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質公園僅能看作是延慶旅游謀求改變的重要契機,而能否完成改變,還需要延慶制造出更具說服力的理由
沒有場面宏大的慶典活動,沒有大張旗鼓的新聞發布,9月9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執行局與會專家投票表決,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的北京延慶地質公園,正式變身中國延慶世界地質公園,晉升為中國29處世界地質公園之一,延慶也成為繼房山之后,首都第二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區縣。
中國延慶世界地質公園位于北京市延慶縣,規劃面積620.38平方公里,包括千家店、龍慶峽、古崖居、八達嶺4個園區,是以十幾億年前海相碳酸鹽巖為物質基礎,以1億多年前燕山運動地質遺跡為核心,集構造、沉積、古生物、巖漿活動及北方巖溶地貌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早在2001年就被評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相比房山,旅游休閑產業占據區域經濟主導地位的延慶,更應為世界地質公園這一新的旅游加分項大書特書,畢竟如專家所言:中國延慶世界地質公園不僅擁有豐富多彩的地質遺跡,而且擁有八達嶺長城、古崖居等著名的文化遺產,是地質遺跡與人文歷史完美結合的典型范例,地質公園內地質博物館、地質廣場、游客中心、地質景點解釋系統、交通條件等地學旅游基礎服務設施完備,交通便利,是人們親近自然、了解地球奧秘、休閑度假的絕好場所。
在很多人看來,世界地質公園或許能使延慶以往在旅游休閑方面的劣勢變優勢,延慶可借助世界地質公園帶給區域旅游影響力的提升,開設新的旅游線路增加新的旅游內容,以此延長游客旅游時間,進而變飽受各界詬病的一日游甚至半日游為兩日游或多日游,在增加旅游消費同時,促進延慶的旅游產業升級轉型。
但問題是,當前而言世界地質公園僅能看作是延慶旅游謀求改變的重要契機,而能否完成改變,還需要延慶制造出更具說服力的理由。
事實上,借助地域名氣通過增加旅游內容延長消費時間在國內已有諸多成功案例。如廣西陽朔在游客對“甲天下”的美景審美疲勞且旅游消費增長遲滯之時,借助《印象劉三姐》實景演出項目的推出,使得陽朔的旅游產業迅速得以提升,據資料顯示,《印象劉三姐》創造的消費收入至今已超過了2億元,占近9年陽朔縣旅游收入的22.3%,相關部門經過調查得出結論,到廣西旅游的游客中,主要為看《印象劉三姐》的比重達17.24%,當地住宿的容納能力在演出推出9年內已增長了6倍。
實際上,文化演繹活動的缺乏恰恰也是延慶乃至北京當前旅游發展的短板,也被一些旅游從業者認為是旅游資源高度富集的北京因何“故宮、長城”一日游過多的成因之一。而在北京旅游發展的“十二五”規劃中,也已經明確提出鼓勵社會資本依托首都文化資源開發演繹體驗活動等內容。
對于擁有八達嶺、古崖居、康西草原等文化旅游資源的延慶而言,其實也具備文化演繹活動的巨大開發潛力,延慶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塞和經濟往來樞紐,是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融合的過渡地帶,地域內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積淀豐厚。據不完全統計,延慶境域內有500余處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180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些均有著巨大的文化挖掘和相關文化活動的演繹空間。
當前,由于延慶以及北京旅游多年的快速發展,延慶的對外交通組織體系和內部交通網絡已經相對完善,但在旅游體驗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旅游接待設施卻極其落后。
因此,借助晉升世界地質公園契機,延慶除了要對外大力宣傳除八達嶺、龍慶峽等之外的諸多旅游資源,并在積極開發挖掘文化演繹活動的同時,還須引入更多的社會投資在延慶建設星級酒店,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快速改變延慶至今沒有五星級酒店的歷史,大幅提升延慶的對外形象,為高端游客延長旅游消費創造條件。
與此同時,針對京郊民俗休閑旅游近幾年的快速興起,延慶應率先突破“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的北京民俗旅游普遍存在的粗放式發展,依托世界地質公園各種景觀要素和環境巧妙融合所體現出來的鄉村景觀意境,結合延慶區域內不同鄉鎮風格炯異的文化特點,將農民的民房接待設施打造成適宜人們游憩體驗的私屬空間。
若上述設想成為現實,世界地質公園才能真正成為延慶繼八達嶺之后,提升旅游發展層級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