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公交兇殺案影響還未平息,成都又發生公交砍人案。兩起案件都引發人們疑問:為何持刀歹徒以一己之力,可以造成群體的大面積死傷?目前信息公開較為詳細的安陽案件,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答案。
案發現場
事發公交車上并非以老幼為主,車上青壯年男子很多,安陽的公交兇殺案,一人砍(捅、扎)死3人、傷12人(其中5人為沒有脫離生命危險的重傷)的結果讓不少人愕然——歹徒拿的是刀又不是槍,為何有這么大的殺傷力?
因為死亡的3人是未成年人,所以有人解釋說,肯定是因為車上老幼、婦女居多。但事后的監控錄像和人員統計都顯示,車上的33名乘客中,青壯年很多,甚至有10位在工地干活的壯勞力,且10人是工友。
反觀歹徒,其身材瘦小。據車上乘客描述,歹徒沒有什么特別的“殺人技能”,就是一通亂砍亂捅。逃。成為案發后群體的核心反應
點擊觀看監控視頻,案發后,公交車停在一個超市外面的街道上,附近的監控攝像頭拍下了車外的全部情形和車內的部分情形,再加上多名乘客的回憶描述,我們大致可以還原整個過程:
這是一輛普通結構的公交車,兩邊有座位,中間是帶拉手的站立區,行兇的男子周江波上車后坐在靠近前車門的座位上。周江波坐了不久后突然起身搶奪司機的方向盤,司機護住方向盤并停車,周江波遂掏出一把約一尺長的刀砍傷司機右肩。然后周轉身沖著前排乘客亂砍,車里頓時亂成一團,所有人都在試圖逃走,離車門近的往車門擠,離窗戶近的在砸窗開窗,離歹徒近的在跑遠,離后排近的人往地上趴。據司機介紹,他停車后就按了開門按鈕,但從視頻看,前門開了,后門也許是被逃跑的人頂住了沒有打開。后門沒打開,成為人們沒有及時逃走的關鍵因素。
在周江波亂砍的時候,8個人從前門逃出,3個人從后窗跳出。此時,后門也被推開一條縫。而車停下后,一位街邊的赤膊男子就跑過來察看,這位男子沒搞清楚狀況,但看到后門推開了縫有人想出來,就去幫忙,于是有幾個人從后門逃了出來。但周江波也跟著從后門跳了出來,并守在后門再砍。赤膊男子和其他逃出來的人一看這情況掉頭急逃。
之后,周江波打算再從后門上去行兇,后門的一個人把那幾位工友帶的鋪蓋卷踢向周江波,把周江波逼退一次,于是周江波轉身又從前門上車,直奔駕駛座,試圖發車開走。這時車上余下的人紛紛從后門逃出。周江波看發不著車,也從前門下車逃走。行兇過程結束。
在周江波發車的時候,一位先前逃走的乘客折回來擋在后門的逃生路線上試圖再上車,在他延誤了別人的逃生后,終于登上車取下了自己的包再逃走。然而有人有勇氣再上車取包,卻無人有勇氣再上車搶救傷者和制止歹徒。當周江波發車的時候,攝像頭監控范圍內只有孤零零的車,車周圍空無一人。
逃,讓群體成為待宰的羊群
如果算上踢鋪蓋那個動作,行兇過程中只有兩次反抗。另一次是周江波砍殺到后排時,后排的乘客王金平踢了周一腳,不過王金平也承認,自己踢這一腳是因為無處可躲,只能反擊。不過就是這被迫踢出的一腳,也讓周江波“看到有人反抗,有點害怕就掉頭回去了”。而那個踢鋪蓋的動作,直接讓周江波停止行兇階段轉向逃走階段。
如果在行兇開始時,就能有一點這種反抗,哪怕是一聲喝止,結局或許也會不同。然而沒有如果,現實就是所有的人都試圖躲避,反而讓自己成為絕對的弱者,將自己的生命交到歹徒手里。
群體為什么選擇逃
從“個體理性”出發,每個人都不愿當“男兒”。
歹徒身材瘦小,卻能予取予求。公交車上的乘客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主動反抗,但這會把自己置于直面歹徒的境地,風險太大。另一種是逃避,這樣做理由很多——“一車的人,該不會就砍到我頭上吧”;“我往前跑兩步,就能下車脫離險境呢”;“我趴在地上裝死,說不定就能混過去呢”;“會有人站出來阻止他吧”……
兩種選擇一對比,后一種似乎是更“理性”的選擇。以本案為例,若不反抗,受傷的概率不到50%,甚至可以像那個折返回去拿包的人一樣,做到人財兩不耽誤;反抗,受傷的概率不好說,但對于現場的人,心理上肯定感覺概率會很高。于是選擇不反抗更“理性”。
每個人為了那50%的逃生機會而躲避,結果就是群體要損失一半;而如果有人“不理性”地選擇反抗,則群體受損就會降低很多。
這個社會仍需要“男兒”
我們的社會曾一度倡導個人英雄,但是那種強求人當英雄的風氣,造成了假大空泛濫。到了90年代初,反其道而行之的“躲避崇高”甚至“嘲笑崇高”又興起,再加之一些所謂“睜眼看世界”的人傳入了“國外遇到突發狀況不提倡個人英雄”的說法,可能導致了今天“男兒”的作用被看低。
但是我們這樣一個社會,真的不需要“男兒”嗎?安陽公交兇殺案就是一個鮮活的反面例證。
其實古今中外,那些從群體悲劇走向群體獲益的過程,也是一個“男兒”彰顯氣概的過程。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民主政體誕生于英國,就與英國富有一批甘愿“拆下肋骨當火把”的清教徒關系很大。
我們沒有任何資格去指責逃避的人,換成我們自己在車里,也未必會做得更好。但壞人的強悍,是被好人的軟弱放大的,這也是事實。
(小不點摘自騰訊《今日話題》2013年第2533期,資料來源于新華網,圖/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