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價計價模式的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針對我國現行工程造價計價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并與國外計價模式進行對比,提出優化我國工程造價計價模式的建議。
【關鍵字】工程造價 計價模式 研究
前言
工程造價計價模式作為建設工程造價的整套計價依據是確定工程造價的核心內容。但各國具體執行情況不盡相同,我國不能全盤照搬某一國家的模式,而是應該在全面認識各國的工程造價計價方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造價計價模式。
1 我國的工程造價計價模式
建國以來, 我國推行的工程計價模式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式的模式,實質是計劃再分配的一種方式,由直接費、間接費、計劃利潤(法定利潤) 和稅金構成建安工程費用。我國工程造價計價模式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即計劃經濟時期、過渡時期、市場經濟時期。
盡管工程量清單計價方式已在我國推行,并且“四算兩價”分階段計價模式也已建立,但受傳統定額計價方式影響,項目合同價的編制與審核以及竣工驗收階段竣工結算價的審核仍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我國現造價管理仍以政府采集為主,民間組織缺乏主動性且沒有統一標準。特別是從宏觀的“量價分離”改革落實到微觀操作,困難重重,其主要表現在:①現有的工程造價改革并未真正突顯工程量清單改革這一內核;②從業人員仍擺脫不了傳統的定額計價方法;③目前施工企業沒有完善企業定額;④工程資料、價格信息網絡不完善。
2 工程造價計價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的工程造價計價模式與國外幾個國家的模式相比各有優缺點, 但就現階段來說, 要實現完全向這一模式的轉變還有很多障礙, 而且我國的計價模式也還有一些適應現階段需求的方面。下面, 我們將具體探討計價模式問題及其改革的政策建議。
2.1 工程計價方面
在工程計價方面,發達國家主要依據已獲得的工程成本統計已完工程的歷史數據、市場價格以及各種工程造價綜合指數進行計價,企業的報價主要以不同的行業部門編制的各種性質的價格指數為指導。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機構也會定期的公布有關工程造價方面的信息,但公布的往往是人工、材料、機械臺班等單個價格信息,綜合價格指數則很少涉及。我國和發達國家工程計價方面的最大區別在于發達國家主要采用自由市場定價的計價模式,而我國由于長期以來以定額計價模式為主,雖逐步推行了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但由于很多企業缺乏完善的定額標準,還不能夠完全脫離定額的指導,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和企業的主體優勢仍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
2.2 工程計價依據
國外大都沒有統一的概預算定額。即使日本,雖然有統一的工程預算定額,但其實它是嚴格的“量價分離”的,工程造價按“規定量, 活單價”的方法編制。而我國有統一的概預算定額,雖然近期國家推行“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改革,但仍然是計劃價格,是“量價合一”的。從發展的角度看,使用統一的概預算定額編制工程造價的方法遲早要被淘汰。因為社會飛速發展,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要遠遠高于標準概預算定額的修訂速度,這使得標準脫離實際, 失去其依據的作用。
在現階段,首先應將國家現行的標準概預算定額從指令性依據變為指導性或參照性的依據。目前國家推行的“ 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改革思路是很有益的一步, 目前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嚴格的
“量價分離”,價格也可以更接近市場一些。
2.3 工程計價程序和方法
國內外由于計價依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總體步驟是一致的, 基本上都是先計算出與工程直接相關的成本,然后再計算出其他費用。不過,在具體的計算時,計價的方法、取費的方式是不同的。如在子目價格上,我國采用定額單價,而國外大都采用綜合單價;在取費標準上,我國規定得太死,也欠合理,在這方面國外企業的自主權較大, 也體現了競爭性。比如管理先進的企業,在計價時可以將管理費的費率取得較低,這樣其報價會有更大的競爭力。在計價方法上,盡量實
行工程實物量清單的計價模式, 即各子目的價格應是該子目的全部費用價格,不僅包括該項目的直接成本、管理費用、企業利潤及一些風險費用等,使單價成為該子目的市場價格。在取費問題上,國家應放開,變指令性的取費率為指導性的取費率標準,且要逐步向企業費率過渡。
2.4 工程造價管理方面
在國外,工程造價管理通常是由專業的工程咨詢公司、項目管理機構,或者由政府注冊的造價工程師來完成; 相對而言,我國的工程造價咨詢市場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各個工程咨詢單位的運行機制并不成熟。此外,我國在工程造價信息的收集、處理和發布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需形成并及時更新已完工程數據庫,完善我國
工程造價網絡信息系統。
2.5 基礎定額和計價辦法不統一
地區和部門自成體系,且地區間、部門間同樣項目定額水平懸殊,不利于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適應編制標底和報價要求的基礎定額尚待制訂。一直使用的概算指標和預算定額都有其自身適用范圍。而且概算指標,項目劃分比較粗,只適用于初步設計階段編制設計概算;預算定額,子項目和各種系數過多,目前用它來編制標底和報價反映出來的問題是,工作量大、進度遲緩。
3 我國工程造價計價模式改革的政策建議
3.1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市場將會成為未來計價體系的向導,因此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工程造價工作的管理,制定必要的法律規則來對其進行規范。同時,需做好對工程項目計價行為的規范和監督工作,為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推廣制定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文件。
3.2 工程定價方式問題
國外較為規范,大多以招投標方式合同定價,是完全市場交易行為。而我國的工程定價往往在包括市場行為的同時,也包含著一些行政行為,定價方式很不規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工程造價最終要由市場來確定,我國也必將普遍采用招投標合同定價的方式。目前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①要全面推行招投標制度;②要做好承包商的投標資格審查,在審查的時候一定要有嚴格的標準,要求要高;③在評標原則和方法上,要在現有的評價“技術標”、“經濟標”之外,加上“管理標”的評價。
3.3 加強對造價咨詢機構和從業人員的管理
大力發展造價咨詢服務業應從加強領導,理順體制,建立對造價咨詢工作的歸口統一管理的部門;健全法規,創造一個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完善對行業協會建設的指導;有計劃建立在全國范圍有影響力、有戰斗力、分工協作的行業協會矩陣;創造條件,全面提高咨詢隊伍和從業人員的素質,推行執業資格認證,向工程全過程造價咨詢服務過渡。
3.4 其他方面
還需要改革造價信息發布方式,借鑒英、美、日通用的政府和民間兩種渠道相結合的方式,政府部門發布總體性、全局性的各種造價指數信息,民間組織主要發布相關資源的市場行情信息; 還需加強造價管理人才的培養, 嚴格注冊造價工程師的管理;還要大力發展中介
機構、工程造價管理咨詢機構等等。
結論
研究和借鑒國外工程造價計價模式的先進經驗來改進、完善我國現行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以真正實現我國對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參考文獻
[1]王振強.英國工程造價管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9):26-83
[2]戚安邦:《國際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比較研究》,《南開管理評論》2000年第3 期
[3]尹貽林:《加人W T O 對中國工程造價管理的影響》,《中國投資》2001年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