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0月,英、美、蘇三國代表簽署協定,確定了三條援蘇路線,其中北極航線路程短,貨運量大,離蘇聯戰線又近,因而就成了盟國援助蘇聯的主要路線。盟國使用北極航線向蘇聯運送了大量軍火。英國海軍把從冰島出發向東航行的載貨護航船隊命名為PQ船隊,把從蘇聯向西返回的空船隊稱為QP船隊。
1942年春,往來于北極航線的船隊更加活躍,將更多軍用物資運到了蘇聯。當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發現大量英美生產的軍火時,希特勒意識到了北極航線的重大作用,立即下令德國海軍切斷北極航線。
1942年夏天,德軍進逼蘇聯重鎮斯大林格勒。丘吉爾才下令開出了PQ-17船隊。PQ-17船隊數量非常龐大,載貨量前所未有。
1942年6月27日,浩浩蕩蕩的PQ-17船隊從冰島出發。德軍發現了PQ-17船隊,首先開始了大規模空襲。很快,PQ-17船隊就收到撤退命令。這樣一來商船就要在完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獨自闖過直接處在德軍威脅下的挪威海和巴倫支海。護航艦隊全部西撤后,這些非武裝運輸船遭到了恐怖的大屠殺!
PQ-17船隊的命運是北極航線中最慘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一次死亡航行。英國皇家海軍紙上談兵,對流冰、天氣和航程中的困難估計過低,而對德艦“提爾皮茨”號的威力又估計過高,因此驚慌失措,犯了巨大的錯誤。作為這一錯誤的代價,24艘商船帶著13萬噸精良的軍用物資,永遠沉沒在了北極海底的泥沙中。
PQ-17船隊的慘劇是一個轉折點。此后,盟軍吸取教訓,改變了戰術。
(何雅摘自《姑蘇晚報》2013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