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克拉默一家四口日前出遠門度假,克拉默和老婆伊莉薩白為了向親友炫耀,特別安排一家人在沙灘上拍全家福,但兩個分別為4歲和6個月大的兒子都不配合,兩人嘗試多次都未能拍到他們想要的畫面。最后一次嘗試時,克拉默聽到老婆“啊啊啊”連聲大叫,轉頭看到小兒子從妻子手臂上滑落。這一畫面被人上傳網絡后引起轟動,被網友封為“史上最失敗”的全家福。慶幸的是,克拉默的小兒子摔落時是背著地,身體并無大礙。 (來源:廣州日報)
224條推特就能促成一對情侶
網絡時代,社交網站對現代人來說也變得相當重要。根據調查發現,現代人要墜入愛河,平均只需要224條推特貼文、163條短信、70條臉書訊息、37封電子郵件和30通電話就夠了。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由于現代科技發達,加速了一般人戀愛的時間,透過社交網站和手機,人們就可以輕松地成為情侶。這也反映了現代人生活忙碌,快餐愛情的跡象也越來越明顯。其中還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男性比起女性更喜歡網絡社交,他們在網絡上談戀愛,平均每年得發布517條臉書訊息或推特貼文,而女性平均只會發布386條。相對于談戀愛,在分手方面,36%的人會使用電話通知、27%使用短信,13%則會選擇使用網絡。(來源:人民網)
德法院裁定故意向人吐煙屬人身傷害
德國埃爾福特地方法院裁定,故意向他人臉上吐煙為人身傷害。一名30歲的男子在德國中部城市埃爾福特一禁煙舞廳吸煙,被一名25歲女大學生多次勸阻。女學生走進舞池后,這名男子又點燃一支煙走向那名女學生,挑釁地將煙吹到她的臉上。女學生隨即將一玻璃杯砸向男子頭部。男子惱羞成怒,以人身傷害為名將女學生告上法庭。這名男子雖在法庭上對自己吐煙挑釁的行為供認不諱,也知道舞廳禁煙,但仍認為女學生行為過激。法官認為,煙霧中不僅含有致癌物質,還可能含有病毒和細菌,這名男子故意向他人面部吐煙的行為已對他人造成人身傷害。對于吐煙者的“攻擊”,女學生砸杯子屬“正當防衛”。最終,法官裁定女學生無罪。(來源:新華網)
東京警方擬提高女警比例對應性犯罪
為提高女性社會活躍度,日本政府要求各大企業制定政策,增加聘用女性管理人員。近日,因對應性犯罪的人手嚴重不足,東京警視廳也決定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女性警官雇傭比例。東京警視廳致力于在2020年度前,將女性警官比例提高至10%。
據《日本經濟新聞》消息,東京警視廳總結的基本方針顯示,將持續改善工作環境,便于女性警官工作。東京警視廳已向各部門傳達了這一方針,要求其徹底貫徹。東京警視廳此舉致力于促進聘用女性干部,讓她們在育兒情況下也能兼顧工作,不需要辭職。
據東京警視廳透露,日本女性警官比例僅為7.9%。為對應性犯罪受害女性和兒童咨詢,增聘女警官已成為東京警視廳的當務之急。東京警視廳制定的基本方針顯示,將積極設置女性干部崗位。考慮到女警官配偶中有82%為同事,東京警視廳將修改制度,使男性警官也容易申請育兒假期。并且,東京警視廳將整修警察署和派出所女性警官專用的休息室、衛生間和浴室等設施。目前,日本45%的女性警官被錄用后,基本都在20年之內辭職。日本政府此舉旨在阻止這種情況發生。該方針的實施時間和具體目標尚未確定,今后東京警視廳將商討確定。(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男子肚里有大量啤酒酵母 吃面食就會喝醉
美國德州一名61歲男子有天走進醫院急診室,跟護士說他的頭有點暈。進行吹氣測試后,發現他體內血液酒精濃度高達0.37%,幾乎是德州酒駕標準的5倍。可是大叔堅稱自己當天滴酒未沾。
“他心情不好時會醉,禮拜天去完教堂回來會醉。呃……老實說吧,他無時無刻都在醉。”潘諾拉學院附設醫院的護士柯爾黛兒說,“他的太太甚至在家買了一個吹氣式酒精檢測器,隨時為他檢測。”
醫生本來以為,這位大叔只是偷喝酒又不敢承認,所以在實驗過程中將他隔離了整整24小時。沒想到他在食用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后,在滴酒未沾的情況下,又醉了。經檢測,大叔的血液酒精濃度達0.12%。研究人員終于找出原因,原來他的肚子里含有大量啤酒酵母。也就是說,大叔的肚子就是一座“自走釀酒廠”,只要吃下蘇打餅、面食這類淀粉食物,即可透過腸道內的啤酒酵母轉化為乙醇,接著經由血液傳遍大腦等其他身體器官,造成“喝醉”的現象,而這個病癥暫時命名為“自走釀酒廠癥候群”(auto-brewery syndrome)。
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曾出現過類似病例,患者多半是因服用抗生素使腸道內細菌滅絕,或疾病抑制免疫系統,讓酵母真菌有機會大量繁殖。大叔卻無相似病史,目前還在針對原因進行研究。(來源:中國新聞網)
“搞笑諾貝爾獎”歡樂揭曉
2013年度“搞笑諾貝爾獎”日前在美國哈佛大學揭曉,包括醫學、心理、考古等獎項。這些研究看似“無厘頭、滑稽”,卻是“真正的科學”。
日本人內山正輝(音譯)和他的研究團隊摘得“醫學獎”。他們發現,老鼠做完心臟移植手術后,如果聽歌劇,存活時間更長。移植手術后,如何抑制身體排異反應十分重要。研究團隊希望從歌劇音樂方面取得“突破”,探究人體與大腦的復雜聯系。不過,研究人員發現,播放莫扎特和恩雅的音樂沒有效果,研究中也沒有放嘻哈風格的音樂。
今年頒發的首個“生物學與天文學獎”,獲獎者是瑪麗·達克和她的同事。他們發現,蜣螂、即屎殼郎迷路時會通過看天空中的銀河“導航”。研究顯示,屎殼郎用月亮確定方位。達克的研究團隊表示弄清一些昆蟲的本領,有助于開發小型機器人或裝置的導航功能。
“概率獎”得主貝爾特·圖坎普的研究推斷,牛趴的時間越久,站起來的概率就越大。一旦牛站起來,難以預測它再次趴下的時間。牛臥倒和起立與牛的經期、疾病和環境改變有關。圖坎普的研究可應用于農牧業。
布賴恩·克蘭德爾和彼得·斯塔爾以自己做實驗品,獲得“考古學獎”。兩人不經咀嚼,吞下半熟的鼩鼱,通過研究自己的排泄物,了解人體消化系統如何“處理”食物中的骨頭。對比古人排泄物,他們探究古人吃什么、在哪里吃。
阿爾貝托·米內蒂獲“物理學獎”,研究涉及流體動力學相關理論。他認為,一些人可以在水面上奔跑,實現“凌波微步”。不過,前提是在月球上。以一些“水上漂”昆蟲為樣本,米內蒂推斷人類在特定重力環境、以特定頻率踩水,就可以在水上奔跑。
“化學獎”揭示了洋蔥為什么會“催人淚下”。日本人今井真介(音譯)的團隊發現,人體內新發現的一種酶是“元兇”,通過改變基因可以避免切洋蔥時流淚。
“心理學獎”的研究成果是,人們在喝醉時,覺得自己更迷人。(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