筑外墻上多處被人用紅漆寫上“此地危險”等字樣,周圍雜草長得快與人等高,不出10分鐘我們已經被蚊子叮了好幾個包。
而當我們踏入建筑內部,視野似乎反而更開闊。內部空間極高,讓人自然聯想起《中國合伙人》里的老廠房。墻壁上的“開拓、進取、發展”六個大字充滿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味道。陽光從破損的屋頂穿過,讓長有雜草的地面形成一塊一塊光斑。廠房另一端被白墻圍了起來,已經被倉儲超市租用,看不出任何老式痕跡。
我們抬頭環顧四周,意外發現樓上幾個房間門口晾有衣物,好奇心驅使我們走上危樓。樓梯的扶手已被拆掉,剛剛走至二層,一塊帶有小孩字跡的黑板十分顯眼,我們順勢朝旁邊的房間內看了看,生活用品齊全,這里竟然有人居住。
屋內很黑,窗戶已經被人用大塑料布遮擋住,隱約看到破舊的家具、各類生活用品沒有規律地擺放在一起。一位大約40歲左右的女性坐在床邊玩手機,看到我們的到來她顯得有些驚慌。
“這里馬上要拆了,我們沒地方住,就在這里暫時借住幾個月。”她說話時,又見到另外房間的幾位“借住者”回來。他們無一例外地言語謹慎,發現了我們的相機之后,戒備地關上了門。
去到三樓,更是一派拍老電影才有的半廢墟場景:圍墻已被拆毀,走在走廊上要十分小心,不然很容易直接掉下去。三樓廢棄的房屋內滿是衛生紙、糞便和異味,這里明顯已被樓下幾位臨時住戶以及駕校學員當作廁所在使用。
人去樓空前的輝煌
“以前這里有幾十棟老廠房,每棟都是不同的車間,大的車間能有3∞多人,不算辦公樓和宿舍,工人都有3000多。”一位家住附近的江岸車輛廠退休職工還能很清晰地記起從前,“廠房大門里面過去有一個噴水池,水池后面是一個紀念墻,還有‘二七大罷工’的英雄林祥謙的雕像。”
“二七大罷工”的領袖林祥謙,是江岸車輛廠最為人所知的一個歷史人物。1923年,“二七大罷工”在江岸車輛廠拉響了警笛,當時在廠內有16位工人犧牲,而林祥謙被捕后被殺害。1991年,為了紀念“二七大罷工”,二七傳統教育基地在此成立。
2007年2月7日,江岸車輛廠上百名職工最后一次聚集在“二七大罷工紀念館”林祥謙烈士銅像前,紀念“二七大罷工”爆發84周年。
之后,當時已經擁有106年歷史的江岸車輛廠和其余四家鐵路車輛廠合并,組建南車集團長江車輛有限公司,工廠整體搬往江夏。從此這里人去樓空,所有的輝煌盛況仿佛在幾天之內消失殆盡。
時間倒回1901年9月,那是江岸車輛廠誕生的一年。
據資料記載,當時在漢口劉家廟種地打魚的農民發現了一件怪事,幾個金發碧眼的洋人,帶著一群中國人,揮鍬掄鏟在一塊雜草叢生的空地上挖著什么。當年的劉家廟毗臨長江,地勢低洼,每逢汛期必然淹水,水退后,也是大水塘連著小水塘,素有十八畦之稱,可以說幾乎是一片蠻荒之地。
比利時人從清政府手上取得了蘆漢鐵路筑路權后,計劃在蘆漢鐵路兩端一長辛店和江岸各建一個工廠,供修機車車輛。劉家廟雖然地處偏僻,但東臨長江,深水輪可以靠岸,南接漢口租界,外國洋行和工廠的物資運輸方便,而且地價便宜。兩個月后,一個占地500平方米,擁有三間大瓦房的工廠建成了,曾取名“蘆漢鐵路江岸機廠”,后工廠掛門牌“京漢鐵路江岸機廠”。
1904年,法國人杜拉克成為了工廠的廠長。不久,一船船火車散件源源不斷地從長江運來,杜拉克指揮工人將散件組裝成整車。隨著蘆漢鐵路的貫通并延伸成為京漢鐵路,鐵路運務日漸繁忙,機車車輛修理工作與日俱增,工廠不斷擴建。
1919年,工廠已發展成為總面積萬余平方米,擁有工人500余名、大型廠房8個、設備100多臺,年修理機車36輛,客車300輛的大型鐵路機車廠。
車城將變商住區
新中國成立后,工廠改名為“江岸車輛廠”,逐漸發展成為近萬名職工的現代大企業,在漢口北角的蠻荒之地逐漸形成“車城”,可謂漢口最大的工廠,其職工和三萬多家屬形成了一片生活區。
該地塊緊鄰長江沿線,和當時正在建設的二七長江大橋毗鄰相依,在大漢口寸土寸金的發展形勢下,江岸車輛廠連同周邊地塊具有非常高的利用價值。武漢市國土規劃局發布規劃要點公示:“將在漢口濱江苑西北側,原江岸車輛廠及周邊用地上規劃建設住宅樓及影劇院等,在此處變窄的沿江大道也將擴寬4——5倍。”
為了未來“更好的”生活,徐州新村不少老房子消失了,江岸車輛廠也即將消失。它的誕生、存在與消失,體現的越來越是所謂“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建造價值觀。
將來周圍的環境不會像現在這么臟到塵土飛揚,甚至有一天也許會枝繁葉茂,霓虹閃爍,但是江岸車輛廠舊址,最終還是變成了一個單詞,連廢墟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