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支模施工目前已應用于高層建筑工程當中,本文以具體工程為例,就高支模施工技術特點、要注意問題等內容作一淺述。
【關鍵詞】高支模 模板設計 梁、板模板的施工 安全措施
一、前言
高支模施工是指不低于4.5 m的模板及其支撐系統的施工。雖然它只是建筑施工的一個模板分項,但要考慮到其他分項(鋼筋綁扎,澆搗混凝土等)的施工,更多的是在安全方面的影響,所以高支模施工是一個重要又關鍵的施工過程。高支模施工難度大,危險性也大,易造成嚴重安全事故,因此建筑施工對高支模施工的要求就更高。有些高度、跨度、荷載較大的高支模施工方案審查要求很嚴,如高度超過8 m,要求在市建設科技委的專家組審查通過后才能實施等。
二、具體工程介紹
本工程為單棟商業樓,總建筑面積約23960㎡(其中地上18737 ㎡,地下4343㎡),建筑物長82.5m,寬51m,由于建筑物比較長,在軸2-3*A-G和軸7-8*A-G處設置兩條后澆帶,寬度為1m。建筑為地上5層,地下1層(局部為二層)。建筑物高度22.5m,地下室層高5.8m(局部負二層層高3.8m),首層層高6.3m,二層~四層層高4m,五層層高4.2m。由于使用功能要求,在位于5-8軸*C-E軸設置中庭,中庭從地下負一層開始,到四層面,以五層樓面板封口,總高度為23.1m,在中庭南北各有一樘自動扶梯自地下負一層到四層。中庭的面積約403.43平方米。五層主梁截面為700*1000mm,跨度約為16.3m,次梁截面為500*700mm和400*600mm,板厚為12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中庭位置柱的截面尺寸為1200*12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
三、模板設計
中庭位置柱子跟樓層高度相同,柱模采用木模板,豎向龍骨間距200mm。柱箍采用2×Φ48×3.5鋼管,模板面上每隔500mm設一道柱箍,柱箍兩邊用Φ14對拉螺栓固定。柱側壁四面用φ48mm鋼管以間距500mm作斜撐,支撐在柱箍上,形成一穩定受力體系,保證柱模的強度和剛度。對于柱截面尺寸>600mm的柱模則在柱中加設Φ14穿墻螺栓,對于柱截面尺寸≥1200mm的柱模則在柱中加設2道Φ14穿墻螺栓垂直間距為500mm進行固定。
柱與梁接頭處的開口位模板必須做至樓板的底面,接頭處支撐平面,確保不變形。在施工縫面位置開100×100mm生口模板;柱模板底腳應留≥200×200mm生口以便清理柱內雜物。(具體見附圖柱支模示意圖)
四、梁支撐體系
梁支撐體系采用滿堂紅鋼管支頂,鋼管支頂按縱橫間距900×600mm設置,底模采用18厚夾板,側模采用18厚夾板和80×80mm木枋,主龍骨采用2×80×80mm木枋,次龍骨采用80×80mm木枋,次龍骨間距300mm,主龍骨間距900mm,側模豎肋間距為600mm,離地200mm設掃地桿一道,在門式架之間設置剪刀撐和水平拉桿以增加其整體穩定性,大于0.6m截面高度的大梁梁側加螺栓固定,分層澆筑混凝土。(具體見附圖梁支模示意圖)
120mm厚樓板模板采用鋼管支頂按縱橫間距900×600mm設置,底模采用18厚夾板,主龍骨采用2×80×80mm木枋,次龍骨采用80×80mm木枋,次龍骨間距450mm,主龍骨間距900mm,離地200mm設掃地桿一道。
五、梁、板模板的施工
1、模板安裝
(1)柱模板安裝
通排柱模板安裝:先裝兩端柱,經校正,固定,拉通線校正中間各柱。將已制好的柱模板組裝成“L”或“Ц”形的柱殼,然后豎立起來插入已釘好的壓腳板里。再將剩余柱模板裝上,組成一個完整柱殼,并復核柱殼截面是否方正,否則須加以糾正。柱與梁接頭處的開口位模板必須做至樓板模板的底面,接頭處支模平直、不變形。在柱頭施工縫面位置開100×100mm生口模板,以清除雜物;柱模板底腳應留≥200×200mm生口模板,澆筑混凝土前應全面檢查,清除模板內的雜物和垃圾。一般柱可在每側加斜撐,若為外邊柱時,應在內側同時安裝拉桿和斜撐,且邊安裝邊校正其平整度和垂直度, 與地面夾角宜不大于45°。
(2)梁、板模板安裝
梁位放線在地面上并定好水平控制標高 → 梁板豎向支頂安裝(含縱向水平拉桿及剪刀撐) → 架設梁底主次龍骨木枋于鋼管腳手架頂托上 → 梁底模板安裝 → 架設樓板底主次龍骨木枋于鋼管支架頂托上 → 樓板模板安裝(梁側一倉留后安裝) → 模板支頂的驗收 → 梁鋼筋綁扎 → 梁側模板安裝 → (梁側一倉)樓板模板安裝 → 樓板鋼筋綁扎 → 梁板混凝土澆筑 → 混凝土養護。
2、混凝土澆筑、養護及拆模
(1)柱砼的澆筑
砼澆筑順序是先柱,后梁板,先高標號后低標號,當框架柱混凝土與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差大于5MPa時,節點處梁、板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同柱。所有混凝土均采用商品砼,使用混凝土輸送泵進行輸送。
