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由民營公司青禾影業打造的青年電影導演創投項目——“餡餅計劃”于2012年12月初正式啟動。在此次計劃中,共有孔二狗、吳有音、李雨禾等新人導演被吸收進“餡餅計劃”,該計劃擬從投資、創作、拍攝、宣傳、發行全方位協力青年電影人創作電影。
第一次當電影導演的孔二狗,首部作品《大嘴巴子》已經于2013年年初完成拍攝,目前后期制作已基本完成。
#“我拍電影,男的不喝酒女的不陪酒”
孔二狗,1981年出生,內蒙赤峰人。曾是上海企業咨詢行業高級白領,后從事寫作,憑借《東北往事:黑道風云二十年》開創黑道小說風潮,被稱為“中國黑道小說第一人”。
隨后其連載小說《東北往事:黑道風云》系列發行破60萬冊,于2009年連續18周位于暢銷書排行榜。
他既是作家,又當編劇,而另一身份,則是小馬奔騰影視公司的副總。作為電影圈一個身份特殊人士,對于選擇做導演是不是一時玩票與不夠專精的疑問,孔二狗覺得沒太多區別,“我做的雖然多,但是圍繞一個核心,都是藝術創作”。
和孔二狗見面,還未坐定,他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近來的擔心。在采訪的當口,由他的朋友導演,有他參與客串演出的電影《4B青年》僅上映三天,院線已基本停映。
“這是一件讓我覺得很不舒服的事兒,我的片子面臨這種厄運該怎么辦啊?”作為國內享有知名度的暢銷書作家,一部電影上映的可控性實在不比寫小說來得簡單。“從愛惜羽毛的角度,我是不該拍電影的。”
說起為什么要從編劇、作家轉到做導演,有著東北爺們兒個性的青年孔二狗,與一票圈內明星、導演、媒體人稱兄道弟,這個活躍于微博的大V人物,沒有諸多電影新人關于首次拍片的驚喜與緊迫。
“我一個朋友沈騰。早前他想弄個電影天天找我聊,問他想拍什么他說不知道,就讓我給他寫個劇本。”
2011年,百度涉嫌侵權100余作家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百度聲明里不屑于搭理我們,包括南派三叔一幫人,想來覺得我們這些群體在百度眼中一錢不值,然后我就上網愛胡說八道,我經常出入高級場合說,別讓我見到李彥宏,見著他我必須抽他大嘴巴。他問我怎么抽他?”
最后孔二狗直接對沈騰說,“干脆我寫個劇本吧”。最后這個朋友沒拍成,劇本又落到了他手上。“2012年我什么也沒做,我想那就拍個電影吧,起由比較隨意,所以說電影是哥們的藝術”。
于是電影《大嘴巴子》便是孔二狗身上的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的故事,他想借商業社會草根階層對話塔尖階層,體現不同社會層級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比如高階層的不懂低階層的生活,底層人們也不會理解頂層的想法,影片主要展現階層的矛盾沖突。“但解決方式不是誰抽了誰就贏了,而是這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與困局。”他想表達出來,給觀眾看。
首次拍片,孔二狗對作品的滿意度打6到7分。
在拍攝現場沒有什么棘手問題,花費34天于北京的冬天拍攝完成。“我找的班子是最專業的,包括攝影美術,分鏡頭到那兒一看,這一拍那一掐,不用特別嚴格的分鏡,非膠片時代的機器好,存儲不用錢。”
似乎在別的導演身上可能會遇到的關于經費、人員、專業、創作、后期的難度,在他這兒統統都不成為問題。
“我的片子也不好說投資、預算多少,我在江湖中有點小面子,我們的投資商在江湖中也有點小面子,五星級場地、高端寫字樓隨便拍。這事兒要換別人一天估計得兩萬,我拍了八天一分不給人家還請我吃飯。高群書導演讓別人找他客串但我連飯都不用請。”
也許是個性使然,身邊聚集著一幫愿意為他幫忙的朋友。導演張一白、高群書、陳德森、張元等等,都為他的首部作品客串助陣,孔二狗說像他這樣的導演,影視公司是最省心的,投一點錢別的事基本都不用再管。
