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立群先生第一次來北京是1989年,住在友誼賓館,北京的親戚來探望他,借賓館的房間洗了個澡。他特意說這段往事,抱臂站在一棵油松前,實際在有意配合攝影師鏡頭,給他一個輕松定格。坐定后乍見記者滿滿兩頁紙采訪提綱,他有些急,因為這天下午,他剛從青島的劇組回來在友誼賓館跟另一個劇組開會,中間只有四十分鐘,那份長提綱讓他對時間敏感起來,“姑娘你是來寫我傳記的嗎?”他問,隨即哈哈大笑,“來吧!快問!”氣氛頓時活躍。
李立群出過一部自傳《李立群的人生風景》,書里的他是謙抑的,對景仰的演員前輩無比尊敬和惺惺相惜,而對演藝圈的浮躁之氣則不留余地,言辭辛辣。有評論說他這部自傳是“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钡谋磉_。因此整個采訪過程,你能感覺到他性格里潑墨寫意的淋漓和敢怒敢言的放達。他坦言自己是對表演有真感情的演員,所以不諱言舞臺劇才值得自己付出,雖然拍了幾千集電視劇,反說自己“爛劇”等身。他甚至直言擠兌自己賴以謀生的行業,“現在所有的電視劇都一樣爛!爛劇和好劇也就是五十步一百步!”這話擱別人嘴里說來,一定刺耳得很,但他在激烈言辭之后慢慢道出原委,事實就是好劇如沙里淘金,電視劇不過是展示創作者產能而非才能的舞臺。他雖名列其上,有謀稻梁的尷尬,但這份坦誠格外令人尊敬。
“我27歲退役不做船員了,沒有一技之長,父親對我說人不能干一行怨一行,我就去了自己最不喜歡的電視公司。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我就琢磨透了電視劇的特質,我從來不愛這個行業,不愛這樣的表演環境,但表演這件事我并沒有不愛過!”他強調著,花白的頭很酷地昂起來,鏡片后的眼睛格外犀利,以加重這一強調的意義。
1978年,李立群參加華視演員訓練班,憑《畸人戀》一劇而逐漸受人關注,其后演出多部電視劇,1981年以《卿須憐我我憐卿》獲金鐘獎最佳電視男演員獎。之后,他與賴聲川合作創立“表演工作坊”,留下《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誰家老婆上錯床》等精典舞臺劇目,并推動了當時在臺灣業已瀕危的相聲藝術。在電影方面,《搭錯車》、《我這樣過了一生》、《恐怖分子》,以及《黑金》中的暴戾政客“侯部長”,都給觀眾留下鮮明的感官記憶。電視劇領域,他在華視的《八月桂花香》、《春去春又回》,及至來大陸拍戲后的《田教授家的二十八個保姆》、《人生幾度秋涼》、《溫州一家人》等等,角色門類、表演跨度、劇集數量多至數不清,觀眾對其角色的記憶力也遠遠大于對演員的記憶力。
他說:“我只是一個經驗很多的老演員。永遠不是最好的,但別人也不見得都是最好的!”
