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春季肆虐的H7N9禽流感至今讓人心有余悸,它給人們再次敲響了警鐘,那就是對待突發性傳染病的預防絕不能掉以輕心。文章考慮到H7N9禽流感的的特殊性,建立了一類能反應人感染禽流感現象的模型,并從模型分析預測今后的同類高致病性傳染病暴發期間的規律,為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禽流感;動力學模型;作用
2003年的春天,非典肆虐時的情景,還未在人們的記憶中抹去,10年后的這個春天,一場新的疫情又引來人們的恐慌,3月31日,中國發現了首例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截止到5月31日,共發現131例,死亡39人,讓中國再次站在了應對突發性傳染病的前線。萬幸的是,這次的H7N9禽流感沒有非典病毒那樣人傳人的危害大,然而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這種病毒“隱藏很深”:歷來的禽流感是禽類發病在先,而這次的H7N9到最后也沒有發現在禽類中造成明顯的致病性,反而是在人類中暴發,使我們起初措手不及,給我們尋找病源帶來了麻煩。本文考慮到H7N9禽流感的特殊性,建立了一類能反應人感染禽流感現象的模型,并從模型分析預測今后的同類高致病性傳染病暴發期間的規律,為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參考意見,采取人為干預措施調節以減緩或控制傳染病的流行。
1 模型建立
3 結果分析
從上述結論中得知:當R0≤1時,模型具有無病平衡點的全局穩定性;當R0>1時,模型具有地方病平衡點的局部穩定性,即禽流感流行保持在地方病平衡點處,而且,又闕值R0表達式可知:要控制疾病的流行必須減小R0的值,也就是說,加強對新輸入者的檢疫工作以及對染病者的治療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說明了人類所采取的對病禽的捕殺和隔離都有助于控制疾病的流行。特別是,要控制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最根本的是要控制疾病在禽類中的流行。此外,由地方病平衡點P*的表達式可以看出,減少種群Ⅱ與種群Ⅰ的接觸有利于控制種群Ⅱ中染病者數量的增長。
參考文獻
[1]鄧海建.從非典到H7N9 我們更懂得應對疫情.每日經濟新聞,201
3-04-11.
[2]雷功炎.數學模型講義[M].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閆萍.具潛伏期的無免疫型傳染病動力學模型解的適定性[J].生物數學學報,2008;23(2):245-256.
作者簡介:王悅(1963-),女,寧夏銀川,副教授,學士學位,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