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大城市房價的上漲,年輕上班族們會選擇住在城市相對邊緣的社區之中。現在公共交通系統存在銜接等問題,上班族們的上班時間較長。另外由于潮汐交通的影響,社區周邊的公共自行車的周轉率普遍較低。為了改善住在城市邊緣大型社區到CBD區域工作上班族的出行問題,另一方面也為了提高公共自行車的利用率,我們提出了將公交一體化設計,研究設計了B2形式的一體化站臺與樞紐。對公共交通系統的一體化研究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公交一體化;B2系統;接駁轉運設計;公共自行車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以北京市為例,總結問題如下:
(1)周轉率低
自行車使用率嚴重不均。而CBD輻射區和地鐵周邊在白天對公共自行車的需求量巨大,而受潮汐交通的影響,晚上則也就造成了公共自行車資源的限制。公共自行車無法得到充分利用,維持如此龐大的站點養護使企業不堪重負。
(2)公共自行車系統并不能與公交車系統很好的接駁
公共自行車系統作為接駁公交車、滿足人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系統間的接駁距離需要在人們步行容忍范圍之內。但由于核心區域內部的用地面積緊缺,很多時候并不能滿足在公交車站300m范圍之內建造公共自行車站點,因此很多人會選擇放棄公共自行車而直接選用公共交通進行換乘。
1.2 研究意義與目的
1.2.1 研究意義
從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自行車交通具有靈活方便、無能耗、 無公害、適應性強、有益健康等特點。我國具有發展自行車的良好基礎,充分利用現有的道路交通資源,建立合理的自行車交通網絡,有效地組織城市中的交通流,對解決城市高速發展帶來的交通擁擠和城市環境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2.2 研究目的
建立一個簡單高效的綠色公共交通體系,滿足人們綠色出行的需要,公共自行車與公交系統的結合是建立這一體系的重要基礎。公交系統覆蓋范圍廣,但對特定區域缺乏可達性;自行車系統具有輕巧、快捷、可達性高的優勢;如果將公共自行車系統與公交車系統有機結合,建立簡單高效的換乘方式,勢必會促進現今公共交通體系的革新,大大有利于公共交通系統的推廣,使公共交通體系向便捷、綠色、高效的方向邁進。
2 B2系統方案設計
2.1 服務人群選定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小汽車,駕車上下班成為許多人的選擇,而在CBD等核心區上下班的有車家庭占很大比例。如果可以將部分開車上班人群吸引到使用公共交通系統的軌道上來,無疑會大大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減少私家車對道路資源和停車資源的占用。
2.2 運行制度設計
2.2.1 公共自行車的使用線路范圍及使用者
使用者分為兩類人:A類人是僅在有公共自行車分布的區域內使用,小范圍的出行,不需搭載公交換乘。像以往的公共自行車短距出行。B類類人是要從一個區域到達另一個,可在另一個核心區域供更多人使用周轉。
2.2.2 使用制度
首先要使用車必須先辦使用卡,卡里存錢。每次使用車時都需要從卡里扣錢(特指在騎行路途中,不包括在公交車那段距離)。存取車,停放車都須刷卡。卡既起到使用計費作用,也相當于開鎖解鎖的功能,在居住區和CBD內都會設有公共自行車專門的停放點。
2.3 公交車、自行車、B2站臺設計方案
2.3.1 公交車方案設計
我們將公交車頂部擴大出一部分空間,改造成可運載公共自行車的地帶,其中前后橫置兩大塊5m*1.8m擱放自行車的存車板,約10cm厚。每大塊存車板平均分三節斷,每條長寬為5m*0.6m,方便板從車上車下運輸來回,車輛的傳遞。
