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柳廷信,筆名泉聲,1953年12月生,1982年1月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專業。現任甘肅廣電總臺藝術總監、高級編輯,是國務院、國家廣電部、甘肅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為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
1987年受組織選派,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進修音響導演5個月,師從我國首批留德專家何善昭、曾昭玢等。1992年結業于德國專家米勒(Muller)音響導演培訓班。
曾擔任“首屆中國絲綢之路節”、“第四屆中國藝術節”節歌及優秀歌曲的音響導演。
曾任甘肅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音樂組組長、文藝部副主任、甘肅影視頻道總監和甘肅少兒頻道總監。
多件原創作品被新華出版社、中國唱片社、中國國際音像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以及中央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臺等出版發行和播出。
文論散見于《人民音樂》《中國音樂》《樂器》《國際音樂交流》《中國廣播》等。
1986年10月底,為了把音樂節目辦得富有特色,我赴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花區明海鄉和蓮花鄉進行采訪。
到張掖后,我特邀裕固族朋友白文林同行。白文林剛從西北民院漢語言文學系畢業,在當地有許多親戚,由他做向導兼語言翻譯,我很放心。
從張掖汽車西站乘坐發往酒泉的長途汽車不久,車窗外就飄起了雪花。當時明海鄉尚未通車也無通訊,我們只能從中途站高臺元山子下車,等候讓人帶口信聯系的便車。這時,天氣驟變,下起了鵝毛大雪,還刮起了大風。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過去了,還不見車的蹤影。時不我待,不進則退,我們索性鼓足勇氣,徒步前行。
漫天的大雪與撲面而來的北風交織在一起,我的半邊臉已經凍得麻木,嚴重的沙眼導致淚水外涌,使視線模糊。環顧四周,白茫茫一片,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就連一棵樹也難以發現。我們在沒膝的雪地里一路高抬腿,吃力地向北走去。更糟糕的是,戈壁灘上的坑坑洼洼早已被風雪掩飾成一派平川的假象,一不小心踩空,雪就到了大腿根,我們就這樣一直走了三個小時。到了下午五點左右,正在舉步維艱難以辨明方向時,我們發現遠方隱約有一輛火車在運行,這真是不幸中的萬幸,不然我們真會迷路的。穿越鐵路后,漸漸風靜雪止了。有了鐵軌當地標,我們重新確定方向,繼續前行。大概七點,天已黑盡,正在為如何走而猶豫不決時,一條依稀可見的車轍把我們引上了正道。又走了一會,進入一片林場,我心想這下可好了,先找點吃的,再借住一宿,明天繼續走。然而,偌大一個林場,竟然靜得可怕,好不容易發現一縷微弱的燈光,可無論怎樣敲門喊叫,人家就是不開門,估計是把我們當成壞人了。無奈之下,我們只好沿著車轍再走。又走了兩小時,疲憊不堪的我們終于來到了明海鄉商農區。商農區是裕固族人開發的一個農業點,白文林的姐姐白玉梅就在此地,當晚我們就在她家吃住。
第二天上午,天氣放晴,雪漸漸融化,白玉梅告訴我們車根本走不了,騎駱駝倒還勉強行。在去往鄉政府的途中,駱駝前蹄一打滑,把我摔了下來,幸虧掉在淤泥里,沒摔傷。遺憾的是,當我們趕到目的地明海鄉時,鄉政府工作人員說,由于路太滑沒法走,歌手們都來不了,究竟何時能來沒準頭,要看天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還是按原定時間趕往第二個目的地蓮花鄉的好。正巧有輛大卡車第二天去高臺元山子拉貨,雖說只能站在車廂上,但與來時的境況相比,已算是很幸運了。我們從高臺元山子下車,輾轉來到清水縣下河清路口,等了很久,才搭上酒泉至明花的長途車。到達目的地的當天晚上,采訪采錄工作在裕固族老歌手賀西義家順利開展。
我們在明花區蓮花鄉的幾天時間里,風和日麗,藍天白云。在賀西義的長子、裕固族詩人賀繼新的陪同下,我們又先后采訪了鐘自虎、鐘蘭青、郭懷玉等新老裕固族歌手,還采訪了早期歌手牙爾吉斯,她是最先將裕固族民歌傳向全國的人。那是1964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文藝調演期間,她以《肅南草原好風光》和《牧民愛的是公社》兩首歌曲贏得了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還受到毛澤東、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幾天,我們先后采錄了《薩娜瑪珂》《駝戶人》《路上的歌》《牧羊曲》《婚禮歌》《催眠曲》等有價值的裕固族民歌二十多首。我的代表作《草原搖籃曲》(邵永強詞)就是取材于《催眠曲》創作而成的,這首歌在全國及省內獲得了各類獎項。
返回蘭州后,我精心編輯制作的音樂專題節目《一束盛開在裕固草原的藝術花朵》,在甘肅臺、中央臺播出后,引起了強烈反響。賀西義的長女、中央民族歌舞團的裕固族獨唱演員銀杏吉斯在無意間聽到這個節目后,從北京寄來了熱情洋溢的信。她在信中寫道:
柳老師,近來工作一定很忙吧,耽擱您的時間請您閱讀此信。我每天早上10∶30跟北京臺的日語節目自學日語,無意間調換了一個頻率,沒想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正在預告節目:“14∶10分,播送甘肅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柳廷信采寫制作的音樂專題節目《一束盛開在裕固草原的藝術花朵》。”當天下午,我屆時收聽了您于1986年在我家采錄的這組節目,聽后心情特別激動。我非常想念我的父母和家人,聽到他們的聲音我很高興!同時,我特別感激柳老師能如此熱愛我們裕固族人民……
此次赴裕固族地區采訪,徒步行走九十多公里,成了我人生歷程中最難忘的一次。
后來,這次不同尋常的采訪經歷不知怎的被《中國廣播報》所知曉,該報刊載了題為《行進在音樂之海——訪甘肅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編輯柳廷信》的人物專訪,責任編輯是白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