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紙盒生產中,模切工序是紙制產品印刷后二次加工的主要方法,模切壓痕后不僅便于紙盒按設計的樣式成型,而且會產生精美、標致的外觀。不僅有提高產品包裝檔次的功效也有增加產品附加值的作用。而制作高精度的模切版和掌握正確的模切工藝是保證紙盒成型質量的關鍵。本文重點從模切版的制作和使用方面入手進行探討。
關鍵詞:模切版;開槽;鋼刀;工藝;應用
1 制作紙盒模切板
模切板的制作過程其實就是模切刀的排刀過程,是指將鋼刀、鋼線按照模切樣圖的工藝要求,鑲嵌在襯空材料上。制作模切版的工藝路線是:①樣圖繪制。②開槽。③制作鋼刀、鋼線。④拼版。⑤生成連接點。⑥粘貼彈性材料。⑦試壓。⑧開壓痕底模。⑨試切、樣品確認。
1.1 樣圖繪制
根據紙盒樣圖和可印刷的最大紙張尺寸,進行拼版設計。繪制紙盒樣圖時確定版面的大小,設備規格,模切版的種類及模切版所用材料及規格。樣圖繪制時應注意:①刀線在開槽開孔的位置應使用整線,轉彎處線條要設計成圓角。②刀線的接頭地方,不能有尖角。③盡量減少鄰近較窄廢邊的出現。④減少連續尖角的出現,尖角不影響成型形狀時改成圓角。⑤當一條刀線是直線時,它的中間部位不能與尖角相接。
1.2 開槽
模切版襯空材料(底版)選用18~20毫米厚的多層膠合板。底版的切割主要有鋸床切割、激光切割等方式。鋸床切割時需安裝特制鋸條,在膠合版上加工同鋼線厚度的窄槽,叫鋸床開槽。鋸床的加工精度較差,不適合加工精度要求極高的紙盒制作。激光開槽是在激光切割機完成的。通過高溫激光束切割出同鋼線厚度的窄槽,叫激光開槽。激光開槽精度高,價格昂貴,多用于高檔紙盒如煙盒、酒盒的制作。
1.3 制作鋼刀、鋼線和拼版
利用手工單機或自動彎刀機按照要求選好鋼刀和鋼線的厚度、高度、硬度、形狀后并進行裁切、彎曲成要求的長度和形狀。安裝時按照刀線的編號將其背部朝下,裝在相應編號的膠合版的開槽位置,使用的專用工具是刀模錘。隨著自動裝刀機的問世,拼版速度和精度已大幅提高。
1.4 生成連接點
在紙盒模切時,連接點可以將預成型紙盒和廢邊連在一起,便于整張紙在模切機中取出,是制作模切版的重要環節。連接點是按照相應的寬度在刀刃處打一個小缺口。開連接點使用的專用設備是刀線打孔機,連點常用的規格為0.4mm。連接點打在成型產品的隱蔽處,因過橋位置的刀線下面是懸空的,千萬不能在此生成連接點。
1.5 粘貼彈性材料
模切版使用的彈性材料常用的是海綿膠條。安裝完鋼刀、鋼線后,還要將彈性材料粘貼在刀線的兩側,防止在模壓時將紙張粘住。彈性材料一般應比刀高出3~5mm。因模切設備不同,需要模切的材料不同,模切時的速度不同,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彈性材料的規格、硬度、形狀。刀線離彈性膠條1~2mm為宜。
1.6 試壓
通過以上步驟,模切版制成后,先要安裝在模切機上初步試切,試切后如果有局部切不斷時,就必須在切不斷的地方墊板,稱之為補壓。墊板就是補償模切刀的高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模切版底部加0.05mm厚的墊紙板。
1.7 開壓痕底模(陰模)
底模是為了獲得良好的縫,在鋼板上貼好絕緣紙,放入機器,放好復寫紙,再蓋一層卡紙,開動機器壓一下獲得壓痕,在壓痕上開出折縫線槽。然后進行試切、樣品確認等工序后,才能進行正式生產。
2 模切版的使用
模壓工藝是印后加工的一道重要工藝。模切是切刀直接作用紙張,形成要求的形狀。壓痕則是刀線作用紙張,產生線痕,滿足紙張的彎折成型。一般模切、壓痕兩個工序是用一塊模版完成的。模切壓痕的主要工藝過程為:①裝版。②調壓。③調規矩。④貼彈性料條。⑤試壓模切。⑥正常生產。⑦撕邊。⑧檢驗。⑨包裝。
2.1 裝版:先檢查所領用模切版品名、規格是否與生產產品相符,再按照繪制模切版樣圖時的要求進行全面檢查。發現模切版有違背工藝要求的地方,應立即停止裝版工作,報告工藝管理人員進行確認,換版后再重新重復以上裝版要求。然后,把確認正確的模切版,固定在模切機的版框內,粗調版的位置。
2.2 調壓、調規矩和貼彈性料條
版面壓力調整之前,首先需要調整鋼刀的壓力。紙墊好后,開動機器做5-8次壓印,把模切刀碰平,再用紙板進行試壓,紙板必須大于模切版面。根據紙板上的刀痕,把模切壓力調整均勻一致。采用的方法大致有兩種:一是版面全部缺壓時逐漸增壓,或者局部缺壓時慢慢補壓;二是將襯紙的層數逐漸減少。通常墊紙的厚度計算公式是:墊紙的厚度=刀的高度-刀線的高度-被切紙板的厚度。調規矩時,把紙板位置調整在能包容模切版的正中位置,或按圖案尺寸要求的位置調整。彈性料條多數選用橡膠彈塞。一般把橡膠彈塞貼在模切版主要鋼刀的兩側版基上,它的高度應高出模切刀刃1.2mm左右,距離刀線1mm~2mm為宜,這樣就能避免離刀線太近時模切刀把紙張還未切斷,橡皮彈塞就已經拉斷紙張,從而產生紙毛的缺陷。
2.3 試壓模切、正式生產、撕邊、檢驗、包裝
上述工作完成后,應先模切出樣品,進行全面檢查看各項指標是否符合要求。待專職檢驗人員下發合格通知單后方可批量生產。生產過程中,操作人員應按要求進行自檢,互檢。發現與樣張不符時,立即調整規矩或更換模切版保證產品滿足工藝要求。對模切后的產品應撕去多余的邊料,在品檢機上進行檢驗,去除殘次品,對二次手工檢驗的產品才能進行毛刺打磨。最后點數、包裝、驗收、入庫。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紙盒模切板的結構由鑄鉛板向膠合板發展,國外已流行使用纖維塑膠板和三文治鋼板作為模切版的基材,不僅尺寸精度高,而且使用壽命長,分別為木質膠合板的3倍和6倍以上。隨著計算機繪圖技術的應用和木樣機的開發,尤其是近幾年來,激光技術、cnc技術、cad/cam等高新技術的應用,模切版的制作工藝由手工作業邁向了自動化加工的行列。相信隨著模切版質量和操作人員技能水平不斷的提高和模切設備精度的不斷提升,紙盒模切技術將會更加成熟的服務我國龐大的包裝工程。
參考文獻
[1]孫志誠.包裝結構與模切版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8.
[2]海貝視覺.包裝模切版設計及應用手冊[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7.
[3]張選生.印后加工工藝與設備[M].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2007,11.
[4]許文才.包裝印刷與印后加工[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