2.3.2 自行車方案設計
自行車選用折疊式可拼折成直徑僅為0.6m的輪子的車。占地面積0.36m2。自行車通過磁力吸附的方式擱置在板面的下部。
2.3.3 站臺方案設計
站臺內部設置分岔軌道,運輸板至公交車上下。軌道底部軌道匯合處有可供給等車人們放車的板。公交車的前一塊的板最初是空置,后一塊板承載著自行車吸扣在公交車上。而自行車從公交車上分離主要通過與站臺軌道結合的方式。
3 系統方案實例設計與數據分析
3.1 B2系統服務區域及B2車站的設定
選取望京地區南湖中原一區、南湖東園一區、望京西園二區、南湖中原小區、南湖東園二區、作為B2車站的主要服務地區,并依次編號為1、2、3、4、5,區域面積總計約0.74km2。
調查研究顯示,普通人步行的忍受距離為500m,當出行距離大于500m時,人們很可能會選擇交通工具出行,自行車的推薦接駁距離為1000~2000m。因此車站應設置在B2服務區域外圍500m左右為宜。選取車站位阜通西位置,與服務區域邊界的最近距離為650m。
3.2 公交車配車數目及線路選擇
公交線路基本假設:由居住區B2系統公交站點到達CBD核心區B2系統公交站點的路線長度為12km,公交車總線路長度16km,公交運行速度為20km/h。該路線上公交車配車數量為32,公交車始發時間5:30,公交車單趟行程時間48min。
3.3 B2系統改造成本估算
3.3.1 站臺建設成本
站臺建設成本=鋼骨架成本+鋼軌成本+站臺展覽板成本+起重電磁鐵成本+勞務成本 (1)
(1)鋼骨架成本
鋼骨架成本=(鋼柱露出地面高度+預埋深度)*鋼柱單位長度重量*單價+頂層鋼骨架長度*鋼骨架單位長度重量*單價+斜拉鎖成本
帶入得:(3.9+1.2)×3×13×0.001×3860+(7.1×4+12×2)×(50.5/1000)×3860+300≈18300元
(2)鋼軌成本
鋼軌成本=鋼軌長度*單位長度鋼軌重量*單價
帶入得:(4×2+3.3+0.6×3.14×2×0.25+4×2)×14.7×0.001×4500≈1500
(3)站臺展覽板成本
站臺展覽板成本=鋼板面價格+玻璃板面價格
鋼板面價格=鋼板面積×鋼板面厚度×單價=12×3.9×4/1000×2500=3673
玻璃板面=玻璃板面積×單價=(12-5-0.5×2)×3.3×230=4554元
共計:3673+4554≈8200元
(4)起重電磁鐵價格
現市面0.1噸級起重電磁鐵價格約為3500元,一共需要6個,總計3500*6=21000元
(5)勞務成本
每項勞務約成本為3000元,共計12000元
3.3.2 公交車改造成本
公交車改造成本=鋼骨架成本+pvc塑料成本+鋼板成本+減震成本+勞務成本 (2)
(1)鋼骨架成本
鋼骨架成本=鋼骨架長度*鋼骨架單位長度重量*單價= =(1.8*4+5*2)×5.652×0.001×4450≈430元
(2)pvc塑料成本
pvc塑料成本=塑料板面積×厚度×單價=5×1.8×3×2×0.001×12000≈820元
(3)鐵板成本
單塊鐵板價格=160元
(4)減震成本
單個減震30元,共需5個,總計150元
(5)勞務成本
單量汽車改造勞務成本約為300元
將以上五項帶入(5)式得單輛公交車改造成本為1860元
由以上分析得知:望京國貿單趟線路改造成本共計161000×4+1860×32=703520元
4 創新特色與應用前景
本文創新的提出了公交系統轉運的新模式,實現了公交系統與公共自行車系統的一體化設計,節省出行時間。嘗試公交轉運的形式,實現公用自行車資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明顯提高公共自行車周轉率。這套B2模型只是最基本的單鏈出行模型,不僅可以運用到“家-車站-CBD”這一類上班人群,也可以將其發展到其他適合的人群與區域當中,將單鏈條模型發展成為多中心網狀模型。隨著技術與時代的發展,通過對此模型進行改善與運用,定會對我國交通發展有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