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結合鶴山市穗鶴二手車市場工程設計實例,提出現代建筑設計應在滿足各項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建筑、環境、性能三者融合的理念。
關鍵詞:二手車市場;建筑;空間;環境;性能
一、工程概況
二手車市場位于廣東鶴山市,規劃占地面積 41627.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0400 平方米,總投資達 0.3 億元人民幣,由 鶴山市穗鶴二手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投資有限公司興建。
建筑的過程應是建筑、環境、性能三者融合的過程,也就是說建筑首先應以人為本,然后與環境和諧統一;建筑創作在注重空間創作的同時,也應注重環境的創作;在滿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營造出宜人的空間和環境、使用性能。這是設計者對建筑、環境、性能三者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并以此作為創作的宗旨貫徹于鶴山穗鶴二手車場交易中心大樓設計的始與終。如圖(1)
二、滿足功能要求
顧名思義“功能”以使用性能為先,設計首先應滿足車場的使用性能。而在眾多的功能要求當中,保證建筑的使用性能是甲方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設計者首要應該滿足的功能要求。
根據車場的的基地情況:如何結合地形處理好建筑物自身的功能關系呢?如何使建筑物設計與周邊道路取得協調的效果呢?帶著這些問題,筆者進入了下一階段的總平面設計。(如圖2)
在總平面設計中,將建筑物作梳形組合,使得視野開闊,人流、交通寬松暢順,并且讓人就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實現了人車分流,確保了交通安全,妥善地處理了人行與車行的關系。整個功能分區明確、布局合理、聯系方便、又可相對獨立分區,便于使用和管理,整體效果開朗、活潑而富有變化。
在建筑總圖設計時,布局形式,自然地結合了地形,并取得了良好的朝向,原本不規則的場地用建筑調整出若干塊規則的小環境,使得總平面構圖更加豐富美觀,又方便使用。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除此以外,布局也十分合理、緊湊。(如圖3)
三、營造具有個性化的空間與環境
建筑因人而生,建筑的空間與環境理所當然也是人性化的,有生命力的??臻g與環境的創作除了滿足功能要求的功能用房外,還應滿足空間環境、交流、休息的需要,尤其在當今高信息化、高智能化的時代,空間、環境越顯重要。
1、人性化的空間。
這一理念在進入建筑物就充分展現出來。這里沒有氣勢巍峨的建筑體量,有的只是一組高,多層相結合的建筑群,活潑親切之余不失莊重和整潔。綠化空間很自然地過渡到架空二層的入口中庭。入口中庭的處理一改傳統封閉的手法,營造了一個全開放的空間,使得室內外的空間相互滲透、相互交融,具信息時代的美學特征。適當渲染烘托出整個氣氛,此時的空間是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的空間。
2、人性化的環境。
現在對環境的評價已不僅僅局限于容積率、綠化率等技術指標,而更偏重于環境的功能性、安全性與共享性。簡單地說就是環境的人性化設計。有寬闊和圍繞辦公區周邊布置的綠化景觀帶,除了減少外圍干擾外,線條的流暢,同時使得由室內望出去的每一個角度都有良好的景觀;然后,樓棟與棟之間自然圍合而成的綠化庭園,使得景觀更加豐富;首層的架空,使原本生氣勃勃、舒適、淡雅的視線更加開闊;最后在已有的室外走廊、天臺花園、觀景平臺、休息長廊更可能更多地布置上綠樹、座椅,使室內外的景觀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可在其中抱書而閱、促膝而談,享受著陽光與清風,體驗著輕松與自然。此時的人已成為塑造環境的重要一員,設計到此達到了建筑·環境·性能三者完美的融合。
3、在空間的處理上巧妙地運用了光與影的變化。
在空間處理上巧妙地運用了光與影的手法,具體表現在入口中庭三層高的柱頂的漏空的處理手法,室外的構架頂棚及休憩走道頂棚的處理手法,其他各區也有類似的手法。陽光透過頂棚傾瀉在墻上,劃下一道道的陰影灑落在草坪上、人們的身上,這種純潔的光與影的變化使人的心靈沉靜而安寧,從而更能感悟外界的細微變化和生活的內在本質。
四、人性化的建筑色彩與外觀
設計者認為:個性化的概念是人性化概念的抽象,人性化是個性化的升華。無論空間、環境、性能設計也好,外觀、色彩設計也好,都應該是人性化的。外觀設計以簡潔、樸素的現代主義風格為主,力求營造一個明快、清新、大方的建筑形象。運用了體塊互相穿插和鑲嵌的手法,在外墻上穿插了帶橢園形幾何圖案的裝飾墻。并且結合構架的設計,巧妙地預留了空調主機的安裝位置,避免了日后因空調機安裝破壞立面效果。
在建筑色彩方面則以明快大方的白色為基調,局部配合以給人親切感的淺灰色色作為點綴。白色清新淡雅,灰色樸素低調,灰色與白色形成強烈的對比,交相輝映,使得整個設計具有明顯的標識性,增強了歸屬感,從而也突出了人性化的設計。
經濟、空間、環境、性能在本工程設計過程中實現了有機的結合,工程落成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好評,成為高要城東區一個地標式建筑,這些無疑都是對辛苦工作的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的最好回報和繼續努力的動力!作為主創作的我,在感到欣慰和自豪的同時,也意識到建筑師肩上的擔子的沉重。唯有處處以人為本,精心設計,才能不辜負這一方水土的人民和他們的子孫后代。
五、建筑節能設計
建筑整體及外部環境設計是在分析建筑周圍氣候環境條件的基礎上,通過選址、規劃、外部環境和體型朝向等設計,使建筑獲得一個良好的外部微氣候環境,達到節能的目的。建筑設計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保持適宜的微氣候環境,為建筑節能創造條件,同時又要不破壞整體生態環境的平衡。
5.1 建筑空間設計的合理性
空間設計的合理性是在充分滿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對建筑空間進行平面和豎向的合理分隔,以改善室內通風、采光、保溫等微氣候條件, 達到節能目的。
5.2 建筑節能材料的選用
建筑節能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合理選用建筑節能材料。建筑材料在選擇的時候要遵循節能、健康、經濟、高效的原則。隨著現階段科技的迅猛發展,不斷有大量的新型節能材料被研制出來并應用到建筑設計中去,這樣就更好地起到節能的效果。如新型防水材料、保溫材料在墻體屋頂中的應用,達到了更好的防潮和保溫的效果;新型透光隔熱玻璃在門窗中的應用,起到了更好的透光和隔熱效果;還有具有遮陽的功能的可調節的鋁材遮陽板的應用等。
結束語
通過對設計實踐和總結與回顧,在如今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質量要求日漸增加,品味也不斷提高的環境下,建筑設計師們更應注重尋求對人性的關懷,更應重視經濟適用性和空間的多用性。因此,在往后的設計創作中:建筑設計與實際地形的結合;靈活多變的空間組織形式與簡潔、明快的外形等將成為主導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