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要想在市場中占據有利的地位,就一定要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的管理方式是一個嚴重的影響因素,在對企業進行管理的時候,我國的企業多選擇的是粗放管理。在對企業進行管理的時候,西方國家重視的是物流、信息流和價值流,而我國的企業則重視的是商品的時間性和成本控制,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為了更好的解決企業出現的粗放管理模式,一定要改變企業的管理模式,責任流的管理模式的出現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為了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一定要進行必要的改進。責任流是信息集成、過程集成和企業集成成功運行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解決企業粗放管理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責任流;企業管理;發展
企業在進行管理的時候,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沒有科學化、理性化和規范化進行管理,使得企業的管理模式一直都是比較粗放的,這樣就嚴重限制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在市場中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一定要提高市場競爭力,轉變企業的管理模式,將粗放型的管理逐漸轉變為集約型管理。轉變企業的管理模式是企業在市場中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對企業進行管理的時候,很多的企業并沒有重視對信息流和價值流的重視,這樣就使得我國企業的管理模式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在企業管理方面,企業只是照搬西方國家的管理模式根本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一定要對西方國家的經驗和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找出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近年來,我國的很多企業在管理模式轉變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企業進行管理的時候,一定要更加強調責任管理,對時間、成本、質量和人員之間的責任關系進行更好的處理,在進行責任管理的時候,一旦遇到什么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保證企業的管理可以更好的進行。
1 責任流的提出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產品的質量、成本、時間以及市場性都是非常關注的,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企業的責任就是保證產品的質量。在企業進行產品生產的時候,時間、成本和質量都沒有達到要求的話,企業就要承擔相應的損失,因此,在進行產品生產的時候,企業一定要能夠承擔產品的損失,這樣才能更好的避免出現損失的情況,使企業更加有競爭力。在企業中,責任是無處不在的,而且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責任會隨著產品的生產而發生轉移,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責任會出現、確定、轉移、分析、考核和獎懲,這個過程就形成了責任流,企業進行管理的時候,一定要將責任流管理進行落實。制造企業在進行生產的時候,責任是有單一和綜合之分的,單一的責任就是產品生產過程中某一方面的責任,例如成本以及質量,綜合責任就是企業在活動過程中各個單一責任的綜合,在企業中,綜合責任是企業責任流管理的關鍵,也是企業管理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的問題。
2 責任流的構成要素
企業在進行管理的時候,責任流管理模式是由很多的要素構成的,其中有責任目標、責任層次結構、責任轉移機制、責任約束機制、責任權利利益掛鉤機制和監督仲裁機制。
2.1 責任目標
對產品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責任要進行分析,評價和考核,可以采用目標管理的形式,這就是責任目標。責任目標和企業活動的目標是一致的,企業在制定責任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參考企業的活動目標。在進行責任流管理的時候,責任目標清晰是管理的基本要求,只有在責任目標清晰的情況下,企業進行生產的時候,員工才能更加的有積極性和能動性,在生產的時候更加的有效率。責任目標制定的科學性對企業管理可以非常有利的,可以促進企業的管理更加的明確。
2.2 責任層次結構
