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容貌氣質、言語行為都是人精神世界的外相,紅毯,不過是個更熱鬧的舞臺罷了。
在戛納住的公寓,離影節宮不遠,每天早起去電影宮,必要經過小小的市政廳。今年的戛納在許多標志建筑上懸掛大幅的海報,用了過去幾年紅毯上耀眼的明星照片。市政廳上掛的是2011年拍的烏瑪·瑟曼佳人回頭,顧盼生姿。
戛納火車站旁的立墻也有兩幅,分別是昆汀夸張起舞和妮可·基德曼女王駕到。每張照片都很經典,已經忘了他們當年是來宣傳什么戲,但只看這些圖片,卻由衷感到電影的魅力和明星的光芒。就著陽光,打海報下走過,一天都有好心情。
紅毯本該就是這么自然、生動而美麗。可到底為什么,在中國的話題設置里,走紅毯就變成了血淋淋的競賽、變成了搏版面爭頭條的肉搏?
我不太喜歡討伐“明星沒有電影作品去走紅毯”的批評腔調,請客吃飯問“為什么要請”,別問赴約的,得問請客的。無論片方,還是贊助商,只要是正當邀請,我覺得都無可厚非。
說起來,電影節的紅毯,其實沒我們想的那么隨便,也沒我們想的那么嚴肅,以戛納為例,所有競賽片首映禮都在盧米埃爾宮舉行,所有普通觀眾必須著西裝打領結搭配皮鞋正裝出席,在重要嘉賓和主創到場之前,所有人都可以從紅毯走過。本質上,電影節紅毯就是人家請客,你上門兒,主人和客人都要穿得講究點兒,體現的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至于重要的嘉賓和電影的主創,會有禮賓車接送,在電影開幕前半小時專屬入場,兩邊嚴陣以待的記者,則“長槍短跑”伺候。所有的觀眾其實都受尊重,都有走紅毯的權利,只是,誰家請客吃飯還沒有個頭席?在戛納,我確實看到中國女星,提著裙角,狼狽地穿行在人流之中,拼命擠進紅毯時間,在媒體前搔首弄姿,遠遠看著,的確有“拼搏向上”的不易,也確實有些心酸。
關于戛納紅毯的明星采訪,我喜歡鄭秀文那句大實話:“在國外走紅毯有壓力,因為別人不一定認識你。”誰喜歡當宴會上那個不受關注的外人吶。
不過話說回來,自尊是人生的上限,也是人生的下限。自傲者,蔑視自尊;自卑者,扭曲自尊;唯有自信者,能呈現自尊之美。真心尊重那些紅毯上,走得坦蕩大方的,你有膽請,我還沒膽好好走不成?你請我來,就是尊重我,我走得漂漂亮亮、妥妥當當的,就是對主人最大的尊重和對自己最好的交代。所以李宇春說,露個胸,秀個腿,就叫性感嗎?只要做到心中有范兒,人才有范兒。
至于什么是漂亮、性感、妥當?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本來也想吐槽花西裝、笨禮服、拋胸獻飛吻、浪漫激情秀之類的,但細想想,這是多大的人生自信支撐,才能完成得這么磊落?或許人家就的確是這么定義美好的呢?同樣的舉止,觀者看來,情操不同,也許只是偏見呢?
這樣想想,就能勸服自己。人的容貌氣質、言語行為都是人精神世界的外相,紅毯,不過是個更熱鬧的舞臺罷了。其實紅毯,展現的就是有關自尊的一切,我想他們一定選擇了最尊重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