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國十條”公布
日前,國務院正式公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行動計劃的奮斗目標是,經過五年努力,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計劃特別指出,京津冀地區到2017年細顆粒物PM2.5濃度要下降25%,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要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行動計劃從減少多污染物排放、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嚴格節能環保準入、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等10個方面制定了措施。在具體指標方面,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
養老服務業
國務院發布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意見
國務院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稱,要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推動醫養融合發展。
《意見》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養老服務業全面發展,養老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的比重顯著提升,全國機構養老、居家社區生活照料和護理等服務提供1000萬個以上就業崗位。涌現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大批富有活力的中小企業,形成一批養老服務產業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意見》稱,要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各地要根據城鄉規劃布局要求,統籌考慮建設各類養老機構。在資本金等方面,進一步降低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的門檻,為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提供便捷服務。鼓勵境外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鼓勵個人舉辦家庭化、小型化的養老機構,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養老機構。鼓勵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用于養老服務。
城市基礎設施
《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印發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意見》指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堅持先地下、后地上,提高建設質量、運營標準和管理水平。要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在確保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經營性項目建設與運營。
《意見》明確了當前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的重點任務:一是加強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氣、供熱、通信等各類地下管網建設和改造。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二是加強城市排水防澇防洪設施建設,解決城市積水內澇問題。三是加強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四是加強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五是加強城市電網建設。六是加強生態園林建設。
民間投資
國務院:打破阻礙民資“三道門”
9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有效落實引導民間投資激發活力健康發展的措施。會議強調,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切實轉變觀念,全面落實好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各項政策。
一是各有關部門要限期拿出細化實化已出臺實施細則的改進措施。需要配套政策的,要抓緊制定出臺。二是認真落實新一屆政府推出的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堅決打破各種對民間投資制造隱形障礙的“玻璃門”、“彈簧門”,徹底拆除“表面迎進去、實際推出來”的“旋轉門”。三是盡快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民間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產業導向、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項目,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并在推進結構改革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四是全面清理和修訂有關民間投資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操作性強的市場準入規則,為民間投資參與市場競爭“松綁開路”。五是各部門要強化對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考核,接受各方監督。
信貸資產證券化
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擴容
8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會議確定,要在嚴控風險基礎上,循序漸進、穩步推進試點工作。一要在實行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規模。二要在資產證券化的基礎上,將有效信貸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傾斜。三要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作用, 加強證券化業務各環節的審慎監管,及時消除各類風險隱患。
淘汰落后產能
第二批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公布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2013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第二批),名單涉及全國各地67家企業,淘汰項目全部屬于低端造紙行業。 工信部要求,有關省(區、市)要采取有效措施,力爭在2013年9月底前關停列入公告名單內企業的落后產能,確保在2013年12月底前徹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區轉移,并做好對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的現場檢查驗收和發布任務完成公告工作。
中關村政策
中關村“1+6”政策開始輻射全國
中關村管委會近日發布消息,科技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日前聯合發布通知,將中關村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試點工作期限延長3年。不久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3項支持科技企業創新創業的稅收政策也獲延期,并推廣到東湖、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試點。
這些政策僅是中關村“1+6”系列先行先試改革政策的一部分。從2010年底國務院批復同意中關村實施“1+6”政策至今,兩年多時間過去,“1+6”政策中的“1”,即中關村創新平臺,通過整合資源,已初步建立了跨層級、跨部門的協同創新組織模式。“6”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6項新政策,目前已有4項延期,4項推廣到外地。這些都標志著中關村“1+6”的先行先試政策開始向全國輻射。
節能環保產業
北京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發布
市發改委、市科委、市經信委日前聯合發布的《北京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13-2015年)》指出,到 2015年,北京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占全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的10%以上,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4%左右,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北京的新興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新引擎。《規劃》明確,北京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超過30%,高于國家節能環保產業15%的年均增速目標。同時,《規劃》提出了重點發展領域,包括推進污染治理設備等高端技術產品研發制造、擴大污水及垃圾處理等投資運營服務市場占有率、擇優發展高端節能產品制造業等。
清潔空氣
本市發布五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
日前發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指出,今后五年,北京市將努力改善空氣質量,到2017年,細顆粒物年均濃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不僅確定了空氣質量改善的總目標,還明確了八大污染減排工程、六大實施保障措施和三大全民參與行動,對政府、企業、公眾都提出了具體措施和目標。根據《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本市將重點任務按機動車、工業、燃煤、揚塵等污染源,劃分出了84條量化任務和目標,涉及全市42個委辦局、23個企業,并明確了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第一負責人。
行政審批事項
北京市再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46項
日前,市政府決定,根據國務院總體部署,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再次精簡和對投資項目審批制度進行再次改革。市政府決定這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共246項。其中,取消的99項審批事項,主要包括五類:一是投資項目的審批事項;二是涉及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生產經營和業務活動的事項;三是涉及單位和個人資質資格許可認定的事項;四是評比達標事項;五是行政事業性收費事項。下放至區縣政府及其部門的審批事項147項,主要是為了更好發揮區縣政府積極性及區縣政府貼近基層、就近管理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