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限額采伐制度是是森林采伐管理的關鍵內容,如何加強對森林采伐數量的合理控制,來擴大森林儲備量。森林功能的多樣性決定了森林對于生態建設的重要價值,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木材采伐制度與林業發展之間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則成為了新時期林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闡述了目前木材限額采伐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完善該項制度的意見。
【關鍵詞】采伐;限額;森林;木材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可持續發展的林業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主題。但是隨著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森林經營主體的多元化發展,出現了森林長期過伐、林地大量流失等現象,如何規范林木采伐計劃和使用制度,逐步實現釋放林農經營森林積極性的需要,是當前我國林業配套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林業長遠發展的需要。
一、木材采伐限額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1采伐限額依據缺乏準確性??茖W而準確的采伐限額制度是逐步提高森林蓄積量的基礎保障。但是如果采伐限額的編制本身是不準確的,采伐限額制度的作用就無法體現。實質上森林采伐量的準確性是林業企業資源可持續經營的前提,年伐蓄積一般要低于年凈生長量,對于生態公益林,要根據不同林種的特點,進行更新或改造性采伐。但是由于國有林場的經營目標不愿意考慮其生態效益,采伐指標落實給業主帶來許多不便,重復開設造林煉山火路款;造成采伐和更新造林成本過高,忽略了林木的生長規律:采伐林齡小的林木先,而成熟的林木因得不到采伐指標無法采伐等現象。缺乏木材采伐限額的標準制度,促使他們只是注重生態效益的內在及外在激勵,他們上報的采伐限額的準確性是不可靠的。
2管理制度過于約束林木采伐。過去,集體林權制度由林業部門單方面操作,木材采伐仍然按照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目前,超限額采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亂砍亂伐現象,但并沒有完全杜絕超限額采伐。林木按照林木蓄積量控制的原則,確定后逐級分解下達,實行國有、集體、企業等多元化形式,指標直接下達到千家萬戶。但是林木采伐審批的手續復雜,從林木采伐指標申請到林木采伐證的獲得困難,木材采伐沒有獲得與經營者商量,更未征得林權所有者的同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林農造林、損害了林農的營林和護林的積極性。
3超限額采伐現象依然嚴重。最大控制指標限制森林采伐數量,是具有法律強制力的,但超限額采伐實際上在我國森林采伐中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我國平均每年超限額采伐8600多萬立方米,也就是證明無證采伐問題也還是存在的突出。
4、憑證采伐制度的執行力不從心。經批準的森林采伐指標分配后,具體的單位不能按照限額進行采伐,造成限額采伐制度得以執行。很多時候林政部門通過核發采伐許可證實現對采伐限額的監督管理,必須提交伐區調查記錄,這就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執行成本太高,很多規定在基層實際上很難得到執行。
二、完善現行森林采伐限額制度的措施
1實行木材采伐系統管理。林業企業在確立預期能導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制度的時候,在倡導、組織和實行木材采伐制度變遷,要依據是一致性原則和經濟性原則。伐區調查設計必須由具有調查設計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伐區調查設計單位要加強設計隊伍建設,提高設計人員業務水平, 確保調查設計的精度和質量。林地采伐采用標準地或角規樣地調查法推算,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 , 全面了解伐區小班 內伐木全測根徑。不能簡單地套用地方經驗公式從而推算出整個小班的蓄積量。同時要考慮不同經營主體的目的。對商品林采伐滿足其采伐需求。
2合理制定采伐限額制度。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受到是數量等很多因素的影響。必須堅持森林及景觀的保護機制,更新造林的方式、方法。采伐后必須進行造林更新,在水分條件較好的地方,一般采用天然更新,有利于促使森林的數量增加和質量提高。在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之前,要明確林區的經營目標,通過實施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私有林主造林,木材采伐在不破壞環境的條件下進行。采伐數量的多少要根據其土地情況、市場需求、價格等因素來決定。
3.林業部門按照區劃制定限額采伐措施。對于重點公益林特別是國家重點公益林,實行禁伐,嚴格保護,只能進行撫育性采伐或者改造性采伐;對于天然商品林實行限伐措施,確保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額度。對天然商品林和人工商品林分別編制采伐限額并執行。公務員之家
4.完善林業采伐的補償機制。建立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對公益林區由國家收購,不愿意被收購要給予一定的補償,要與業主簽訂禁伐、限伐協議并給予相應的補償,對于私人業主營造的商品林,逐步建立生態公益林補償金繳納制度。開采或者征占用生態公益林林地的,單位或個人必須繳納生態公益林補償金。
5加強采伐限額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對于伐區堅持伐區清理本著有利于植被恢復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 ,對其灌木少清理或不清理 , 降低人為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資源管理站的前哨作用。每月定期抽檢一定數量的檢尺小票 ,增強對公益林、天然商品林在伐后驗收、采伐更新等各個環節的監督檢查。對林木采伐現場的監督檢查。對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限額予以放寬,因為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同樣事關生態環境和水土保持,因此,經營者應當嚴格按照森林經營方案的內容實施,林業主管部門則應當加強對森林經營方案實施的監督檢查。
6放寬林木所有者采伐處置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農有了自己的山場,所以,放寬林木所有者采伐處置權勢在必行。對于生態林的采伐,要根據相關法律保障依據,采伐方式要保證生態林的功能不降低;對“三線林”采伐年齡上要繳納保證金,采伐后按照規定完成營造闊葉樹后,方可退還保證金;只有放寬采伐處置權,林農才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合理進行安排林木采伐,使林木采伐逐步進入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楊樂夫,蔡俊修.福建林業資源開發應用的新思考[J].福建林業科技,2006,33(1):102-104.
2葉繼革.林業活起來 林農富起來 林區強起來——三明市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踐與體會[J].綠色中國:理論版,2005(02M):13-15.
3呂月良,施季森.用科學發展觀謀劃建設綠色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思考[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