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纖維藝術是以各種纖維為材料,以傳統或現代的各種工具手段創造出來或實用或觀賞、或平面或立體的藝術,還有現代構成意義上的壁掛、軟雕塑和纖維裝置。現在,隨著材料的開發、表現技法的豐富,纖維作品的結構形態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掛;立體性,裝置性的軟雕塑;環境與纖維藝術互動的藝術語言。在這些方面體現出,纖維藝術的一個方向——逐漸向多維立體化的形態發展。
一、現代纖維藝術的概念界定
現代纖維藝術是藝術家以廣義的纖維材料為主要創作媒介,以傳統的紡織技術為依托,以現代藝術觀念為主導,遠離傳統實用性的觀點,具有較為強烈的觀念性、創造性、實驗性、參與性、綜合性和現代審美特征性的一種新型藝術形式,是現代藝術觀念、現代生活方式與多種傳統和現代工藝相結合的視覺傳達方式。
二、現代纖維藝術發展的現狀
2000年1月8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正式成立了纖維藝術工作室。此后的幾年中,全國有近50所高校相繼成立了現代纖維研究室,從而壯大了研究團隊,促進了中國現代纖維藝術水平的發展。
幾年來有不少纖維藝術工作室創作實踐的作品先后入選“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等,現代纖維藝術在國內外影響的不斷擴大,現代纖維藝術進入一個全新時期。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纖維藝術已成為影響現代生活或評價現代生活質量的一部分;纖維藝術將從公共空間進入私人居室,成為體現主人文化品味的、格調高雅的室內外裝飾品。
現代纖維藝術作品也在不斷向三維立體的方向發展,對空間具有裝飾性效果,充分的運用在社會上,不僅具有欣賞價值,也具有實用價值,具有裝飾空間的作用。對于纖維藝術的實用性和裝飾性,纖維藝術設計在未來將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現代纖維藝術立體化發展趨勢
20世紀初芬蘭人露加·何林尼提出“纖維藝術是可以存在于空間的”這句宣言對纖維藝術從平面走向立體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在現代纖維藝術設計中,立體和半立體的作品已經占到了45%,在立體的纖維藝術作品中,占比例較大的是所謂的“軟雕塑”。
四、影響現代纖維藝術立體發展因素
現代纖維藝術中使用的材料進一步拓展,纖維材料與其他各種材料的綜合運用。現代的纖維藝術家們不但繼續沿用傳統的自然纖維,如:棉、麻、絲、毛、等,還運用新型的自然纖維,大量的人工合成纖維,多元的材料運用是現代纖維藝術在色彩、肌理、表現力上有很大面貌的改變。
現代思想與現代的設計觀念的影響,受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特別是裝置藝術的影響比較深刻。興起于后現代的裝置藝術與纖維藝術是互為補充的。從近年的纖維藝術展中發現,現代纖維藝術開始向裝置藝術方向的發展,纖維藝術借助裝置藝術更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召喚力。對于裝置藝術,也就是更過往立體化發展。
現代建筑中許多水泥、金屬的材料與空間,需要這種表面柔和、質地松軟的立體藝術品來增加現代建筑空間里的人情味,以改變現代建筑中許多冰冷或平淡的空間效果。以改變現代建筑中許多冰冷平淡的空間,需要用纖維的軟性材料進行裝飾,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
五、現代纖維藝術立體化的空間美
纖維藝術的美感,具有材料美、肌理美、形態美、色彩美、空間美。在各種各樣的因素中,必須從中去平衡調節,并使人們在視覺心里中產生美的聯想,才最終完成整體的空間美。
纖維藝術空間美的創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背景與形態。空間關系中大面積的墻是我們的視覺中心,要將墻與纖維作品融為一體。這就是要適度的處理墻面與作品之間的比例關系,作品的肌理形態輪廓與墻面的形態方向必須協調,在限度與適度,限定協調中發揮作品的能動性,營造預先的空間美。
形態與空間。空間理解為周圍的環境,也就是立體纖維的構成與空間環境的關系,立體的作品是受多方位的視覺感受的,具有更大的空間自由度,但是也受到室內空間大小,結構,色調,室外的空間環境的角度的影響,對作品的形態、肌理、色彩在整體環境中做多角度的把握。另外,燈光照明已經成為了營造纖維藝術所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
六、現代纖維藝術多維立體作品
現代纖維藝術設計中在平面的壁掛中,也加入立體的部分,使壁掛也具有向二維的按方向發展。西班牙纖維大師格羅·加里加的作品,雖然懸掛的墻面上,但他通過對各種粗細、光毛、軟硬的材料編織,抽象的組合,或凹凸或平坦或粗糙,把肌理的對比,其厚重粗狂非人一種浮雕的感覺;美國纖維藝術家希拉·席克斯的《墻》這幅巨作用彩線將紗線繞成束,流水般的流表現了沙的垂感和柔軟性。作品是打破了傳統的平面壁掛,走向二維發展。是新興文化現象和現代設計理念的鮮明體現。
在中國的萬曼軟雕塑作品,萬曼的作品對于中國的纖維藝術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科萊特的裝置藝術設計《真正的夢境》,用大量的絲綢和熒光的纖維材料,以真實房子的比例,樣式堆筑了一個大房間,都是用不同纖維材料完成,柔性的材料堆積創造出如詩如夢的意境,給現代人以溫柔,和諧的享受。
現代纖維藝術作品也在不斷向三維立體的方向發展,對空間具有裝飾性效果,充分的運用在社會上,不僅具有欣賞價值,也具有實用價值,具有裝飾空間的作用。對于纖維藝術的實用性和裝飾性,纖維藝術設計在未來將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龔建名.纖維藝術的創意與表現[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張怡莊,藍素明.纖維藝術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徐百家.纖維藝術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湖北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