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初,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意見共十條,其中第九條指出: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探索優化銀行業分類監管機制,對不同類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經營地域和業務范圍上實行差異化準入管理,建立相應的考核和評估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
消息出臺后,投資者便對股票市場中的相關概念股進行了挖掘,約有四十家左右公司控股或參股了小額貸款公司、商業銀行等,市場給其命名為“金改概念”或“多元金融”,也有人稱其為“民營銀行概念”。該類概念股的龍頭是香溢融通,主要業務包括了擔保、租賃、典當、委托貸款等類金融業務。由于其擁有豐富的類金融業務管理經驗,市場預期其將從本次金融改革中有較大獲益。這個公司的股票在該意見出臺的前后兩個月左右時間,最大漲幅達到了89%,幾乎是翻倍,上漲之后市盈率達44倍左右,市凈率達2.6倍左右。從中可以看出,對該意見的出臺,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是投了贊成票的。
但是奇怪的是,一方面是投資者對銀行牌照放開的高熱度預期,各路資金紛紛摩拳擦掌;另一方面,卻是已在中國A股上市的16家銀行受到了投資者的冷遇。近幾年,銀行股持續下跌,估值水平也大幅下降。目前,16家上市銀行以2013年預期收益計算的市盈率,最高的民生銀行為6倍左右;從市凈率來看,最高的民生銀行也僅為1.43倍。這個現象的奇怪之處就在于,與其辛辛苦苦的自己創建一個銀行,為什么不坐在電腦前,簡單的敲敲鍵盤以凈資產小倍數的價格買入銀行股呢?難道民營銀行能夠做到比現有銀行更好的風險控制以及更高的收益?還是一冷一熱是投資者非理性的判斷?筆者認為兩方面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投資者還應該保持一份冷靜。
放開民營銀行的意義
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具有許多重大的意義,也是民間資本期待已久的事情。
首先,開放民營銀行是對當前一些游走于法律邊緣的民間借貸等形為進行規范。在2012年中信證券有一份報告認為,中國民間借貸的規模已達4萬億,約為銀行表內貸款規模的10%-20%,平均利率達20%左右,甚至在鄂爾多斯等地,最高利率可達月息4%-5%。民間借貸的存在固然有其必要性,但是這種缺乏監管的金融行為必然會產生許多風險。其中的一些只是受到高收益的誘惑,甚至不知道借款人是誰,便把資金借出去,更不用說考察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了。大規模的、無法有效監管的民間借貸也導致了局部地區的金融風險、社會風險。民營銀行放開后,一些閑置資金較多的自然人或者機構,便可以通過開辦銀行的形式,將自有資金加杠桿后,進行完全合規的借貸行為。以民營銀行為形式從事借貸行為將更有利于監管和風險控制。
其次,民營銀行豐富了銀行的結構和層次。民間借貸市場以及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等存在形式,本身就說明了有眾多融資需求無法通過傳統的國有體制為主的銀行來滿足。民營銀行由于其機制靈活、資金規模相對較小,更容易滿足一些小規模的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能出資成立民營銀行的股東,往往是在實業中有了一定積累的企業家,有著豐富的實業經驗,這對于銀行的資金投向以及風險控制會帶來較為有利和新穎的管理理念;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的企業家,很可能將其所開辦的銀行打造成該行業的專業類銀行。民營銀行由于其自身的固有特點,將成為現有銀行體系的有益補充。
再次,放開民營銀行拓寬了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開放民營銀行是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的一個縮影。隨著改革開放30多年的積累,民營企業家積累了大量民間資本,由于投資渠道狹窄,眾多民間資本在尋找出路,一部分資金以購買房產的形式進行保值增值,這也成為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之一。放開民營銀行,為民間資本提供一條更好的出路。
最后,豐富銀行業的所有制結構。當前我國的銀行業主要是國有為主,引入民營銀行,必然帶來不同的經營理念、風險控制方法等,有利于銀行業的競爭和發展。正像指導意見中所說的,“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
當前上市銀行的情況
當前上市的銀行共16家,以國有控股為主,但也存在一些無實質控制人的銀行,比如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和南京銀行等,其主要股東包括了一些民營股東、國有股東以及外資股東。市值最大的前四位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為1.37萬億、1.07萬億、0.81萬億和0.75萬億;市值最低的前四位分別是南京銀行、寧波銀行、華夏銀行及北京銀行,分別為242億、253億、638億及706億(截止2013-9-4收盤數據),市值基本和其凈資產相當。而按總資產來計算,規模則要大的多,最大的工商銀行為18.7萬億,最小的南京銀行也有4100億。資產負債率均在90%以上,甚至接近了95%,可見銀行業的高杠桿特性。我國的大型銀行以利息收入為主,非利息收入只占收入總額的20%-30%,占比并不高,國際大型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一般占比在40%左右。以2013年中報數據來看,上市銀行共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911億。期末行業不良貸款余額為4409.51億元。逾期余額較年初增長21.83%,逾期貸款率方面行業也較年初上升了0.15%。上市銀行的貸款業務覆蓋了各行各業,以規模最小的南京銀行為例,其貸款包括了制造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等19個大行業。