從沒跟賴聲川翻過臉'
我從21歲開始接觸表演,給我啟蒙的是當時臺灣最棒的戲劇教授。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去參加了一個校外青年劇團,本以為是京戲劇團,因為我喜歡京戲,就去看看,一看是話劇,心說算了,就報個舞臺技術組吧,打打燈光也蠻好玩的,沒想到他們缺演員,我就當了演員。我上了三個月課,正式接觸了舞臺劇和話劇,對表演初具認識。后來去當船員,27歲進華視當職業演員時,基本訓練都已經差不多齊備了,所以一下子上到一線,演了一大堆愛情戲,正一號反一號都演。這些戲你們應該都沒看過,都消磁了,但我的演法跟很多人是不同的,當時很用功。
但電視劇是一個極消耗人的職業,它不給你凝聚不給節制,讓你不斷地演。一年接80集電視劇,它沒有時間讓你細火慢燉,沒有時間讓你涂涂抹抹,沒有時間讓你后悔,都是放快箭放快槍的,久了之后你可能打得很準,其實你失去了一次次更精致表演的機會。這個認識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相,但到目前為止,從進入電視圈那天起到現在都沒有動搖過。你看此人聰不聰明,27歲就看透了這一點。因為看透了所以就一路小心,一路演舞臺劇找補消耗掉的表演能力,而不是去過癮。每次聽到演員講演舞臺劇過癮,我就笑一笑,我就不知道過啥癮,從來沒有覺得過癮,是觀眾在過癮,不是演員在過癮。所以舞臺劇對我而言,它是比較可以讓一個演員通過節制,通過凝聚,再展現出來的一種表演能力。
我和賴聲川在一起做了11年舞臺劇,后因想法不同分開了。最初做《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時,他找到我,我說好啊,從小愛聽相聲,但當時臺灣已經有15年沒有相聲了,我們就試著做一下,沒想到把死了的相聲又做活了,現在一大堆臺灣年輕人在講相聲,我也懶得做了。
說到我跟賴聲川翻臉的事,我都講過15遍了,我們就是想法不同,我一定要往這邊走,他要往那邊走,然后走不下去了,我們就把財產各分一半,我的股份賣給他,他開始自己做了。但是多年來我們都是好朋友啊,經常聯絡。他的《如夢之夢》,我還專門寫了文章。
為演主旋律碰軟釘子'
我在中年以后來內地演電視劇。遇到一個問題,有一個客觀的因素,境外演員是不能夠演主旋律的,這雖然是沒有成文的規定,但好像有某種默契。我碰過幾次軟釘子,都已經拿了定金,但批文老不下來。后來人家很委婉地說,這類戲最好不要找境外演員,所以很多主角輪不到我演。
中國電視劇真正的成長期是近12年,之前是港臺劇的天下。這12年找到了制作電視劇、銷售電視劇和管理電視劇的方法,有了很多個體制作公司,才有了大量的國產劇。但在基本比例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主旋律的,那如果主旋律都不來找,我還吃什么飯呢?然后,在《田教授家的二十八個保姆》前后,演了太多流浪的東西。
直到《溫州一家人》出來,還是十八大的獻禮片,哦,那就是說之前阻礙我賺錢的一條線沒有了,讓觀眾看到我更多可能性的機會也多了。后來拿了獎,片酬也水漲船高了。我從來不去裝說價錢是其次的,那真是肉麻到底了。人不能什么都要,要操守又要錢,咱們該干什么干什么。通常我在漲價的時候比較客氣一點,這是個人成長的訓練之一,永遠要讓自己物美價廉一些,這才有戲找你拍。
在我的心目中,電視劇它只是一個不斷影射生活表現生活的框框,這個框是一個生生不息的所在,它跟一個演員絕對優秀與否沒關系,只看你是否參與了哪一次的生生不息。當你息影后,立刻有幾百人上來頂替你,都是很正常而且合理的。如果我這個認識都沒有,我還有什么好去干的?我會變成一天到晚留戀過去的成就,或者一天到晚害怕未來的失敗。沒那么多啰嗦,來了戲就接,拿了箭搭上就去射,但每一箭要專心射。一看這個劇本跟你想象的差一百倍,好,那你就把一百倍的專心拿出來去修理它,你的能力不見得能把它變得多圓滿,但是起碼你要把能力拿出來,靠你豐富的經驗和小聰明去順利完成這一次任務。如果這個劇本很好,像高滿堂的《溫州一家人》,你不要辜負它就是了。
