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我回放了一下近期播出的一些電視劇,看得我一身雞皮疙瘩,除了北京衛視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還不錯外,其他那些所謂高收視劇簡直慘不忍睹啊。如果我的及格標準是50分,那么這些劇頂多就20分,情節不僅是狗血,簡直是離譜啊。拍電視劇的人得為這行業的尊嚴拍戲啦。”導演劉江說。
的確,暑期檔例來是雷劇的聚集地,它們紛紛“霸占”熒屏。先有《天天有喜》,后有《新洛神》、《畫皮2》、《花非花霧非霧》等與之爭鋒。前者劇中人滿口現代詞匯,不時口吐英文。后者唱著黃梅調玩四角戀;甚至在魔幻劇中加入婆媽橋段,看得觀眾暈頭轉向。
雖然看客們頻頻聲討雷劇,廣電總局也規定限制古裝雷劇的制作播出,但這些雷劇仿佛“愈挫愈勇”,收視連連高歌挺進。使得同期播出、被寄予厚望的《精忠岳飛》、《杜拉拉2》等劇都遭遇收視滑鐵盧。為了搏收視,一些電視臺不得不“你方唱罷我登場”,將雷劇進行到底,回想《新笑傲江湖》、《百萬新娘2》這些曾在今年創下收視佳績的劇集,也無一不是雷劇,電視劇領域早已陷入雷劇怪陣。
值得一提的是,以懷舊三步曲《我的父親母親》、《正陽門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應戰的北京衛視,是為數不多的還在捍衛“正劇”的平臺。《正陽門下》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都獲得過同時段、同檔期收視第二的好成績,算是為正劇扳回了一點顏面。
對此,北京電視臺影視中心于金偉坦言,“每個衛視都有自己的風格。很多人跟我說播雷劇才會吸引年輕人,收視才會提升。但我們恰恰認為,北京衛視如果也跟風播雷劇,不僅收視上不去,還會招致罵名,
流失固有觀眾。市場流行跟風,但不適合電視劇圈子,堅守信念才能長久。”
九月,隨著暑期的結束以及《推拿》、《大秦帝國2》、《小爸爸》、《抹布女》等劇的相繼播出,正劇吹響了反擊的號角,勢破雷劇怪陣。
盡管與上述雷劇相比,《推拿》、《假如》等正劇的收視并不占優,但從觀眾口碑反響來看,它們則遠遠勝出。無論是《我的父親母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還是《正陽門下》、《推拿》都以接地氣的寫實風格,再度點燃觀眾對生活劇的熱愛。此類電視劇的共同點就是創作風格沉穩厚實,沒有狗血情節,有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物與情感,老少皆宜。
某衛視購片人曾對媒體抱怨,由于有收視指標壓力,因此選片的標準就是要有話題有收視,所以電視臺更樂于選擇偶像、古裝、喜劇等更多能帶來歡樂和減壓的劇目。
于金偉并不認同同行的觀點,在她看來,電視臺有媒體責任,電視劇要傳承文化、傳遞主流價值觀與正能量,它不完全是商品。就像母親給孩子選動畫片一樣,需要把關,更多的時候堅守自己的風格其實是一種自信。
作家王曉玉也表示,“當下熒屏被婆婆媽媽、打打鬧鬧、粉紅曖昧所占領,缺少能帶給觀眾回味和思考的作品。而我們的影視工作者不能一味迎合觀眾,要提升和引領觀眾的收視習慣”。
因此主創對作品品質的堅守格外重要,這也是正劇得以圍剿雷劇的重要一環。著名導演康紅雷提及《推拿》時表示,它拍成電視劇其實是不適合的,需要填充很多故事。“這部戲太難拍了,但為了這份創作沖動,這份藝術價值,我每天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如何探討盲人的世界時常讓他激動不已。最終他讓觀眾從中看到了光明。
著名編劇陳枰也表示,編劇們要守得住自己的作品,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否則不僅毀劇本,更毀名聲。她的《有你才幸福》2010年就已完稿,但并不被片方看好,某電視臺直言不諱地表示,如果不改劇本,不灑狗血,就不會買。更換了四家公司后,直到2012年才找到合作伙伴,特別不容易。
“題材老舊”的《我的父親母親》從不被看好,直到取得低開高走的收視率成績,可謂技驚四座。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仲呈祥強調指出創作者們應該堅持創作正能量作品,多寫正劇,豐富文化市場。“正是從演員到主創整個團隊一反雷劇浮躁的創作氣氛,堅持精益求精,最終才保證了作品的好品質,實現了正劇的翻身。”相信在經歷過了戲說、穿越、狗血充斥熒屏的尷尬后,正劇強勢回歸,是目前娛樂大環境下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