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示是大眾媒體的一部分,是現代信息的載體,是人們在現實生活空間中點燃熱情、激勵斗志的手段,并使參與者在非日常的充滿信息氛圍的空間中獲取商業價值、技術價值、文化價值和娛樂價值,可以說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展示形式的存在。工業化大生產的影響,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近代考古學的出現,都對展示空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展示設計反映著時代的特征, 時代的發展推動著展示設計的發展。
一、展示是生活的本能
生物學家從生命發展本源的角度分析展示行為,認為展示是自然萌發的,它不僅僅與人類情感建立了深層聯系,還由此延伸出其他情趣,這些情趣雖然不能稱作情感,但是可以喚起積極的心理感受,它是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的本能行為。透過展示的現象與特性不僅表現了人類本能的行為,而且是有意識的行為和具有文化傳承性的行為。
新石器時代農耕的出現,使人類的生存方式從山野、游牧、漁獵生活的移動型變為定地域的定住型的生活方式。各種各樣的人居住在一定區域,慢慢地形成了部落,逐漸出現了原始社會的雛形。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和對部落自身必要的秩序和約束,又產生了原始宗教。原始社會部落人民用動物的血、羽毛來裝飾頭部、涂飾臉、做披甲,用動物形象來紋身,或采用某種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符號刺青等行為已顯示自己的個性和呈現與敵方的抗爭威懾力。仰韶文化中人面含魚的彩陶圖騰以及魚紋、水紋、云紋等遠古圖騰的形式積淀了原始觀念性的想象、理解和祈愿,這也是原始樸素的展示雛形。
二、展示與文化傳承
人類的這種生生不息地對美的追求和對更豐足生活方式的創造意識,經過時代的更替、蓄積,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發展到今天。在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程中,先進生產力取代落后生產力,都是由科學技術的進步或突破引起的。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60年代以英國為工業革命先導的國家,對于機械的廣泛應用,引起手工業作坊向工廠制的巨大轉變,產生了以機械制造、煤炭、冶金、交通運輸等為主的新興工業部門。英國政府為了顯示其工業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于1851年5月在倫敦海德公園舉辦了首屆國際博覽會,其所建展館被稱之為“水晶宮”,同時也象征著工業革命的成果,這次博覽會展出精品14000余件,不僅有體現當時工業革命水準的蒸汽機,先進的轉錠精紡機,同時吸引了美國,法國等參展國和眾多觀眾,盛況空前,史無前例。它開創了兩種新材料的使用,全新的造型帶給人們挺拔獨特的觀感。這次展覽使人們意識到科學技術與設計結合的重要性。
從19世紀60年代以發動機、發電機、變壓器等關鍵電力設備的發明和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把電用于生產、生活、通訊的現代文明時代。這次革命以科學理論的突破為先導,技術進入知識本質階段,科學直接帶動技術進步,科學與技術對生產已不僅起直接的推動作用,而且已經走到生產前面,起著指導作用。1876年美國費城博覽會展出愛迪生發明的電報機、打字機、留聲機和貝爾發明的電話機,向世界宣告了電器時代的到來。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首次向世人展示了法國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室內設計、家具、陶瓷、漆器品,引起廣泛注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受東方風格,尤其是受青花陶瓷、粗陶、扇子、和服、木刻版畫的影響最大,可以說在裝潢藝術上達到了高潮。
20世紀初以相對論、量子力學、系統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原子能、空間技術、電子計算機為標志并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新技術革命。這次技術革命不僅表現在發展單項技術,而且表現不斷開拓新的技術領域,建立新型的工業部門。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以“科學、文明、人性”為主題的世界博覽會,設計建造了以阿爾法鐵的結晶放大2000倍形成的原子模型建筑,以實物形象映射出工業革命進程的雄姿,象征著人類進入了科技進步的新世紀。
三、尋找新的展示途徑
工業時代現場展示的展墻、展板的固定形式已向信息時代虛擬化、故事化、情節化、場景化的方向逐漸發展,并有了可操作性的、可運動的模型機構。數字化展示設計打破以往那種單一的、靜態的、封閉式的展示方式,變成一種鼓勵觀眾觀察局部,在真實的環境中去理解展品,讓觀眾直接動手操作形成新意盛出的獨特陳列。設計開始從被動適應的地位逐漸轉化為主動參與的角色。著名的美國芝加哥科學工業博物館把公眾引入地下真正的煤層,讓人們親自體驗煤炭采掘的全過程。數字時代的到來,科技的進步,展示觀念的更新,圍繞著展示互動性的設計得到了真正意義的體現。在2000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參展者、設計師非常重視對互動性的設計。法國展館將設計概念延伸至室外,一艘垂掛著白色紗簾的威尼斯汽船航行在展區之間,供參觀者登船參與討論。
四、展示設計的思考
正如工業文明將手工文明送進博物館一樣,數字文明又將取代工業文明,占據我們生活中的主導地位。在信息化的基礎上,數字化展示設計代表著現代展示模式的發展方向,必將朝著數字化、集成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這也是21 世紀展示設計發展的必然方向。在未來的展示設計中,科學、新穎、開放、前衛和注重個性、貼近生活將是設計的總體趨勢,而注重、發現和運用新材料必將成為信息傳遞者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作為走在時代最前沿的設計師應該積極運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展示設計,緊緊把握住展示設計的時代脈搏,使我國的展示設計水平趕上并超過發達國家。
【參考文獻】
[1] 馮節.展示設計[M].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7
[2] 王伯敏.中國繪畫史[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
[3] 申仲英,肖子健.自然辯證法新論[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
[4] 朱瑞波,常慧娟.會展策劃與設計[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