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提琴的定義,我覺得就是一件“實用型藝術品”,既有藝術品的屬性,也離不開它的使用價值。也正是因為這密不可分的兩點,使得制琴成為一個極嚴謹又有很大個人風格的藝術活動,做出的東西既要“好看”,還要“好聽”,更要“好用”,但是這三者都是有很大的個人傾向的。所謂眾口難調,是在對待挑琴上你覺得好聽的,他覺得未必;你覺得好用的,他覺得很難操作。所以我覺得原則就是,聽取他人的建議,但是一定以自己的標準為主,否則你永遠確定不了你需要什么樣的琴。
最簡單、最實際的方法就是按照價格的方式,來看看什么樣的琴是適合現在的你。
首先說非正常尺寸的提琴,相對于所謂4/4尺寸的成人琴而言,年齡較小的琴童一般是從1/4至7/8尺寸的“小”小提琴開始學習演奏的。對于這個階段的提琴我個人認為只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1. 演奏舒適。這個在我看來是很重要的,過高的弦枕琴馬,不正確的琴頸形狀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折磨,尤其是因為價格原因,兒童琴普遍做工一般,所以我覺得用心的家長需要仔細看看弦枕和琴馬的高度。家長自己肯定是沒有什么經驗的,學生的老師就應該能幫上忙。童琴要求不用過高,盡量舒適就好,之后可以按照孩子自己的感覺慢慢調整。
2. 合適的價格。這個階段的提琴,1000元~2000元已經足矣,沒必要要求太多,因為這個階段是一個過渡,什么歐洲料、國產料都無所謂,只要聲音過得去就可以了。3000元~5000元,是琴廠琴的價格區間,我認為屬于入門階段的成人或者稍有水平的孩子都可以選擇這類琴。很多人一上來就問是什么材料,這個問題其實沒那么重要。一套好的歐洲材料大概是2000元左右的成本,那么在上述的價格區間里是不可能使用的,況且在學習的初級階段琴的材料對練習者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所以不管是什么材料,擁有較好的外觀,也就是虎紋較為明顯,面板年輪寬窄適中即可,油漆方面不管是油性漆、酒精漆,最好是盡量干透的就好。最終的標準我自己認為其實還是更高的舒適性和較好的音色。
成人琴就可以有一個大致尺寸供大家參考了。
弦枕高度:E弦的話,用一張普通名片放在弦和指板之間剛好卡住就差不多,G弦的大致高度是1.2mm,指的是弦的中心至指板的距離。琴碼處E弦為3mm~4mm,G弦為5mm~6mm,這個其實沒有所謂的“標準”,只要不打指板,你認為的最舒適的高度就是你的“標注”尺寸,而且這也要看指板的制作是否符合基本規格。
在價格上5000元~10000元是所謂的“高級”琴廠琴和小型制作作坊的學徒琴。這個區間在我看來是一個比較雞肋的區間,有點兒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材料基本上是高級的國產材料和中低的歐洲材料,這個區間材料的最大問題是材料的干燥年限問題,因為產量不小,所以很難做到使用3年以上的材料,這個在琴制做好以后是很難看出來的,尤其是開始的幾個月,而且并不是說年代新的材料做出來的琴就一定會出問題。所以我覺得看個人造化,用你想得到的渠道,盡量購買年代較為久遠的材料制作的作品,對聲音有幫助,對以后的長期使用也有好處。這個區間的琴,多數已經配備了較好的配件,較好的琴弦對于這些琴是有很大幫助的。相對于高級琴廠琴,我覺得一些小作坊的學徒琴更具性價比。
1萬元~3萬元是擁有一定水平的制作師的作品,有一些也有學徒作品。這個區間是一個很有性價比的區間,前提是你自己擁有足夠的“識別能力”。這個價格區間,是完全有理由提出你自己的特殊要求,材料、琴型、裝配尺寸等等,當然,這些都需要挑選者有足夠的鑒別能力,如果是半瓶子水,那還不如一點兒都不懂,要知道制琴有幾百個步驟,并不是其中某個步驟就能決定琴的品質,而是整個一個系統決定的,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已經都懂了,沒有個幾年的積累,我覺得不大可能具有“鑒別”的能力。既然你沒有花時間積累知識,你又憑什么買到具有性價比的琴呢。
總而言之在這個區間里是有好琴的,只要你有本事選出來。
4萬元~10萬元這個區間,就是職業制作師的天下了,你可以要求所有該要求的東西,適合的是專業的演奏者、收藏者和較高水平的業余演奏者。這個價格我個人不建議收入一般的家庭或者個人來選擇。買琴,不應該讓家庭有經濟上的壓力,而且這個階段的琴,所謂投資價值雖然有,但是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實現,所以請不要以“投資”來作為主要要求標準。高水平的制作,高水平的材料,以及明顯的個人風格,是這個區間應該具備的。國內的一流制作師有不少都在這個區間,下點功夫看看他們的個人風格和喜好才能挑到好琴,但最重要是你喜歡,才是真的好,別人說得再好,和你一分錢關系都沒有。
10萬元~20萬元基本是國外頂級制作師和國內成名已久制作師的價格區間。這個價格區間是比較具有投資價值的,原因很簡單,能賣到這個價格的,制作師基本都有了較高水平,當然,前提是你得到的價格中“水分”較小,而不是國外5萬元的國內賣15萬元。國際上的頂級制作師基本是在20萬左右的價格,基本上肯定是有拿得出手的獎項和資歷,并且都是正當年的年齡,要不就是成名已久的,說的直白一點兒就是有點兒吃老本兒的,這個階段的琴我還是主要推薦年紀不要過大的人,而且國際制作師顯然比國內制作師更有投資價值,具體原因很多,最主要的當然是普遍水平的問題。
這個價位的琴是一個比較適合業余收藏或者經濟富裕的演奏者的區間,有較好的升值空間以及眼睛可以看到的保障。
而20萬元~50萬元不是一個愛好者或者高級業余制作師該進入的區間,哪怕你有錢,賣這個價錢的普遍是有一定年代的歐洲老琴,但是要知道這個價格區間在頂級小提琴收藏里是完完全全的初級階段,說白了你可以理解為“能拉”,基本完整,品相一般,手工制作的老琴中的最低檔者,注意,是手工琴。百年左右的歐洲琴廠老琴比比皆是,說白了和100年后的泰興琴沒有什么本質區別,這個區間你沒有相當好的“人脈”和“學識”是不可能買到物有所值的琴的,至少大多數圈內人沒這個能力,這個價格區間的琴多半都是要請教意大利修復老琴的專家,而他們的第一句話基本也就是,30萬元左右的好的歐洲古琴基本很難買到。
如果你真有這么多錢要買好琴,去美國或者意大利的樂器展或者拜訪一些專門的古琴店是你不二的選擇。如果再往高走,百萬級別的琴就不是一般人能說的事兒了。
總的來說,清楚自己的需要,不要老往“高”處看,首先要找到適合你的價格,并清楚自己的演奏水平。選定了價格,就要完善自己的知識,你看得越多懂得越多,就越能挑到高性價比的提琴,而不是知道一兩個尺寸,知道一兩個名詞就去了,如果你沒時間做這些事情,還想買到好琴,那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