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樸云熙即將開始在首爾讀研究生。她還清楚地記得九年前第一次朝韓峰會時撲面而來的希望。當她從電視上看到韓國總統金大中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在平壤握手時,她曾認為冷戰造成的朝鮮半島上的對峙或許終于到頭了。“我們都以為有些事馬上就要改變了。”她回憶道。
但現在,樸女士的希望破滅了。平壤對韓國持續的敵對磨滅了她對兩國能夠通過約定解決六十年來的對峙的念頭,只剩下對那北鄰國度的怨懟。“感覺就像是我們又一次被人從背后捅了刀子。”她哀嘆道。
不少韓國人都有同感。近年來,首爾幾乎窮盡了一切嘗試——從強硬要求到慷慨的食物和肥料援助——試圖說服對方結束其令人爭議的核武器項目,并改善其與鄰居的紐帶關系。但韓朝兩國的關系基本保持不變。“許多(韓國)人如今都覺得太過分了,”首爾高麗大學朝鮮問題研究者柳何烈教授說道,“他們覺得能做的實在有限,并且由此體會到巨大的挫敗感,甚至堪稱為‘朝鮮憂郁’(North Korea blues)。”

許多韓國人對與朝鮮建立密切聯系都變得謹慎,并愈發地懷疑其可能產生的結果。“過去十年,我們一直在給他們東西,但他們并不領情,”57歲的姜奉蘇說道,“對我們的給予,他們應該知道如何感恩。”讓一些首爾人惱火的是,盡管韓國將大量的肥料和食物捐贈給了北邊的窮兄弟,錢還是被花在了武器工程上。“我們不高興的是,即使我們送給他們援助,他們也不把這些援助用在人民身上。”76歲的退休者金昌柏感嘆道。”甚至支持政府支援朝鮮的韓國人也不想重回韓國單方面讓步的“陽光政策”時代。他們越來越期望朝鮮能有所反饋。“朝鮮只管索取,但另一邊總得回報點兒什么吧?”22歲的大學生林查理說道,“朝鮮就像個哭鬧的嬰兒,而你只能容忍。”
如果這些情緒持續下去,朝鮮大概不能再迫使韓國作出新的讓步,或是在短時間內獲得援助。目前,失望的韓國人似乎滿足于等待朝鮮顯示其愿意合作的意向。金昌柏感嘆說,“如果國家能開放,朝鮮人都會好過,我們也會。但他們好像都不明白這點。”而直到對方明白這一點為止,朝鮮半島上的爭端都將保持其長久以來的狀態——在時間的迷宮中困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