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是中國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屬于資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量為182m3/a,遠小于國際上公認的缺水指標極限500 m3/a;地表水的開發利用率高達76%,遠遠超過了40%的臨界值,用水高度緊張,嚴重缺水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天津市不僅水資源總量不足,時空分布也極不均勻,這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緊缺局面,一旦遇到特枯年份或連續枯水年,就嚴重干擾人民生活和社會生產,尤其是城市供水方面多次發生危機。
一、水資源嚴重短缺。聯合國刊印的“全面評價世界淡水資源”報告指出,當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超過40%時屬于用水高度緊張的地區,區域內將出現嚴重的水荒,用水緊張程度分類如下:
缺水習慣上分為資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水質型缺水。根據中國水資源利用的特點,以水資源利用率、人均供水量作為缺水的分類指標定義缺水類型的標準:水資源利用率>40%,人均供水量<500 m3/人的地區資源型缺水地區;水資源利用率<20%,人均供水量<500 m3/人的地區,水資源尚待進一步開發,為工程型缺水地區。非干旱地區人均供水量>500 m3/人(或干旱地區人均供水量>2000m3/人)的地區,總供水量可以基本滿足需求,但由于各種原因至使該地區出現暫時性缺水,一般可以通過節水挖潛、資源合理配置等措施解決,稱為管理型缺水地區,而由于水質污染造成的缺水,也可稱為水質型缺水。
天津市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82 m3,僅為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15,是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利用率到達76%,但遠遠超過了40%的極限值。根據缺水類型的劃分標準,天津市屬于資源型缺水城市。地下水的開采程度高,2000年和2002年高達132.4%,地下水嚴重超采。因此,當地下水資源的開發潛力不大,解決天津市的缺水問題,除了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節水型工業和節水型城市外,需要從外流域調水來解決。
二、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北部水資源相對多于南部,而蓄水工程的蓄水能力則是北小南大,致使南部地區的一些蓄水工程一般年份無水可蓄,而北部地區豐水年有大量的棄水入海。
三、城市供水水源單一,供水保證率不能滿足城市安全用水要求,供水范圍受限制。天津市除于橋水庫通過引灤工程可提供城市用水外,其它供水工程由于水源沒保證且水質差,只能作為農業水源。引灤工程竣工后為天津市城市供水提供了一個穩定的水源,基本緩解了天津市當時城市供水的壓力,保證了天津市近20年的經濟社會的發展,但隨著天津市經濟的飛速發展,引灤工程目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天津市城市供水的基本要求,特別是引灤工程有一較大的缺陷,即供水保證率低,特枯年份供給天津市的水量將減1/3,這樣的供水保證率與天津市這樣的大城市用水需求極難適應。
四、深層地下水嚴重超采,造成地面沉降。特別是天津市南部的地下水淺層咸水區,由于地表水資源缺乏,當地人民生活和工業及一部分農業不得不多年超量開采深層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和嚴重的地面沉降問題。據統計,從1971~1997年,該地區累計超采深層地下水56億m3,1995~1998年均超采量達2.5億m3。超量開采導致地下水位下降的最大深度已達90cm;地面沉降的沉降區范圍達7300km2,形成了市區、塘沽、漢沽和大港及海河下游地區等幾個沉降中心,其中市區地面自1959年以來的沉降累計最大值達2.83m,塘沽區累計地面沉降最大值達3.11m。雖然自引灤入津以后,市區好塘沽地下水使用量減少,減緩了地面沉降速度,但由于工業布局、結構調整,城郊地區和海河下游工業區等引灤工程供水范圍以外地區,尚無替代水源,仍不得不繼續超采地下水,地面沉降仍然十分嚴重。
五、水環境惡化和水污染加劇。由于點污染和面污染加劇及各河流水量逐年減少,水體自凈能力降低,各河水體污染嚴重,水質惡化。經過對全市19條河流水質進行評價,其中絕大部分為Ⅴ類水質或劣于Ⅴ類水質標準,只有北部地區局部河段能達到Ⅳ類水質標準。
六、現狀水資源利用效率偏低,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資源浪費現象。一些工業產品的用水定額偏高;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超過國家標準;農業傳統的大水漫灌仍為主要灌溉方式,渠系綜合利用系數偏低等,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節水力度。
七、水管理體制不合理,使有限的水資源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和保護。目前天津市水事務由五個部門管理,政出多門,不能統一管理,難以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優化配置。
八、水價比價不合理,地表水、地下水資源費與非常規水水價比價失調,不利于節水工作的深入推廣和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九、非常規水源開發力度不夠。天津市微咸水利用剛開始起步,沒有納入水資源利用范疇。污水資源化工程建設滯后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由于再生水回用工程不配套,造成二次污染,不能成為可利用的水資源。近年,海水利用技術飛速發展,目前海水淡化成本為4~6元/ m3,已具有利用的條件,應加強開發利用。
十、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由于水資源的短缺,天津市不得不依靠超采地下水和利用未經處理的污水以及擠占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來支持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用水只包括中心城區河湖水環境的最小需水量,生態環境用水難以恢復。2002年流量資料統計結果表明,天津市除南運河、子牙河引黃濟津輸水工程期間有過水外,北運河、永定河、永定新河、薊運河、潮白新河、海河、大清河、獨流減河均處于斷流狀態,其中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獨流減河、潮白新河全年干涸。目前天津市“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同時由于入海水量減少,造成河口淤積嚴重和海水入侵面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