“我是一個很固執的人,也是一個最不好說話的人,這是原則問題吧。跟我接觸的人都知道,拍我的片子女演員不讓陪酒,男演員不讓去喝的爛醉,都知道我有原則。”
包括演員潘粵明、王學兵,他覺得他們相當專業拍攝進度極為順利。
那些即便是作為明星的名人首作,都有可能將自己的信用額度刷爆,似乎在他這里都不成為問題。這在以價值交換為基礎的演藝圈,也許是他非常的性情與個人魅力,否則難以駕馭在這個共同默認的價值度量之上。
#有些導演不成功是有原因的
孔二狗個頭不算高,有種健康率性的氣場,為人周到顧全。他滿身輕松,不像一個剛經歷完一場身心考驗的導演,拍電影更像玩兒一樣的心態。
“在中國就是要有溝通能力,你要面對很多人,比如攝影不給力這時候你麻煩就大了,還有跟演員說戲,對情商要求特別高。有的導演不成功是有原因的,劇組有人煩他,作威作福,一百多人的劇組管這么多人的藝術,關鍵是協調。”
在世界上最現實最勢利的地方:片場,他三十出頭,很多工作人員都比他年齡大,如何在尊敬的前提下讓他們很好完成自己的目的,他覺得第一要素是跟人溝通的能力。“雖然我現在藝術素養還不行,但我覺得我情商可以。”
然而如他所說,與人打交道的問題解決了,藝術審美也是重要一環。談起第一部作品的不足之處,他一一道出。
“剪輯完之后我發現很多問題,比如有些戲是多余的,有些戲節奏有問題,包括劇本、劇情的銜接。拍電影與寫小說不同,寫小說可以任由作者天馬行空,而電影的節奏感需要把握,由于拍攝浪費了太多時間,很多的素材用不了。”
在片場熱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優點也有缺點。孔二狗說等拍第二部電影時一定得把控:別人再偉大,對劇本的了解程度都沒有導演多,雖然說提意見都是好心,但一個好導演一定要把持自己的東西。
說著說著,他又想起以后還需要注意的一點,“一定要把劇本做扎實,比如萬一電影局把某個部分剪掉了我是否有備案,很多導演都是有的。”
孔二狗看起來絲毫沒有導演氣,也是最不拿導演行業當門檻的人,愿意聽取他人建議,從諫如流,與他的交談中,時常能感覺他言語中的自信與點點輕狂,他混過江湖的場面氣很濃,細究原因,“這個不好說,我基本沒人特別討厭我,我從小就有這個能力,弄一群人在我身邊。你比如說有誰說哪個從來不出來,我說我來叫,就能把他給叫出來,我有這個能力。”
聽者也不覺得他說的話討厭,反倒能感受一種本性的赤誠。
如今做了電影導演的孔二狗,對拍電影的真實感受不同以往,“我是精讀過《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名著的人,認為就是一個劇本的事,有很多人都能拍,為什么我不能拍?我拍完之后才發現自己的狂妄多么可笑,不說跟大師比,與當代中國導演的差距還是有的。”
他自我評價首作《大嘴巴子》質量很好有誠意,但也有缺陷。包括餡餅計劃的總監制管虎也提出一些意見,一個小說的敘述流暢可能對于電影來說就不容易表現。他認為這些經驗都有價值。他喜歡馬丁·斯科塞斯,會看昆汀如何設計矛盾沖突,學習韓國片如何鋪陳敘事,結構怎么做。
在采訪他的當口,正值他發了這樣一條微博,“10年前,我在獸醫系畢業時,沒人相信我會成為作家,但我5年后做到了。5年前,沒人會相信我成為電影導演、演員,我依然做到了。”
有時他侃侃而談,有時愛說些場面話,有時愛吹一點牛,但是常常那些沒直接說的話,也許才是他內心最真的聲音。比如關于電影夢。
“我寫小說八十萬字,寫到七十九萬字還沒人給我出版呢。”
堅持,他覺得是這個東西一直支撐著他。
“我想做一件事,從不猶豫浪費很多時間,決定了就不計后果,這是一個重大的人生態度”。
2011年,孔二狗無聊看了兩場電影,都是新導演拍的:一部《守望者·罪惡迷途》,一部《刀劍笑》。“當時覺得水平都不行,確實太差了。現在再看《全民目擊》,覺得很棒,雖然有缺陷,但他們一定是在上一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或這或那的問題。”
就像他自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