責任是對企業人員的一種約束,在企業中,企業活動也是有一定的層次結構的,因此責任也是有一定的結構。企業在經營管理的時候是一個整體,因此在面向市場進行經營的時候,企業的責任包括內部的責任也包括外部的責任。但是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企業的責任通常都是由內部的組織單位來進行承擔的,這時企業責任就成為了具體的部門責任,在各個部門中,責任又被落實到不同崗位的人員上,這時就形成了崗位責任。在企業中,企業責任、部門責任、崗位責任就形成了責任的層次結構,在進行管理的時候,要對不同層次的責任給予不同的重視,將責任細分,對企業的管理是非常有利的,這樣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對出現的責任問題就能及時進行責任人的確定,對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的解決。
2.3 責任轉移與追蹤機制
在企業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是由原材料的制作逐漸形成企業的產品,這個過程中,成本價值在從原材料上逐漸轉換到產品中,這樣責任也發生了改變,使責任從一個部門轉換到了另外一個部門。所以,在企業中,生產經營活動會導致責任不斷發生改變,使責任漸漸出現了一定的順序。在產品的生產中,要經過不同部門進行不同的作業才會生產出質量精良的產品,這樣也使得責任發生了改變。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后續的生產崗位人員在進行產品生產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對之前的生產成果進行核實,這樣是為了避免在上道工序出現問題,導致產品出現責任劃分不清的情況。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后續生產環節通常是要比前道生產工序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因此在生產中,間接承擔前序崗位的責任是后續工序的默認責任,為了更好的進行產品的生產一定要對責任進行更好的劃分。在企業中,獨立責任指的是崗位本身工作引發的責任,在前后序的崗位中也存在著累計責任,累計責任的出現會直接影響到兩個相連的部門,為了更好的處理部門之間的關系,一定要將部門之間的責任進行很好的劃分,將責任的轉移進行很好的約束,這樣可以更好的完成產品的生產,同時也不會因此部門之間的矛盾。在企業中,明確責任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責任流能否更好的完成的基礎。
2.4 責任約束機制
責任流在企業中,就是將生產中的責任進行分解,然后分配給不同的部門,在各個部門承擔了一部分責任以后,又是相互約束和相互制約,這樣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生產責任出現的幾率將是非常低的,而且,各個部門對于產品的生產都是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的,這樣就會形成有些部門不想承擔責任,就會對其他部門的責任進行監督。例如,產品在進行生產以前是要進行原材料的采購,在這個過程中,采購部門要承擔必要的責任,但是生產部門為了更好的保證產品的質量,對采購部門采購回來的生產材料是要有一定要求的,這樣就形成了責任約束機制,使得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生產效果。
2.5 責權利掛鉤機制
責任、權利和利益關系式責任流中重要的因素,在生產過程中,只有責任而沒有權利使得責任無法實施,相反的只是有權利而不需要承擔責任對企業來說更加是不可取的,這樣只能引起腐敗的情況。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一定要確保責任和權利是相互對應的,而且一定不僅僅要有責任和權利,還有利益,企業在生產時一定要保證員工可以獲得滿意的報酬,只有這樣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才能做到更加的有效率。在進行責任約束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明確責任的時候,對權利和利益也進行明確。權利是保證責任可以實施的重要基礎,而利益是保證員工可以更好的履行責任的基礎,使企業間的責任制約更好的發展。
2.6 監督仲裁機制
在企業中建立起來責任約束機制以后,一定要有一定的制約因素,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企業責任制約的發展,避免出現不良制約的情況。在企業出現不良制約的時候,一定要找到解決的措施,這種措施就是監督仲裁機制。在企業中,監督仲裁機制的作用就是為了更加的明確責任和利益雙方的關系,同時還能從全局進行考慮,使得企業的利益得到保證。
3 責任流管理模式
