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1月我國開始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為了順應財政改革,對相關規定做出了補充,引入了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會計“大帳”中包含了基建數據,對財政投入資金的會計核算加大了力度,對財政補助結轉、結余及其分配制定了更加規范的會計核算制度,突出強化資產的計價和入賬管理,會計科目體系和會計科目使用說明更加完善,財務報表體系更加系統。
【關鍵詞】事業單位 新會計制度 創新
一、創新引入了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
新制度要求事業單位確定是否計提折舊,并在“虛提”折舊和攤銷的處理方法上進行了創新,即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而非計入支出。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和長期投資等非流動資產所占的資金數額由“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核算。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增加時,增加“非流動資產基金”,在折舊和攤銷時,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這種方法,第一,能夠滿足預算管理的需要,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和年終決算的收付實現制與會計反應的支出數保持口徑完全一致,而不影響事業單位支出的預算口徑;第二,隨著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損耗,“非流動資產基金”的金額也相應減少,可以準確地反映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凈值,反映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在使用過程發生的價值消耗導致資產所處的狀態,有利于事業單位落實“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原則和理念,給事業單位提供了內部成本核算的數據。
二、增加了全面性原則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增加了全面性原則。所謂全面性原則是將事業單位發生的經濟事項或業務統一納入會計核算,保證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財務狀況、事業成果能夠得以全面反應。以往僅僅是對事業單位發生的業務進行核算,而與經營沒有直接聯系的一些業務可進行一般處理,不需統一納入會計核算。這會導致事業單位遺漏很多會計事項的核算,對資產和負債的核算不利,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水平無法得到真實體現,最終將導致會計報表信息失真。全面性原則列入《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后,會計信息能夠將事業單位運行產生的成果清晰地反映出來,并可做到衡量單位資產、負債的運營狀況,切實表達出事業單位真實的財務資金現狀。同時也是披露本單位事業執行情況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三、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
收付實現制是原《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關于會計原則基礎問題的核算基礎。事業單位并不全部屬于公益性財政撥款,一些單位具有經營性,如醫院。過去一律采取收付實現制作為核算基礎使得實際業務的運行和會計信息的反應有很大出入,業務的真實情況得不到如實反應,信息嚴重失真;其次,事業單位資產和負債情況不能得到如實反應。收付實現制已經不能全面、完整地體現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在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規定收付實現制是事業單位通常采用的會計核算方法;而權責發生制則由行業事業單位及其他一些經濟業務或事項所采用,在相關會計制度中具體規定。由此,給經營性事業單位制定了一套按照會計核算規律來進行記賬、算賬和報賬的制度。權責發生制能夠如實反應事業單位本期的收入和支出狀況,如實反應資產和負債的情況。
四、對財務報表體系進行了系統地改進
新制度設置了“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對各報表的項目、結構和排列方式做了進一步改進,協調了事業單位財務報表體系和會計慣例,財務報表體系更加完整、更具有實用價值,能夠更高地滿足預算、管理等諸多方面的需求。
1.財務報表體系更規范。新制度規定:“事業單位會計報表及其附注構成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和收入支出表。事業單位按照月度和年度編制財務報表。”“財務報表”取代了原制度的“會計報表”,明確了財務報表包括財務報表及其附注,去掉了原制度中的收支情況說明書,實現了和企業會計準則的統一。同時新制度取消了季度報表,減輕了事業單位會計的工作量。
2.對資產負債表進行改革。取消了資產負債表的收入支出項目,避免了工作中因理解錯誤、結賬等導致的差錯。按照國際慣例將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以及非流動負債分類列示,做到與企業會計制度統一。
3.改進收入支出表結構。由“豎式結構”代替原來的“橫式結構”,符合會計慣例并使用方便。將收入支出分為若干板塊,分別顯示財政補助結轉結余、經營結余和事業結轉結余,同時能夠反映事業單位非財政補助結余的分配及結余情況。
4.新增了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此表反映事業單位年度財政收入、支出、結余和結轉情況,能夠將會計信息和預算管理進行合理對接。
5.強化附注披露。原制度在附注披露的規定上沒有明確披露內容。新制度列明了披露內容:遵守《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聲明;業務活動情況和單位整體財務狀況的說明;進一步對會計報表中列示的重要項目做出說明,包括其主要構成、增減變動等情況;重要資產處理結果說明;大型投資借款活動說明;用名義金額計量的資產名稱、數量等情況和以名義金額計量的理由說明;以前年度結轉結余調整說明;有利于分析和理解會計報表需要的其他事項。
五、結語
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于2013年1月1日開始執行,預示著我國政府會計改革邁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這個新階段給非物質生產部門領域的會計革新帶來深刻的影響,在我國會計發展史上也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現行會計制度相比有了多重變化,從多重角度反應了政府會計范疇未來改革的方向,更預示著政府和非營利組織會計目標漸漸從服從管理向信息有用性和受托責任轉變。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變更是一個機遇,一套關于我國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將陸續登場,這對完善我國會計領域的理論與實務會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S].財會 [2012]22 號,2012-12-19.
[2] 張宏. 對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工作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0(01).
[3] 焦玉云.論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傳導機制[J].改革與開放,2010(02).
(編輯:劉影)