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比死者更苦,“脆弱、恐懼、無助、絕望”,生命已自焚了一次,還要面對更殘酷的未來,唯一的希望是快點死去。
ONE
2010年,阿富汗女子艾沙,被丈夫割鼻毀容,照片登上《時代》雜志封面,震驚全球。
12歲時,艾沙的叔叔殺了人。她與妹妹被當做賠償品,送給受害者家族為妻,這是阿富汗男人的和解模式。
很不幸,艾沙的夫家是塔利班組織成員。
艾沙被當做奴隸,與牲畜關在一起,常被夫家毒打報復。
2009年,艾沙不堪凌辱,帶著妹妹出逃。對阿富汗女子來說,“逃家”也是罪,她很快被判刑,坐了5個月監。
不幸并沒有結束。按照伊斯蘭習俗,若女子讓家族蒙羞,要被家人“榮譽謀殺”,才能得到寬恕。
于是,艾沙被帶到荒野,家人將她按在地上,由丈夫割下她的耳朵和鼻子。
艾沙暈了過去,醒來滿臉是血。她被喀布爾的秘密女性組織救援,輾轉到了美國,重獲新生。
之后,艾沙接受整容,修復失去的鼻子。
手術前,艾沙說:“歷經磨難,陽光終于照進我的生活。”
人們祝福艾沙之余,并沒有忘記:阿富汗的女子,生活仍然沒有陽光。
TWO
美國女記者Ann Jones,寫了《誰殺了喀布爾女人》,控訴阿富汗摧殘女性的暴行。
她到過阿富汗的女子監獄,訪問過很多犯了“道德罪”的女子,發覺“罪行”如出一轍:她們都曾受家庭暴力的侵害,如毆打、性虐待、強迫婚姻和婚姻強暴。
若她們逃離暴力的家,便會像艾沙一樣,被控“逃家”罪。
無論逃與不逃,都是人間地獄,很多女子選擇自焚,結束自己悲慘的一生。
從2005年至2011年,有超過700個阿富汗女子自焚。她們當中,有些甚至是“兒童新娘”,7歲便被賣掉,發育還未開始,已嫁去當新娘,這是什么倫理道德?
美國女攝影師Stephanie Sinclair,花了3年時間,到醫院燒傷科,拍下那些自焚女子,有的死去,有的幸存。
然而,生者比死者更苦,“脆弱、恐懼、無助、絕望”,生命已自焚了一次,還要面對更殘酷的未來,唯一的希望是快點死去。
Ann Jones的書,寫到一個自焚的女子:“頭發根部,一層浮渣似乎要掉離她的頭皮。也許,那只是從頭顱剝離的皮膚。她再度尖叫,清楚地喊著:‘我想死。’護士說:‘你會死的。’隔天,她死了。”
天上的真主,會否垂憐,這些絕望的阿富汗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