“一冷一熱”現象有一定的
合理性
當前投資者對民營銀行的追捧和對已上市銀行的冷淡,有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規模是資產持續產生高收益的最大障礙。雖然資產達到一定數量會產生規模效應,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但是當規模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很難再產生持續的利潤調整增長。截止2013年上半年,上市銀行的總資產已達92.3萬億,是2012年中國GDP的1.78倍。2013年中報,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長行業均值為15.11%,而2012年同期為28.55%,2011年同期為38.17%,2010年同期為41.72%。逐年下滑的趨勢很明顯,雖然不能完全用規模來解釋,但是跟這個因素是有一定關系的。因為當資產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時,好的貸款主體相對來說就顯得較少,管理上也增加了很多的難度。而民營銀行由于其規模小,管理相對容易,運作相對靈活,因此更容易取得較好的利潤增長。
其次,已上市銀行有較多貸款投放到地方政府平臺以及房地產等行業,而這兩塊業務有未來有可能爆發出一定規模的壞帳。以南京銀行為例,其2012年年報披露涉及地方融資平臺的貸款為126億,占比10.10%,房地產行業貸款為70億,占比5.56%,兩項合計占貸款余額的15.66%。如果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和房地產泡沫問題未能很好的得到解決,那么這兩個行業將給上市銀行造成一定的損失。而新成立的民營銀行很可能會避開這兩個行業。
再次,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也將對上市銀行的息差產生一定不良影響。當前貸款利率已經完全放開,存款利率還存在上限管制。但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已經開始通過銀行理財、信托產品以及貨幣市場基金等方式替代傳統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如果存款利率放開,毫無疑問銀行的吸儲成本將上市,利潤將受到影響。而民營銀行由于其規模小、靈活性和專業性強,因此受息差影響的程度將會小一些。
最后,民營銀行本身的逐利性、靈活性及行業專業性等均有可能使其在承擔一定風險的情況下,獲利較高的收益。民營銀行本身具有很強烈的逐利性,這使得其能夠更有動力通過設置各種激勵機制較好的解決代理問題,使得管理者和股東的利益更加的一致,激發出員工的更多潛能以達到較好的投資回報;民營銀行的靈活性,也使得其能更便捷的根據形勢轉變經營策略和方向,較小的受到宏觀經濟形勢的左右。而已上市的大銀行往往行業分布非常廣,資產規模過大難以快速轉變經營策略,使得其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民營銀行的行業專業性,使得民營銀行可以在更精通的行業內做專、做細,以取得較高的收益。比如今年8月9日,中關村管委會就宣布支持設立一家民營銀行-中關村銀行,該銀行主要為科技型、創業型、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提供全面、快捷、低成本金融服務。其它行業的企業家也可以在自己了解的行業內發揮專業性優勢,獲取較高的回報。
民營銀行應加強監管
雖然這“一冷一熱”現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對于冷的方面,可能有點過分冷淡,畢竟當前上市銀行還是有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以及較充足的抵、質押物,并且不良貸款撥備率也較高。而對于民營銀行的熱,也應該保持一番冷靜,民營資本在銀行風險控制等眾多方面積累的經驗還不夠。由于金融業的風險有很強的外部性,容易產生連鎖反應,因此必須對民營銀行這個新生事務加強監管。
首先要設立一定的準入門檻。俄羅斯在1991年前后放開金融業。由于采取的是“休克療法”,在全面放開金融的同時,沒有建立起規范的市場準入機制,結果造成金融投機盛行,一下子就冒出很多銀行。俄羅斯的金融體制很快就被破壞,并最終導致金融危機。臺灣在1989年修改了《銀行法》,開始開放民營銀行。由于沒有建立準入法規,只是將資本金最低限額提高到10億新臺幣,一下子就涌上來19家申請單位。1998年的銀行數量比1990年翻了一翻,達到48家。再加上島外銀行開設的分行,臺灣的銀行數量達到了94家。大量新生民營銀行的涌入,使得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并形成金融過度現象。很多金融機構經營困難,兼并重組時有發生。
其次要加強民營銀行的信息披露,通過設置資本充足率等一系列指標,形成對其持續的日常監管。再次就要防止關聯交易,許多民營企業家設立民營銀行的初衷是自己本身吃到了貸款難的苦,想通過設立銀行,為自己的集團企業解決資金問題。這就有可能產生實際上的貸款集中度很高的問題,必然會蘊藏著風險。臺灣1998年金融動蕩也于銀行與發起人的不正常關系有關。
總之,對民營銀行的熱和上市銀行的冷,都要更理性一些。銀行業與一國經濟、社會乃至政治的穩定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開放民營銀行利好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要加強監管,使其健康的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首創融資擔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