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想象一個34℃~36℃的秋天。南方的夏季除了熱情似火還是情種,糾纏入骨徘徊不去,十一月份的晚上還要開冷氣才得一夜好眠。
中秋如期將至。一叢叢的雞蛋花好耐性地從夏至一路開著,也許是打算開過寒露開到重陽。大葉紫薇似乎幾日前才了結繁盛花事,轉眼已經開始展覽一串串惹眼果實。鳳凰木開始每天紛撒最細碎的黃色葉片,人行道上怎么掃都會遺漏一些,像是些小逃兵藏在縫隙里訴苦。
西風起就是秋風起,粵語說的“秋風起,吃臘味”,其實時間還早,要等冬天。甚至這里的桂花都十一二月才最香。說到西風,還想起句“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
鬧市街上冒出很多收購月餅票的人,食肆飯館的盆菜開始售賣,小販舉著大堆小孩玩的燈籠。江邊的納涼晚會拉好了臨時電線,掛出大燈籠和燈謎。老派人家用鹽水煮熟菱角和芋頭,田螺在清水里養(yǎng)一兩天吐盡泥沙,中秋當日花上半天時間用鐵鉗逐個夾去田螺尾。炒田螺要下紫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碧拼_元尚書丞相張九齡,廣東韶關人,此句一出,他從此是寫月亮最出名的嶺南第一人,他還有一句:“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p>
粵地水網交織密布,如今已極少看見搖櫓搖槳的小艇。提起這事是因為明代碩儒陳獻章,廣東新會人。白沙先生留下的金句是:“涼夜一蓑搖艇去,滿身明月大江流?!?/p>
衣衫薄,歲月長,這話在嶺南說來并不蕭瑟,而是天氣涼爽剛剛好。皎潔月色下全城大人小孩多是短款衣褲露腳踝,如果不下雨,飯后露臺上藤椅竹凳圍坐小茶幾,吮田螺,用牙簽專挑月餅里的咸蛋黃吃,剝菱角、芋頭,普洱茶解膩,茶幾上還放著柿子、花生和菠蘿啤。遠處珠江就近處的小河涌,孩童成群結隊挑著燈籠奔跑的尖叫笑聲,周邊芭蕉葉、麒麟木、魚尾葵、棕櫚樹粗枝大葉交疊搖曳的暗影,眾人赤足涼拖輕薄衣裳,話家常,看月亮。
童謠一直唱,月光照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