一部戲好不好,你拍完的一剎那你就知道了,這也是我不喜歡去做宣傳的原因,因為你不能對媒體說能不看就不看,但要非昧著良心說這個戲多么好,或講一些不疼不癢的話,這個事情對我來說有小小的為難。
因李幼斌被狠砍一刀'
《活法》再有十四天就殺青了,我連編劇的名字都不記得。當時我是沖著李幼斌來的,我一直想跟他合作,因為他在片酬上還被大砍了一刀,這我都認了。但一看劇本,完全跟當時給我講的時候不一樣。當然,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碰到了,大概這40多年來有30次以上這種經驗,所以稀松平常。碰上了就且戰且走,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我的態度就是這樣子,因為你不能不拍,不能看到問題不去拯救。
拍戲的時候,李幼斌很善于刪劇本,我很善于加詞兒。他是很聰明的水瓶座,他能把四十多個字變成十個、八個字,那我一聽也對,八個字就夠了。而我這邊是個完全沒有靈魂的角色,完全用三個、兩個字拖著走,簡直綠葉到了沒有靈魂的地步。我要做綠葉就做重要的綠葉,有我的生命和完整性格在的綠葉,再小的角色也要有存在感,而不是一個純粹的托兒!所以我就一直在加東西,要把這個人的深度補回來。而導演完全是一個冷靜的天秤座,他在旁邊看著,從來不吭氣,偶爾吭個氣,也是很客氣,但他臉上的表情是越來越開心,他好像看到了希望。至于編劇應該是很崩潰的,靠文字吃飯不容易,很感謝他提供了一個結構,在他提供的這塊兒荒地上,我們才有機會一邊當演員一邊當莎士比亞。
其實,每個團隊里也都有鍥而不舍的人,但更多的是,大江南北各有來人,必須得在現場重新磨合的人。這就是電視劇團隊的特色,本山傳媒是個例外。這是一個有訓練有組織的團隊,跟他們在一起演戲就覺得,哇塞,每一個人都好用功,這一點是最可貴的。我拍《說書人》時,跟他們在一起非常舒服,因為用功的人怎么看怎么順眼,大家都是有備而來的,都準備好了玩命演,是可以信賴的。而且要融進這個創作團隊,要往真了去。他們在玩真,你就必須玩真。哈哈!我一直想演一個臺灣來的騙子,把他們全村的人都騙了,我想去說服趙老師看著寫一個,騙完了可以把我繩之以法!
最近老想著退休'
Q:您這兩年戲量特別大,也到花甲之年。
A:年齡已經超過花甲了,但是心態還不到四十,還在迷惑,沒到四十不惑。什么叫不惑?就是該愛就愛,該恨就恨,該丟就丟,這就叫不惑,不再攪和了不再迷惑了不再猶豫了。我是看著還算年輕,精神頭也還行,其實還是幼稚。
Q:一年中的大量時間都在拍戲,休息時喜歡做點什么?
A:睡覺。二十年以前你若問我我可能會說喝酒,跟朋友聚會,三十年以前問我我可能是射箭呢。三十歲開始練習了十年箭,這些年太忙不射了。我現在看到一些電視電影,一看到射箭場面就知道又錯了,一個大力士那樣拿著箭,太好笑了,在外國電影里是絕對不可能犯那種錯誤的。
Q:您對孩子們都滿意嗎?
李立群:怎么好意思不滿意呢?因為自己都沒有做到好爸爸的責任,好在他們都還不錯。第一都健康,第二都沒讓你那么操心,第三還反過來幫幫你的忙,你還要怎么樣?你還希望他們將來都是狀元,還是希望他們都是總統?隨便!只要他們都健康平安快樂能夠養活自己就OK了。我以前給過他們壓力,給到后來都砸回來了。從小告訴他們一定要這個一定要那個,“一定”把他們壓得好慘?,F在就不要“一定”了,說出來人家該聽的就會聽了,他們已經有聽的能力了,要相信他們的獨立能力,要相信遺傳的影響力,所以做大人的只有旁觀了,在旁邊保護著,其他的就看他們自己了。
Q:想過退休嗎?
A:想過啊,最近老想。干不動了,退休可能就是大量休息,我希望明年我就開始少接戲。我現在一年有80集到90集戲,我可能就改到一年20集,其他時間就跟老伴一起保養身體,去玩,去跟朋友相聚,去跟兒女相聚,好好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