責任流管理模式由員工管理、崗位管理、責任目標分解、責任轉移、責任考核、員工利益、模擬執行監督仲裁等環節組成。在企業中,員工管理指的就是對人類資源進行管理,是以員工為對象的,對員工的情況進行了解,然后進行教育培訓與技能、工作業績與工資、勞動合同及相關的福利待遇等集中管理;崗位管理是將員工與責任目標連接在一起,以崗位為對象統一管理,包括崗位設置、崗位責任管理、崗位責權利關系管理等。依據責任確定崗位,還是依據崗位確定責任,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思路。通常,崗位可以依據企業責任及責任目標分解來設置;責任目標分解是依據企業業務活動流程將企業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各個崗位上;責任轉移管理主要管理責任交接關系,是依據業務活動流程進行轉移的。隨著產品制造的完成,責任也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后序的責任是在前序責任基礎上的遞增責任;責任考核是對業務活動流程中的責任進行分析、評價,并將評價結果與崗位責任目標進行比較,以衡量崗位職責的實現情況;員工利益管理是依據員工所聘任的崗位責任目標,以及責任考核結果核算員工所應獲得的利益獎勵或利益懲罰,該利益也稱為動態工資或浮動工資,與員工管理中記錄的靜態工資匯總在一起形成員工的工資;模擬執行監督仲裁是通過模擬執行等手段,對責任執行過程中的制約糾紛進行仲裁。
責任流管理強調多層次、全方位責任分離,按崗位管理,而不是按人管理。通過將一項責任分解為兩個方面或多個方面由不同崗位負責,基于信息或者客觀數據,形成上下游業務活動之間良性的相互制約關系與責任轉移機制。責任約束機制采用利益約束,而不依靠權利,形成以服務為中心、權利為手段、利益為激勵的責權利關系。然后通過模擬執行手段,監督仲裁業務處理過程中的惡性制約或責任糾紛,實現對人員的科學管理。責任流管理首要一步是責任的產生,企業責任是面向客戶及供應鏈產生的。企業內部各部門的責任是依據企業責任分解產生的。不同的責任產生過程構成了責任流管理的三種形式:剛性管理、柔性管理、剛柔結合型管理。剛性管理體現的是過程管理的基本思想,將責任與實現最終結果的過程密切結合,如果實現最終結果的每一過程都是正確的,則可認為最終結果也是正確的;柔性管理體現的是目標管理的基本思想,將責任與最終結果正確性相結合,而不考慮實現最終結果過程的正確性;剛柔結合型管理則是兩者的折衷。
4 責任流的實施
4.1 多層次全方位責任分離與責任分解
企業實施責任流管理,首要一步就是進行多層次全方位責任分離與責任分解工作。這項工作需要在一把手的直接領導下,由專門小組負責。該小組成員應由具有責任心的、有高度威望和領導經驗的人員組成。責任分離與責任分解工作應與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企業規范化、標準化結合起來。責任分離與責任分解工作還應注意管理的細致程度。應該說,管理手段需要工具,如果手段不足,工具不足,則先進的管理理念只成為一種理想化的理念,不能變為現實,不能為企業人員所接受。
4.2 責權利機制與監督仲裁機制建立
責任流實施的第二步就是要建立責權利機制與監督仲裁機制。責權利機制使責權利明晰、以服務為中心,形成良性制約關系。但不論如何,責任流的實施仍會產生一些制約矛盾,如果沒有好的監督仲裁機制,不能有效地解決這些矛盾,會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4.3 企業信息化以及信息系統支持
企業信息化是企業實施科學化管理的基礎,是消解企業內部人與人矛盾,所有人員在真實的信息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以真實信息為基準,避免責任雙方的直接交涉。企業信息化需要集成的信息系統,以使各方面信息及時有效、準確地傳達到有關人員。
5 結束語
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一定要改變企業的管理模式,現在,責任流管理是企業轉變管理模式的重要方法,通過責任流管理,可以使企業的員工素質得到提高,同時使企業的經營管理也能進行提高。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管理模式對企業是非常重要的,企業一定要將原有的粗放管理模式進行轉變,保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得到提高。責任流管理是企業集約化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責任流管理,提高企業人員的責任素質,才能保證企業各種工作按計劃有序地執行。責任流是物流、信息流和價值流集成基礎上的一種特殊的流,由責任目標、責任層次結構、責任約束機制、責任轉移機制、責權利掛鉤機制和監督仲裁機制等要素構成。在系統中融入責任流管理機制,對于充分發揮信息系統優勢深化貫徹先進管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管理實踐也表明,只有加強責任管理,才能更好的解決管理粗放性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向陽,徐曉飛,等.我國企業應用MRPⅡ的調查統計分析[R].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1998.
[2]徐曉飛.現代企業資源計劃與管理[M].北京:經濟出版社,1999.
[3]楊永福,朱桂龍.管理模式和方法創新分析及其啟示[J].中國管理科學,1997,7(2).
[4]畢小青,彭曉峰.“新經濟”時代企業管理的世紀變革[J].決策借鑒,2000.
[5]李芳蕓,柴躍廷.環境下—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與實現[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