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看到電視里那些大俠們口吹橫笛,佇立于蕭瑟秋風之中,黃葉紛飛周身,感覺真美。于是,我央求父親也為自己弄支笛子。父親找來葵花桿,掏空,再拿燒紅的火鉤燙上幾個小洞,我就擁有了想象中的笛子,在同伴中我感覺還很有面子。那支葵花桿的笛子伴我度過了天真的童年時光。
上小學的時候,戴著深度近視鏡的老師用吱吱呀呀叫的腳踏風琴為我們演奏《紅星照我去戰斗》,并一字一句地教我們唱,我想這首曲子用笛子伴奏一定好聽。
中學的時候,每到周末,我們這些遠離家鄉的孩子很想家,特別是在停電的時候。這時,班主任老師就發揮他的特長,找來一支橫笛,讓同學們吹滅蠟燭,在悠揚的笛聲中,同學們仿佛看到了家鄉的炊煙。老師的笛子給予了我們這些離家少年郎心靈深處寶貴的安慰。
在萬人走獨木橋的高中時代,學習壓力陡然增大。大家匆匆忙忙地奔波于教室、宿舍、食堂的“三點一線”,生怕耽誤了時間,考不上大學。可在周末的時候,畢竟還得放松一下,勞逸結合,而最好的去處莫過于圍坐在那位補習的師哥跟前,看著他有模有樣地用一支橫笛吹奏《水手》,那感覺真好!不過,有些女生可是迷上了師哥的牛仔服和白襯衫,為此一定耽誤了不少學業。而我的壓力卻在這笛聲中減輕不少。
我終于有了時間,有了余錢,有了心情,有了環境,有了屬于自己的笛子。那是在讀師專的時候,同舍的老五也早有自己的笛子,在我看來,吹得還行。夜深人靜的時候,都為異鄉之客的我們倆,常常吹起笛子互相取樂,不過我自小就不開音律之竅,我是瞎吹,常常成為其他宿舍弟兄們的笑料。但至少笛子讓我的青春因此成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工作了,我可以用自己的錢買些音樂帶子和音樂碟片來聽了。走在工作著的校園中,看著天真的學生,聽著隨身聽里悠揚的笛聲,心情總是日朗晴空。后來,工作環境有了逐步改善,不過不論我調到哪里,總要在網上下載一些用笛子演奏的音樂,這不只是因為童年喜歡笛子,少年享受笛聲,更是對笛音深深的喜愛。有了笛音,我在萬籟俱靜的深夜,獨自一人加班也不會感到寂寞,反而感覺那是一種很有品質的享受。
一個夜晚,快十點的時候,我加快腳步往家里趕,燈火輝煌的大街上有緩緩駛過的小轎車,有急馳而過的越野車,更有成雙成對的情侶和行色匆匆的路人,而遠處傳來的笛聲卻穿車過人吸引著我。離吹笛者近了,我才發現是一位老者悠閑地踱著步子,舒緩地奏著笛子。漸漸地,我在笛聲中,離老者愈來愈遠,甚至聽不到笛聲了。但我仍然能想象到老者吹奏笛子時的樣子,那是一種平淡和瀟灑,更是一種自得和享受,這是經歷人生風雨之后的人才會有的。他的笛聲穿越了時空,將我的思緒帶到了童年和少年那如昨日的往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