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暫別熒屏25個月,在若干個劇本的斟酌之后,孫儷選擇《辣媽正傳》歸來。
“我不在意被定位,更不會刻意撕掉甄嬛的標簽,我崇尚順其自然,有喜歡的角色就去拍了,《辣媽》即是如此。”
從《玉觀音》開始,她是清新可人的白開水女孩;《小姨多鶴》與《甄嬛傳》她不再以純凈示人,眼神寫滿內容,恰到好處呈現人物的心機、內涵與想法。終于,可以徹底甩開安心的光環,迎來事業的新高。
如今,“喜歡”成為她接戲最直接的動力,能夠激發絕佳的演技;而“媽媽”的身份,又賦予她脫胎換骨的能量。“辣媽”則代表一種生活態度,潮在外表,成長于心,
《辣媽正傳》從拍攝到播出僅僅歷時半年,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推出,足見“甄嬛娘娘”積累的高人氣。
為了這部劇,向來不喜宣傳的“娘娘”也開始相繼召見“媒體小伙伴們”。于是 《辣媽》開播當日,幾位記者集結于海潤影視,觀片專訪。
利落的短發,清淡的妝容,T恤衫、條紋裙,眼前的孫儷自然愜意。
對于這部戲,她一如既往的專注。從懷孕時起就與導演探討劇本,由于太過“鐘情”這個喝著可樂生孩子的角色,拍攝過程中她事必躬親,聊劇情、聊角色,聊與此相關的點點滴滴,她始終興致盎然。
提及孩子,她更是雙目放光,一一細述與劇中四個寶貝斗智斗勇的故事。說至興奮處,甚至爆出與兒子等等的趣事和大家分享。
曾公開表示過要把私人生活和工作區分開來的孫儷,因為孩子,竟忽略了“原則”。不由得感嘆生命的奇妙,當女人成為母親,會激發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即使是高高在上的明星,也會因為孩子這個共同的主題,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生活,像“植物大戰僵尸”'
出道十年,翻開孫儷的作品清單,她并不高產,卻幾乎部部耳熟能詳,足以證明她選劇本的嚴謹慎重。
以普通人的思路,蟄伏兩年,復出的作品一定是慎之又慎的,即使不能媲美“甄嬛”的婦孺皆知,至少也要是鴻篇巨制豪華班底里的端莊女主兒。
哪承想,“娘娘”一改風格,選擇了一個極接地氣,甚至有點“二”的新手辣媽。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高喊著“我是媽,但我更是我”,白天是循規蹈矩的辦公室白領,晚上則是沒心沒肺的夜店女王。
如此的顛覆,其經紀團隊首先就提出了質疑。其一,觀眾是否能接受這非同尋常的轉變?其二,剛剛晉升媽媽,就演起了“辣媽”,戲路豈不局限?
看似柔弱的孫儷,卻極具主見,對于這個角色,她有自己的堅持,并以充分的理由一點點去說服身邊那些反對的聲音。
“以前飾演的角色都太過完美了,夏冰吸引我的正是她身上的一些不完美。即使渾身是缺點也很有魅力。”在她的意識里,《辣媽正傳》并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育兒劇,其內核展現的是80后女性的成長。
身為80后的媽媽,她了解這一代人的共性。在獨生子女的環境中長大,在父母的羽翼下,享受的都是無私的愛,沒有付出的機會,直至自己組建家庭,才明白付出的重要。但這哪里是一下子能學會的,分享也不是與生俱來的。猶如劇中的夏冰,無法面對家庭,更對突如其來的小生命措手不及,糾結而無措。
“生活就像植物大戰僵尸,給你一些番茄土豆,你就開始打怪獸。本以為打完了,明天又來一批。所以生活中會不停有麻煩出現,需要你每天都去打。”這是她為夏冰設計的臺詞,卻形象地道出當下人的生存現狀。
“在接踵而來的麻煩面前,要學會對生活的妥協,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個過程去適應,這就是成長。”
聽著孫儷的娓娓道來,不免感慨于她對角色的通透解析。“孫儷是一個很有感受力的演員,她對角色有很強的領悟能力,能夠把劇本演得特別透。”搭檔張譯的評價恰如其分。
一部優秀的作品,不僅需要精良的劇本與扎實的人物,更需要出色的演員,將角色豐滿、立體。迸發出一加一大于二的能量。孫儷即是這樣于細微處入手,將種種感受投射其中,呈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杜鵑如此,甄嬛如此,夏冰亦是如此。
這種感受與揣摩,于她而言,是無時無刻的。就連劇中夏冰的雞窩頭都是她深思熟慮的結果。“一個人的發型跟這個人的性格有直接關系,當她性格還不是特別穩定、不是特別了解自己的時候,她的發型也不會定型。”
“夏冰的生活總是麻煩不斷,無助的時候她會常常搓頭發,所以像雞窩一樣的爆炸頭蠻符合她的性格。‘頭發是順心草’,真正待她成長,懂得付出愛的時候,她的頭發也變得柔順起來。”
婚前是野蠻女友,婚后是任性嬌妻,會大聲說話罵人,會粗魯地扔鞋子打人的“辣媽”與孫儷沒有一絲共同之處,連她自己都坦言,自己跟夏冰當媽媽的方式太不一樣了。夏冰開始是沒有母愛的,漸漸才發生改變。而自己的母愛與生俱來,從小過家家就演媽媽給人喂飯。巨大的反差讓她倍感新鮮,也過路了戲癮,更把這稱為是入行以來的“處女作”(zuō)。
入行十年,戲里戲外,她都在成熟。結婚生子之后,她的心態也愈加開放包容,能夠接受更多的可能。或許,股子里那個大大咧咧的女孩還在,不同的是,女人味變濃了。
我了解孩子的需要'
