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上知名編劇趙耀民多年未有劇作上演,日前,他創作的《志摩歸去》(原名《志摩之死》)終于被搬上話劇舞臺。
這一話劇版本選用了明星陣容,“爾康”周杰將回歸舞臺,詮釋浪漫詩人徐志摩,而同樣畢業于上戲的田海蓉華麗演繹陸小曼,高貴優雅又因思念志摩而有些瘋癲,讓人耳目一新,讓觀眾對陸小曼有了全新的認知。
撕開浪漫的面紗
編劇趙耀民師從喜劇大師陳白塵,曾多次榮獲曹禺戲劇文學獎、田漢戲劇獎、上海青年文學獎等,《志摩歸去》曾獲得中國戲劇劇本創作最高獎一曹禺戲劇文學獎。
不得不說,趙耀民編劇的《志摩歸去》會令所有被《人間四月天》洗了腦、意欲消費詩人和風流才子浪漫詩情的小資觀眾大失所望,而讓那些對“浪漫”底下的東西更感興趣的觀眾大呼過癮。
在趙耀民的筆下,這部以詩人徐志摩墜機死亡事件為背景的五幕話劇,充滿了辛辣與尖刻的嘲調——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蒙在“新月派詩人”徐志摩以及他周圍幾位女性身上的“浪漫面紗”撕開了寫,把“小資神話”戳穿了寫,正是編劇的創作意圖。就像香港女作家李碧華說的,“凡真實的都是不美好的”,而這,正是喜劇的殘酷面相。
耍心機的文人
劇本在葬禮之后,巧妙地建構起了一個以詩人“不死”為支點,由此展開大膽假設的戲劇結構:徐志摩并未死于空難,因為心中的“鄉村建設計劃”,中途提前下了飛機……
然而,他回不去了。
根據飛機失事現場三具難以辨認的焦尸和徐志摩搭上免費飛機的消息,報上迅速刊出了他死于飛機失事的消息。
最親密的愛人、戀人、摯友、親人……看似所有人都在發自肺腑地深情悼念詩人的離去,實際上又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面目:愛人陸小曼在贍養費問題上的現實和早已貌合神離的婚姻關系,精神伴侶林徽因的八面玲瓏和移情,最信任的朋友胡適甚至以為死者編書為由,一心想拿回并毀掉徐志摩存放在凌叔華那里的箱子,因為里面的日記和通信有可能暴露文人圈子里一些不堪的“糊涂關系”……
在這里,“真實”體現為一種超越了歷史真實的藝術真實,而意欲“歸來”的人和魂,不斷交疊,展開了想回卻回不去的旅程……人間的齟齬,對愛情的失望,在他家鄉大肆籌備的葬禮,眼前一幕幕荒謬的境遇一次次“宣告”了詩人的“死亡”,而棺木竟然成了詩人唯一的歸宿。
“這時代,人們對一切都失去了耐心,小說都是短篇,戲劇都是獨幕,詩歌都是斷章……”編劇通過詩人之口說出的是詩人,同時也是自己。
據悉,《志摩歸去》與趙耀明的第一稿劇本《記得也好,最好忘掉》相比,已完全是一次全面的推翻,呈現出另一番面貌。基于“題之熟者,參之以新奇之想”的熟慮,現在的劇本走出了男男女女情情愛愛的悲劇格局,走向了人性和社會的更廣闊空間;而由喜劇照出的殘酷面相,正通過編劇冷峻的眼睛,落在志摩的悲哀上,也落在觀眾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