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
近年來,河南省浚縣豐黎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黎種業)牢牢抓住種業科研這個“總開關”,在“科研立企、科研興企、科研強企、科研富企”理念的指導下,豐黎種業科研育種事業一年一個臺階,取得了輝煌的成績。1998年以來,豐黎種業連續審定農作物品種12個,成為河南乃至黃淮區域頗具影響力的種業企業,品種銷售覆蓋了黃淮大部分地區,豐黎種業也一度成為中國種業五十強。
豐黎種業是如何取得這些成績的呢?帶著這一疑惑,記者走進了豐黎種業,走進了豐黎種業小麥育種室。
形勢逼人,初創小麥育種室
“《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相繼頒布實施,給以經營推廣為主的種子公司帶來了壓力。這些種子公司深切感受到,在未來的種子經營中,沒有自己的品種,無疑是無源之水,而要生存發展,必須建立自己的科研隊伍,走育繁推一體化之路。”豐黎種業負責科研的副總經理王懷蘋說。
2005年,豐黎種業科研育種中心正式成立。2008年,為了體現“學術有專攻”,把育種工作做得更專業,科研育種中心又分成小麥育種室和玉米研究所。
“我們公司原來側重于玉米育種,科研育種中心劃分后,玉米研究所分去了不少技術人員,對剛剛成立的小麥育種室來說,科研人員嚴重匱乏,而學習農業科研育種的大學生又很稀缺。”談起這些,豐黎種業總經理張希俊不勝感慨,怎么辦?王懷蘋主動擔起了小麥育種的重任。
科研育種被稱作農業“芯片”行業,技術性、專業性要求比較高,而且工作煩瑣、耗時,很多人窮其一生也難有一個成果問世。從事科研育種工作,僅憑一腔熱血是不夠的,還要考驗科研人員的知識、經驗和忍耐力。
對王懷蘋來說,小麥育種是一個嶄新領域。他深切感受到,自己不僅要讀萬卷書,還應該行萬里路。于是,王懷蘋開始向河南科研院所的同行學習,并不斷到全國各地的育種單位、企業參加觀摩交流活動。
通過南下北上的奔波和學習,王懷蘋不僅開闊了眼界,也堅定了從事小麥育種的信心。通過一點點的積累,抱著對品種資源“拿來主義”的態度,王懷蘋先引進種質資源,再了解其特征特性,進而用于做雜交親本。在王懷蘋的帶領下,小麥育種室開始了艱難的育種之路。
小麥育種:沒有假期的全天候工作
育種之初,豐黎種業小麥育種室各種科研儀器和設備短缺,甚至連播種耬都沒有,科研人員就向農民借,依靠人力去“刀耕火種”。
都說農業工作有季節性,冬天很空閑,但對小麥育種人員來說,卻完全不同。從秋季播種后查看種子出苗率、分蘗率等苗情,到越冬期觀察凍害、病蟲害、清點冬前群體,再到返青期、孕穗期各個階段的田間觀察與管理,小麥育種室科研人員始終守候在新品種(品系)試驗田。他們一個品種一個品種、一個區域一個區域地觀察小麥的抗寒抗凍性,調查田間群體,觀察越冬表現。
入夏后的一段時間是小麥授粉的關鍵時期。為了趕季節,小麥育種室的科研人員往往早上五六點隨便帶點零食就趕到試驗田開始工作,直到晚上看不清東西的時候才下班,這時候,他們已經累得直不起腰來。
有一天上午,小麥育種室的李梅香騎著電動車去田間,由于地里沒有樹蔭,她只好把電動車停在地頭。到中午下班的時候,她剛騎上電動車,只聽“砰”的一聲,耐不住高溫的電動車車胎爆了。在這樣的高溫天氣,電動車都受不了,何況人呢,但小麥育種室的科研人員依然堅持下來。
小麥育種工作不僅沒有季節性,還沒有節假日。“五一”是小麥授粉期,“十一”“中秋”是小麥備播期。可以說,小麥生長的季節永遠是科研育種人員忙碌的季節。而小麥收獲后,又要整理資料、預備材料……
業內人士都知道,育種是一個不斷自我肯定和否定的過程,工作單調、枯燥。豐黎種業試驗田種植了上百個小麥新品種(系),從種下種子的那一刻起,小麥育種室的科研人員就要對所有種植品種(系)進行鑒定、分別、觀察、記錄,以存優去劣。為此,他們經常蹲在田間對每個品種(系)查病害、觀株形、測穗數、數穗粒……為品種選育提供真實可靠的田間數據。面對工作的煩瑣、枯燥,他們總是一絲不茍、不辭勞苦。
天道酬勤:辛勤勞動結碩果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付出總有回報,在豐黎種業小麥育種室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小麥育種室先后與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科技學院等科研單位聯合選育了豫農949、豫麥68、豫麥52、矮抗58等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并已通過審定和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其中豫麥949、矮抗58通過國家審定;小麥育種室與開封農科所共同選育的超高產、大穗小麥新品種開麥18通過國家審定。
在自主選育方面,浚麥1號、浚麥2號、浚麥3號、浚麥9818等品系相繼倒在前進的路上。屢敗屢戰是豐黎種業小麥育種室科研人員的優良品質,經過不懈努力,2009年,小麥育種室獨立完成的小麥新品種浚麥99-7通過黃淮南片國審,這是鶴壁市第一個自主選育并通過國家審定的小麥品種。2012年,小麥育種室自主選育的大穗、高產、多抗小麥新品種浚麥K8順利通過河南省審定。目前,浚麥99-7、浚麥K8均得到大面積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天道酬勤,自助者天助。在未來的發展中,小麥育種室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汗水一定會凝結成一個個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