一手叉腰,一手抱娃,身著潮裝,口吹泡泡糖,一副霸氣的辣媽形象。這是新劇《辣媽正傳》的海報,它在傳遞著一種信息——代表著女性的進步,孩子不再是80后的禁錮,他們不會為孩子放棄職業與興趣,既是媽媽,更是自己。事業、家庭與自我一個都不能少。盡管這樣更辛苦,付出更多,但這才符合當下辣媽的生活態度。
孫儷當然是這種觀點的認同者。她用海報上的姿勢證明自己的觀點。
有了孩子,時間開始捉襟見肘,樣樣兼顧,合理分配得當相當重要。于是她會刻意調整,濾去某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將更多的時間留予家庭。
產后三個月,孫儷基本就恢復了工作。那時《甄嬛傳》在臺灣播出反響熱烈,有很多邀約。但兒子尚小,她并不適應離開他,即使去臺灣也是當天往返,坐最早班機飛去,再晚也要搭夜機回來。
而類似的故事,筆者在其他辣媽演員口中,同樣聽到過。所謂舐犢情深,只有在孕育了生命,才理解什么是生命的輪回。在孩子身上,總能窺見自己的影子,看著他,如同見到了兒時的自己。每個孩子,都是母親心底最柔軟的心弦。
那么出演辣媽,是否與升為人母的感同身受有關?“其實在我的第一部戲《玉觀音》里,安心就是一個媽媽,我從來不排斥演媽媽。出演《辣媽》更多的是緣分,看到劇本就有飾演她的沖動,這已經有足夠的力量讓我接下這部戲。”
但很顯然,未做媽媽時演媽媽與當了媽媽后再演媽媽的差別是巨大的,從劇本的理解到情緒的表達甚至眼神的交流都透露著飾演者本身的心路變化。
《玉觀音》中,安心這個媽媽是有些迷茫而糊涂的,甚至因為自己的情感糾結,而扼殺了無辜的孩子;《小姨多鶴》中,多鶴媽媽是隱忍內斂的,身份的特殊使她不能全部釋放自己深深的愛;《甄嬛傳》中,母愛是奢侈的,深宮斗法,母愛只能化作保全兒女的萬全之策。只有在《辣媽正傳》中,她可以最真實、最直接地表達這種人類最原始的情感。
劇中,講故事,唱兒歌,她信手拈來。其中有場戲,夏冰喝完酒回家給女兒喂奶,結果導致女兒昏睡,她被婆婆責罵。事后,她抱著女兒給女兒道歉,讓觀眾印象深刻。
“現在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較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如果大人犯錯就應該道歉。身邊很多朋友都是這樣對待孩子的。”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劇中的女兒滿滿其實是由四個寶貝飾演的,他們的年齡分別從剛出生到1歲半。誰都知道,與孩子對戲是“恐怖”的事情,更何況要以一敵四。好在孫儷有愛的氣場,她會根據孩子的狀態,見縫插針與他們搭戲,給他們講故事,每個娃娃都喜歡她。
“做了媽媽,有了生活經歷,我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才學會與他們交流的方式。”孫儷對導演沈嚴說。
當然,所有的經驗一定都來自實踐。“鄧超拍《中國合伙人》時,我帶上10個月的兒子跟著他去了美國和巴黎,期待一次美妙的度假之旅。沒想到孩子不會倒時差,還是按國內時間作習,把我折騰得焦頭爛額。而鄧先生每天拍戲,根本管不了我。有半天他沒開工,請我吃法餐,讓我‘挺住’。我坐在餐廳,瞬間大哭。這和戲中夏冰的心態太像了,我之前把當媽媽想得太簡單啦,這是一生的‘角色’。”
聊起近期最開心的事,莫過于給兒子看了《辣媽》的長篇花,這是小家伙第一次看媽媽演戲。“等等看到他爸爸參加《我是歌手》,他好high好開心,特別崇拜爸爸。我也想他崇拜我,就讓他看了片花,他指著電視叫‘儷儷儷儷’,我好有存在感,好開心。”
曾公開表示過要把私人生活和工作區分開來的孫儷,因為孩子,竟忽略了“原則”。這即是生命的奇妙,當女人成為母親,會激發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即使是高高在上的明星,也會因為孩子這個共同的主題,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外表小女人,內心女漢子'
“對于收視,我真的沒有壓力,因為當你要接受成功就要承擔失敗,要有一顆能接受失敗的心,沒有人會永遠成功。我們整個拍攝過程都很開心很舒服,至于觀眾是否接受那就是它的命。我能做的就是對角色負責。”
“每個角色都是演繹生涯的經過,它不是終點,不能說哪個最好,未來總有一個角色會超過甄嬛的。”
開播前,對于這部戲的命運,孫儷給予了上述解答,平和而自信。
截至9月21日,《辣媽正傳》點擊量過億。更被爆出,38集全劇總售價達2億元,單集售價超過了500萬元。創造了中國電視劇單集最高價。
開播后,果然“娘娘”的影響力勢不可擋。
“收入不錯,老板給得起。老板很開心,畢竟前后半年就開播了。”面對高片酬她輕巧帶過。
“她特別像中國的黃酒,入口很甜,但后勁很大,辣在骨子里。”演員張譯說。
“她表面上是個小女人,實際上是個女漢子。她生活中對所有人都很照顧,還一直資助孤兒院和流浪動物基地。她既要管家、管孩子、管老公,還要挑劇本,說一個人是不是漢子,是看她能不能擔得起責任。”導演沈嚴說。
這就是孫儷。忽然想起她對“順其自然”的解讀:“順其自然,不代表我們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后有勇氣接受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