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巴拿馬政府在外國情報部門的協助下,扣留一艘從古巴駛往朝鮮的貨船“清川江”號,還從該船上搜查到可疑導彈材料。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帕特里克·文特瑞爾表示:“如果這艘船確實裝載了武器,那就違反了規定制裁朝鮮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一旦聯合國安理會專家認定“清川江”號運載的武器在制裁范圍之內,相關武器會被收繳和銷毀。
一直以來,朝鮮貨(商)船的活動都受到韓美等國家嚴密監控,尤其2012年年底當朝鮮成功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后,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出臺對朝制裁措施,韓國也計劃對朝施行最嚴厲的海運制裁。韓國政府官員表示,朝鮮海運是朝鮮對外貿易最重要的渠道,掐斷朝鮮外貿航運通道,就等于扼住朝鮮外匯來源和生命線。
“清川江”號出入古巴,應與兩國近期密切的高層交往有關。據英國《世界海運》報道,從國際海事組織掌握的“清川江”號行程來看,它于2013年1月25日停靠過中國天津港,5月20日抵達巴拿馬巴爾博亞港,隨后在6月1日通過巴拿馬運河前往古巴,并在哈瓦那停留相當長的時間。恰在“清川江”號停留古巴期間,6月26日,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金格植率軍事代表團訪問哈瓦那,與古巴軍方舉行會談,并參觀了古巴坦克部隊。7月1日,金格植還與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勞爾·卡斯特羅舉行會晤,討論軍事合作問題。當時金格植用“同一個戰壕”來形容兩國關系。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分析稱,古巴軍火輸出朝鮮,既可以為自己武器升級,也可能是幫助朝鮮加強防空力量。像此番被查獲的S-75地空導彈,前蘇聯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提供給朝鮮,但之后不提供相關維護和升級服務,迫使朝鮮自力更生。韓國“自主國防”網站代表申仁均表示,S-75導彈主要對付高空目標,但由于制導方式落后,導彈升空后需要地面火控雷達持續予以引導,很容易受到電子干擾。經朝鮮改造后,使之抗電子干擾能力顯著提升,但這套本事尚需有足夠數量的導彈供其發揮,因此古巴的導彈庫存可以幫上忙。據悉,朝鮮人民軍現有270部S-75發射架,外加1500余枚導彈,主要部署在平壤和東、西海岸,掩護重要目標免受美韓空軍打擊。
隨著美國制裁不斷加重,這些年“清川江”號涉外航運也坎坷異常,屢屢被扣上“偷運違禁品”的帽子。2009年,該船停靠敘利亞塔爾圖斯港,所卸載的貨物引起西方關注。2010年,“清川江”號又在烏克蘭港口遭到攔截,差點被扣。除了“清川江”號,其他朝鮮商船也難逃厄運。
在韓國軍方看來,朝鮮并不存在普通商船,所有的貨(商)船都有軍方背景,甚至朝鮮商船隊又被稱為“第二海軍”,船長多為現役海軍或擁有10年以上服役經歷的退伍軍人。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朝鮮就將武器出口作為戰略產業加以扶持,據韓國銀行的統計,朝鮮每年武器出口額占總出口貿易額的81%,所掙的外匯主要用于軍隊建設。在此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加大對朝鮮貨船的監視和攔截力度,是導致朝鮮武器出口不暢的重要原因。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國會研究處(CRS)的一份公開報告書稱,朝鮮商船也成為該國發展遠程打擊力量的“工具”。朝鮮已開發出射程在2500公里以上的海基潛射彈道導彈(SLBM),不僅能在潛艇上,也能在普通貨船上發射。考慮到朝鮮2000噸級以上的大型商船,完全可以兼容外形與標準集裝箱完全相同的導彈發射單元,運載導彈到預定水域,直接起豎發射,頗具威脅性。
(衍數摘自《鳳凰周刊》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