澆筑時應嚴格執行循環、分層澆筑,控制澆筑速度V≤20m/h,每層約0.5m高,卸料高度超過2m時,則采用串筒或溜槽。柱砼澆筑平臺利用制安柱模板時的施工平臺,把各施工平臺連通,不再另外搭設。
(2)梁、板砼的澆筑
板砼的虛鋪厚度應略大于板厚,振搗完畢,用刮尺抹平。刮平過程中,混凝土面要飽滿,不能留有小凹洞,初凝前可用磨板將面層粗磨一次,快要收水干硬時,再細磨光一次。梁板砼的振搗,梁、板砼使用插入式振動棒或平板式振動器振搗。使用插入式振動棒時,振動棒應垂直插入,并插入到尚未初凝的下層中50~100mm,以使上下層相互結合。振動棒插點的間距一般不應超過振動棒有效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時應“快插慢拔”。振搗時間一般每插點約為20~30秒,見到砼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水泥漿和外觀均勻為止。作業中要避免將振動棒觸及鋼筋、模板等。平板式振動器振搗砼,應使平板底面與砼全面接觸,每一處振到砼表面泛漿,不再下沉后,即可緩慢向前移動。
混凝土入模溫度必須控制在30度以內,坍落度應控制在140±20㎜,混凝土初凝時間要控制在2.5小時。 如遇上混凝土臨時間斷處超出初凝時間仍未能接合時,應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接合處及時澆上適量混凝土以推遲接合處的初凝時間,保證接合縫的接茬。
(3)養 護
柱身養護采用覆蓋麻袋并經常淋水保持麻袋濕透。樓地面混凝土澆筑完后12h內采用覆膠膜或麻袋及淋水的方法進行養護。在已澆筑混凝土強度>1.2N/mm2,方可在其上進行施工作業。
(4)拆 模
模板拆除的時間,應依同條件養護的砼試塊強度來確定,其標準為:
①跨度小于等于8m的梁、板混凝土強度達到75%以上。
②跨度大于8m的梁及懸挑部位混凝土強度須達100%。
拆除模板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安全的地方。拆除跨度較大的梁下支頂時,應先從跨中開始,分別向兩端拆除。
模板支頂的拆除順序:先將支柱上的可調上托松下,使龍骨與模板分離,并讓龍骨降至水平拉桿上,接著拆下全部連接模板的附件,再用鋼釬撬動模板,使模板塊降下由龍骨支承,拿下模板和龍骨,然后拆除水平拉桿及剪刀撐和支柱。
梁、柱模板在確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損壞時方可進行拆除。先拆除斜撐,用橇棍輕輕橇動模板,使之與混凝土分離。
拆下的模板及時清理粘結物,涂刷脫模劑,并分類堆放整齊,拆下的扣配件及時集中統一管理。
六、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及應急措施
1、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支撐、牽杠等不得搭在門窗框和腳手架上。通路中間的斜撐、拉桿等應設在1.8m高以上。
(2)支模過程中,如需中途停歇,應將支撐、搭頭、柱頭板等釘牢。拆模間歇時,應將已活動的彈板、牽杠、支撐等運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墜落。
(3)模板上有預留孔洞者,應在安裝后將洞口蓋好,混凝土板上的預留洞,應在樓板拆除后將洞口蓋好。
(4)高處作業要搭設腳手架或操作臺,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許站立在墻上工作;不準在大梁底模上行走。由于本工程存有1.3m高的梁,為便于施工,必須在模板制作過程中穿插梁鋼筋安裝工序,因此,必須在梁側搭設施工平臺,平臺外側必須用鋼管搭設臨時防護欄桿,欄桿高度為0.6m和1.2m。在施工作業平臺外側應設置兜底網,以防止物體掉落傷人。操作人員嚴禁穿硬底鞋及高跟鞋作業。
2、應急措施
針對梁板高支模施工可能發生的高空墜落、模板坍塌、物體打擊等緊急情況,應采取以下應急措施:①對可能發生的事故,能作出快速反應和救援,項目部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②建立并完善應急救援程序及其措施;③配備應急救援裝備,包括值班電話、報警電話、無線對講機、滅火器材、消防專用水管、消防水池、防毒面具、應急藥箱、擔架、抽水機及切割機等。
七、結束語:
該綜合樓高支模經過嚴密的設計和精心的施工管理,結合現場施工監測數據分析,滿足設計要求,沒有發生任何安全事故,達到安全檢查標準,符合安全施工技術要求,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類似工程積累了經驗。
參考文獻
[1]GB 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2]JGJ 130-2011 J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