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聲名顯赫的傳奇大提琴家麥斯基之后,6月8日,星海音樂廳迎來了另一位已故大提琴家泰斗羅斯特羅波維奇的弟子、俄羅斯學派大提琴傳人、被樂界稱為“一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俄羅斯大提琴家”娜塔利婭·古特曼。屆時,首秀廣州的她與廣州交響樂團合作帶來大提琴協奏曲中的經典之作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一大提琴協奏曲》。
俄羅斯學派傳人個性十足
古特曼1942年出生于一個著名的音樂世家,外祖父是小提琴一代宗師奧爾的學生,母親是鋼琴家,而身為俄羅斯著名大提琴教育家的繼父則是她的啟蒙老師。1967年,榮獲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冠軍的古特曼,開始了國際職業演出生涯,如今她已成為該項國際大賽的評委。
作為羅斯特羅波維奇的弟子,古特曼是當今碩果僅存的保留著大提琴黃金年代光輝傳統的大提琴家,傳承了俄羅斯大提琴學派的華美風采,技巧精湛扎實。對此,古特曼曾在采訪中表示:“我的目標并不是演奏得跟他一模一樣,即使我愛他的演奏。比如在學習肖斯塔科維奇或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時,每個人都應該熟悉羅斯特羅波維奇的演奏,但我們只能將他作為一種參考,而不是一種錄音模板。羅斯特羅波維奇并不是這些作品的作者,因此,最終他只是一個表演者。”她主張在練琴時既要“快”——不讓自己有思考,品味的速度盡可能快,這有助于培養一種純熟自然、連貫流暢的演奏思維。同時,也要“慢”——在技術完備的前提下,仔細地對作品揣摩,雕琢表現的細節,使之達到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情感訴求。
首秀羊城奏響拿手好戲
古特曼在70歲時才第一次登上中國的舞臺,在上海夏季音樂節的專場音樂會上拉滿全場,相繼帶來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一大提琴協奏曲》和勃拉姆斯的《二重協奏曲》,絲毫不顯年齡的痕跡,渾厚飽滿的琴聲讓當時慕名而來的粉絲們聽得如癡如醉。
時隔兩年,古特曼在羊城首秀上攜手指揮卡斯·斯卡廖內和廣州交響樂團奏響拿手好戲——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一大提琴協奏曲》。值得一提的是,此行古特曼用的是1711年龔非里(Gofriller)大提琴,這把琴音色敦厚,色彩性極好,非常適合這首飽含感情和哲理性的作品。作為肖斯塔科維奇的代表之作,旋律優美且通俗易懂的《第一大提琴協奏曲》無論在協奏曲的整體曲式結構、主題的刻畫和發展上,還是在表現技法上都堪稱是一部大提琴史詩。除了這部深受演奏家和樂迷熱捧的大提琴杰作,當晚音樂會上廣州交響樂團還重現此前馬澤爾執棒慕尼黑愛樂帶來的“重口味”之作《春之祭》,因為今年恰逢斯特拉文斯基這首顛覆性作品的100周年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