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寫的《不要讓孩子輸在道德的起跑線上》在網(wǎng)上引起廣泛討論,部分人認為我強調小孩不能妨礙別人的時候,舉小孩在飛機上哭鬧這個例子不妥當。可是,小孩在飛機上哭鬧一定是應該的、必然的嗎?
偶發(fā)性的哭鬧當然可以理解,但是持續(xù)性的哭鬧——排除小孩真的生病的原因,我下個武斷的判斷,在飛機上能哭滿全程的孩子,都是平常家長沒有建立規(guī)矩的,特心痛小孩、特別放縱的,小孩知道哭有用,家長會哄,所以就以此要挾,以哭聲控制家長。
不要覺得小孩子懂什么——從嬰兒開始,他們就在研究大人的底線。“小孩哭我能怎么辦”,說這種話,恕我直言,就是家長無能。好的家長,要有創(chuàng)意、有智慧,發(fā)明各種安撫寶寶、引導寶寶的方法。
針對1歲以上的寶寶搭飛機,我們可以:
1.請?zhí)崆敖o孩子做好心理建設。事先給孩子準備關于飛機的繪本,和他一起看,讓他了解并期待搭飛機的過程。其實有很多繪本都跟這個主題相關,有一套泰迪熊版的“我的第一次”系列書,其中就有《第一次坐飛機》,很生動地講述了泰迪熊首次搭飛機的全過程,我家寶寶把這本書都翻爛了。我還給寶寶講了很多自己編的關于飛機的童話故事,比如飛機爸爸和飛機兒子賽跑、飛機寶寶學習飛行、飛機翅膀斷了去醫(yī)院做手術之類的,當然,后遺癥就是我家寶寶過度喜歡搭飛機,坐飛機十幾個小時還嫌短……
2.告訴他搭飛機的規(guī)則。比如一定要系好安全帶、不能亂跑、不能踢前面的椅子等等,這是游戲規(guī)則,否則會影響其他人,飛機也會很不高興的,它會說,你看,你這個小朋友亂七八糟的,我都沒有心情好好飛翔了,你這樣,我怎么帶你去別的地方好好玩呢?
3.請?zhí)崆皽蕚浜脢蕵沸蓍e的東西。準備寶寶一定會喜歡的新奇玩具、繪本、零食(要投其所好,同時又是他之前沒見過的),轉移他的注意力。尤其是長途飛行,寶寶容易覺得無聊,要想好一些娛樂項目。當然,我們就近利用飛機上可以看到的東西,發(fā)現(xiàn)樂趣,比如我和寶寶會看窗外的云,一起回憶韓國繪本《云朵面包》中的故事,同時討論哪朵云朵更好吃;比如發(fā)了飛機餐,我和寶寶討論怎么分辨哪個蛋糕是女的,哪個面包是老爺爺……好吧,這個太神經(jīng)了,我承認。
4.大人心態(tài)上要放松,把搭飛機當成好玩的游歷。其實最能直觀影響孩子的情緒,就是我們自己。我觀察過很多人搭飛機的表情,多少都有點煩躁、不耐煩,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調整心態(tài),抱著期待、享受、愉悅的心情,去享受飛機這段行程,否則你的急迫情緒會傳染給孩子。我是個缺點纏身的人,但是我有個小優(yōu)點,就是沒心沒肺——遇到堵車、交通工具晚點這種情況,不會抱怨,因為抱怨只會讓自己不快樂、不劃算,我就趁機享受這個多出來的時段,理直氣壯地發(fā)發(fā)呆、聊聊天,想些無聊的主意,或者套本書出來,慢慢看,享受堵車、享受晚點這種變態(tài)心理也會遺傳,我的寶寶比我還夸張,對他而言,所有待在交通工具上的時間,才是旅行中的精華時段,他爭分奪秒地珍惜,恨不得住在交通工具上不下來。
5.忍耐痛苦,要從娃娃抓起。我不知道自己的記憶力對不對,記得看過一個科學研究,說搭飛機對小孩的耳膜影響并不大,因為他們耳朵發(fā)育沒有成熟的原因。也許我說得不對,但是很多時候家長們會放大小孩的痛苦——小孩子的耳朵會受不了啊、幽閉空間多讓人恐懼啊、長時間不能走動多難受啊……事實上,如果飛機上升和下降過程中難受,給他喝水,會環(huán)緩解很多。僅僅因為孩子不喜歡密閉空間,就是想去戶外,就非得哭滿全程,這個說不過去。孩子也要學會忍受痛苦,這個能力從小就要培養(yǎng)。現(xiàn)在的家長包括我在內,都舍不得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經(jīng)歷一點點痛苦,可是很多事就是要忍耐、要熬、要接手,克服痛苦、享受痛苦、超越痛苦這些能力,從小就要培養(yǎng)。我們常常對孩子不是保護得不好,而是保護過度。
6.如果寶寶的哭鬧造成其他人很大困擾,家長請向其他乘客誠懇地道歉。這也能讓寶寶知道,如果自己的行為影響到其他人,我們一定要感到內疚和羞愧,并真誠地跟別人說,對不起。
對于1歲以下的寶寶,也有一些方法:(特別感謝微博上的@哇係散仙 提供了實用方案)
1.從寶寶出生開始,就不能縱容他愛哭鬧的習慣。平時哭鬧就不抱,只輕拍和言語安撫。
2.上飛機帶寶寶平時用的小被子或小枕頭。有他熟悉味道的物品,用氣味來安撫他的情緒,讓他有安全感。
3.上飛機之前不要喂奶。飛機起飛前,請空服人員提供熱水,沖泡好奶粉,在起飛過程中喂寶寶,減低耳壓,讓寶寶可以吃飽就睡。
4.如果是短途,就盡量選擇寶寶睡覺的時段搭飛機。如果是長途,也要準備些寶寶喜歡的小玩具、小游戲和嬰兒零食。外國媽媽最常使用的一招,就是安撫奶嘴。
(轉載自女人乃最大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